听的到的英式浪漫, ACS Custom Evoke 软模客制耳机动手玩

听的到的英式浪漫, ACS Custom Evoke 软模客制耳机动手玩,第1张

在先前,笔者曾访问到英国客制耳机品牌 ACS Custom 的创办人 Andy Shiach ,在当时的试听以及对于软模配戴的好奇下,也兴起订制一只入门款一单体 Evoke 软模客制耳机的念头;当时其实对于公模版本的 Evoke 已经觉得不错,会想要尝试贵了近一倍的软模客制版本主要还是想体验在市场上罕见的软模材质。

不同于硬质客制耳机,市场上能见到提供软模材质的客制耳机厂商相当少,且不少品牌都是委由 ACS 提供材料,毕竟耳机是配戴于耳内与肌肤接触的物体,除了材料的强固性,还要考虑到会否造成肌肤过敏,这也是 ACS 所具备的材料科学。

也因为这需要经年月累的持续研究材料,故相较于稳定的硬质客制耳机原料,拥有软质材料科学的厂商相较不多;而今年 ACS 也传出好消息,在美国最大的音乐器材展 NAMM Show 与罗技旗下的 UE 签署合作协议,将为 UE 提供听力保健与软模客制耳机服务。

在今年 ACS 推出的全新产品线当中,一共推出一单体的 Evoke 、三单体的 Evolve 以及五单体的 Encore ,取代现有一单体的 T3 ,双单体的 T2 以及三单体的 T1 ;虽然 Evoke 仅是一单体产品,却由于导入全新一代的平衡电枢单体与 ACS 专利 IRIS 技术,在响频的延展性与细节诠释力甚至可超越 T2 ,直逼 T1 ,是故 ACS 直接跳过双单体,并发表首款全新五单体软模的 Encore 。

笔者很幸运的早在 Computex 就听过当时仍以 3D 列印外壳组装的 Evoke 原型,当时在试听正式版本的 Evoke 时,已经感受到经过数个月的反复调音,正式版本的 Evoke 已经摆脱当时原型机声音偏向明亮但缺乏厚度的特质,取而代之的则是丰厚具韵味的中频表现,以及适宜的低频点缀,更惊讶的则是 ACS 能够透过一单体提供相当优秀的空间感。

取模的过程则相当方便,台湾艾尔仕引进由 ACS Custom 所使用的双剂式取模设备,这在台湾也是较少见的取模设备,省却传统两剂式需要手动混合配方,且只要在 ACS 就可进行取模,不需要另外找寻助听器公司取模,而据称未来将会导入全新的 3D 取模装置,直接透过 3D 扫描的方式建立耳模外型。

先前在介绍 ACS 时曾提及, ACS 已经导入相当科技化的制造过程,直接将取下的耳模转化为 3D 模型图档,直接透过电脑编修细节后,透过 3D 列印的方式产生模具,再将列印出的模具进行灌制;相较传统流程是把耳模进行物理性的翻模后修整模具再灌制, ACS 的程序虽不及硬材质可直接进行 3D 列印来的快速,却兼具生产速度与精确性。

而且由于艾尔仕就等同于 ACS 原厂,交货速度也远快于多数藉代理商引进的客制耳机品牌,约莫在耳模生产后 2-3 周内即可收到产品,未来也将导入 3D 耳模扫描机,直接将耳模电子档案寄送英国,省下邮寄英国时间;由于笔者是首批取得,收纳包还是原本搭配 T1 到 T3 时期的包装,届时正式版本则会是全新的收纳包装,故就不提供收纳包照片以免误会。

不同于 T3 不提供换线的设计, ACS 新一代产品线目前无论客制版本与公模耳机同样采用丹麦线材厂 Estron 旗下的耳机线材子品牌 Linum T2 插针解决方案,搭配同样来自 Estron Linum Bax  线材。

不过 ACS 并未将可交换线材视为卖点,除了 Linum 插针市场上并未有其它线材厂使用外,毕竟 ACS 的创始理念以强调传达正确的声音,也不推崇更换线才改变音色,故线材本身也是调音的一环,不过 Estron 仍提供 Vocal 与 Music 可选,但 ACS 定位其为特殊调音之用,提供可换线材设计的目的则在于避免因线材损伤导致耳机需要一同重制的情况。

这条看似娇弱的 Linum Bax 也不简单,做为 ACS 耳机的标准配线,不过这条直径仅 09mm 的超细线材本身是一根六股七芯镀银线,以李兹结构编织,并采用 Armid 包覆,全线一直 35 端子处仍采左右声道独立,阻抗为 15 欧姆,可抗 60 牛顿拉扯。

这条 Lumium Bax 的零售价格高达 66 欧元,以原厂线材来说已经是相当高贵的材质与搭配。据 ACS 掌门人 Andy 的说法,他也是从众多线材厂由于低麦克风效应、轻巧以及耐用性等因素,,最终选择与 Estron 合作并采用整套的解决方案。

Evoke 与 T3 虽同采一单体设计,不过不同于 T3 的半模设计,也就是仅有取耳壳下半截的设计, Evoke 则是传统的全模设计;在结构上 Evoke 的软模材质灌满整个框体,不同于硬质客制耳机为空心,这样一来相对硬质耳机,单体也更牢固的被软材质完整包覆,单体的震动也更少;而公模的 Evoke 虽非客制,但同样也在通用框体灌满软胶也是基于相同原因。

光线照过 Evoke ,可看见单体配置在内部,下方还有一块硬质材料辅助单体能稳故在软质的框体内,另外为了保护线材不受软性材料扭曲影响,也将机内线套了一层导管。笔者所选择的颜色是银灰色,另外还有多种色彩供选择;若是偏好在耳机侧面客制图案的消费者可能要再等等, ACS 预计未来将会提供可客制化侧板图案的设计,不过推出时间还未确定。

配戴的方式则是微张口使耳孔打开,借此将 Evoke 塞入,由于是软模的原因,即便不微张口也能勉强塞入,不过如此一来只是自虐而已;将导管置入耳孔后,再些许调整框体使其固定在耳朵上即可。虽然此类耳机通常都会建议将配线绕耳,不过由于 Linum BAX 不太有麦克风效应问题,线体本身也相当轻,亦可直接将线材往前垂下配戴。

如果对于绕耳配戴较无法适应, ACS 针对一单体的 Evoke 可选择由底部出线的设计,然而 Evolve 、 Encore 则由于单体较多、重量较重且内部空间较少, ACS 暂不提供多单体耳机提供底部出线设计。

由于本身耳模材质具弹性,相较于常见的硬式客制化耳机有着密合度更佳的优点,且当嘴巴张开时导致耳孔形状改变时,也比起硬式耳模不易密闭不全而导致外界声音干扰,当然当嘴巴开到相当极限时还是会失去气密。

另外在一般正常聆听使用下,也比起硬式客制耳机更耐带且舒适,不过若像是搭乘超过十小时的长途飞机时,由于耳模形式考虑到与耳型贴合,故也灌制到可完全固定在耳朵的设计,有些地方长时间顶住耳朵仍会造成些许不适,但一般无论是表演或是连续聆听音乐也鲜少需要配戴到这么久就是。

声音方面,笔者其实拿到这只耳机的时间也好一阵子,不过一直 Run In 到最近才觉得这只耳机慢慢地展现它的魅力;初开声的第一周,声音仍稍带紧涩,给人一种高频偏亮但微缺厚度的感觉,不过当时已经感受到与其公模板本同样比起普遍的一平衡电枢单体耳机音场大了许多的感觉。

随着两三周的使用,声音也渐渐起了变化,中频的丰厚度开始出现,由原本细瘦偏冷慢慢转为中高频韵味十足,且中频带有特殊的华丽感,使人声的表现不至于无趣,细节也逐渐浮现,加上适度点缀的中频也让 Evoke 的声音越来越全面,如果要简单形容 Evoke 的声音,用一个"顺"字应该是最容易懂的。

以笔者接触过的耳机当中,撇开拥有自制平衡电枢单体的 Final Audio Design 与 Sony ,一平衡电枢单体的耳机大致上有两种走向,一种是采用小型中高频单体为主的设计,另一种则是采用标准全音域单体但中频较出色;若是以 Evoke 的前身 T3 听起来,则是偏向采用高音单体,然而 Evoke 的新式单体加上 ACS 的 IRIS 技术调音下,却兼顾中频与高频的表现。

且 ACS 虽将 Evoke 定位在监听级耳机,却也不至于让 Evoke 变成一款纯粹的监听工具,在提供表演者与音乐爱好者所需要的细节之余,仍有着一种独特的英式华丽渲染特色,越听越引人入胜。

笔者认为, Evoke 的细节表现能力仍难以与透过三个单体相互弥补的高阶三单体耳机抗衡,但却有复合式全音乐双单体或是一全音域、一高音双单体配置的细节表现,应该就是以其 IRIS 专利技术 下的成果,也许在客观的资讯量表现无法与多单体匹敌,但主观的氛围却不逊于高阶的多单体耳机。

不过笔者也不是要鼓吹消费者要去做客制化版本,因为笔者听过的对比下, Evoke 的公模版本亦不逊色,但如果本身是个音乐表演者,或者对于隔音有更高需求的音乐爱好者, ACS Evoke 的表现与舒适性肯定会让你对一平衡电枢单体耳机的极限改观。

你或许会喜欢

今年送给朋友最科技最宅的礼物!

这里有一批 iPad Air 好便宜~~

Abyss ab1266

Abyss是一个在发烧圈中定位极其奢华的品牌,其隶属于美国顶级发烧线材厂商JPS,数十年前就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发烧耳机,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耳机技术。目前Abyss的耳机有着独特的外观设计,所使用的材料更是不计成本,而且跟拥有JPS为其量身打造的顶级线材,为Abyss耳机的极致表现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Abyss ab1266就是这样一款将顶级硬件和成熟研发技术结合的平板振膜耳机。

前文提到,Abyss在打造耳机用料的方面不惜成本,ab1266做为旗舰耳机更是如此,耳机机身所有的金属组件都是由固态铝加工而成,具有极高的强度,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替换耳罩,耳罩配件使用定制的汝磁铁材料吸附设计,替换操作极其简单。Abyss的设计师认为,耳机上的塑料配件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振动,破坏音质,所以在ab1266上取消了塑料配件的使用,所有的连接部分都是使用固态铝加工,在保证音质的同时尽量减轻耳机的重量。参数方面,Abyss ab1266的频响范围是5Hz~28kHz,阻抗是42Ω,灵敏度88dB。光从参数角度看,ab1266是属于低敏高阻耳机,需要拥有较强推力的耳放才能完美发挥它的实力。

Audeze LCD-5

Alexander Rosson和SankarThiagasamudram两人都是资深的耳机发烧友,早年间他们二人认为当时市面上的发烧耳机均表现得不尽人意,在经过长时间的设计和研发后,他们的首款产品LCD2在2010年的美国芝加哥CanJam2010展会上收获到众多发烧友的肯定和鼓励,随后二人便正式成立Audeze品牌。Audeze成立以来,所研发生产的耳机均为平板耳机,这是因为Audeze认为平板耳机相较于其它类型的耳机拥有质量轻、反应速度更快、失真更低的优点,而且平板耳机单元结构简单,降低了机械失真的问题。同时散热能力也是平板耳机的一大强项,由于平板振膜的面积相对较大,能够轻易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减少了高温劣化音质的几率。除此之外,Audeze的产品还应用了他们拥有专利技术的Fazor调音栅板、Fluxor磁力结构、Uniforce振膜,无一例外这些技术都应用在LCD-5上。

LCD-5外观还是延续了LCD家族式的设计,但其骨架及悬梁都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用镁合金与碳纤维取代原先使用的合金材质,裹边则使用了Accent(醋酸纤维)材质,将耳机的重量控制到了420克左右,在各家旗舰耳机动辄600克以上的重量,LCD-5的佩戴舒适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参数方面LCD-5的频响范围5Hz~50kHz、阻抗14Ω、灵敏度90dB。

将目光带向细部我们会发现新的不同,LCD-5的耳垫造型非常特异,除了拥有明显的厚薄区分以保证振膜朝向耳道的方向来提升相位准确性外,在耳垫的纵向厚度方面也有特别的设计。贴近单元部分的耳垫较厚,而慢慢过渡到与面部贴合的位置耳垫已经变得非常薄了。根据官方的介绍,这样设计的好处首先是可以减小耳机对于面部的压力,提升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第二是配合精密设计的单元外侧透声网来最大限度的配合Parallel Uniforce音圈技术实现更加宽大通透的声场表现。另外聊一聊Fazor技术,这一技术早在LCD3时代就有应用,之后的各类中高端Audeze产品中也都有搭载,而且它一直在不断优化与改进。而今天应用到LCD-5上面的Fazor是目前最新一代的技术,从耳机单元内侧向里看去我们可以看到银色金属条状Fazor结构,而全新一代的Fazor更加轻薄,它在今天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耳垫内单元发出的声波导向性更加精确且有助于大幅度减小衍射问题,从而让实际进入耳道内的声波失真度更低。

大家要认知到一点,很多耳机的单元具备非常不错的低失真表现,但是当它通过耳垫的“束缚”传递进耳道后大部分情况都会出现明显的失真问题。新的技术除了换来了更出众的声音还提升了驱动适配性,相对前者其实我对于后者更感兴趣,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搭配来获得更高的可玩性。毫无疑问Audeze LCD-5在顶级胆机下的声音会相当迷人,但在顶级石机下它的完整度会更高,更配得上顶级的名号。与目前市面一众旗舰耳机相比,除了在细腻度上与顶级静电系统依然存在差距,在中低频的表达等以往动圈耳机的传统优势上LCD-5则第一次做到了碾压。

Audio Technica ATH-l5000

Audio Technica,中文名称:铁三角。这个品牌想必就不用过多阐述了,曾获奖无数,一直以生产高质量、高耐久性、高性价比为首要目标的铁三角早已是家喻户晓。创立于1962年,在音像变换装置、光学传感器等各种各样的音像专业设备方面皆已成为市场主导,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及沉淀。ATH-L5000就是一款凝聚了铁三角 科技 尖端的耳机。

单看ATH-L5000的外观就像是一件艺术品,采用了英国康诺利的皮革包裹头枕及耳罩,选用真皮是为了处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获得自然舒展的声场与丰富泛音。搭载铁三角旗舰系列招牌DADS(Double Air Damping System)双层空气阻尼系统,该系统是通过优化腔体空气流动控制内腔气压的方式再现宛如开放式耳机般自然声场与弹性十足的低频。耳机单元采用两枚新型58mm大尺寸类钻石振膜,尽可能减少因振动产生的失真同时具有刚性高解析力,强化细节捕捉敏锐高频。耳机线圈部分采用7N级无氧铜材料制作,并使用了德产Permendur合金磁路系统进行控制,Permendur合金是铁三角仅应用于旗舰型号的高能量密度导体,这使得L5000不仅音色中正,密度优秀,还拥有更高的驱动效率。参数方面ATH-L5000的频响范围5Hz~50kHz,阻抗45Ω,灵敏度100dB。

铁三角曾在ATH-ADX5000上创造了惊人的270g重量控制成绩,现在这一优秀传统在L5000上得到了延续。它内部采用了一体式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碳纤维法兰盘,碳纤维材质不仅可以显著减轻耳机自重更有不俗的避震效果!外部中框及头梁部位则采用同样质地坚硬但重量轻盈的镁合金材料,在控制重量的同时可以在此抑制多余谐振。在佩戴上配合铁三角头戴耳机招牌式的“3D翼头梁垫”尽可能的分散了佩戴重量,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而稳定的使用体验。接下来谈谈耳机铁三角ATH-L5000的基础听感,声音有铁三角熟悉的味道,精致而细腻,但不同于那种纤细的拥有民间传说中女毒的“铁三角声”。L5000密度更好,声音三频比例更加中正,人声也更加的饱满。整套系统不仅饱满有密度,而且拥有控制有素的大动态和丰富的高细节;而祖传的铁三角高透明度和剧毒的人声,在此刻让整套系统的声音添加了更好的风味;在吉他、提琴的乐器上拥有着木香,在沙克斯和小号的演绎中泛着金属的光泽,在铁三角一贯的弱项鼓的演绎里面达到了正确的饱满度和密度表现;而在老铁最擅长的人声演绎中,起承转合、口型大小、齿音轻重恰如其分。加之耳机的轻重量,使用起来欲罢不能。要玩好铁三的独特味道比较容易,而要将其调试出平衡饱满的声音则是较为困难的。

Denon AH-D7100

Denon(天龙)音响公司最初于1910年成立,其时称为日本录音器材公司,最初是专业录音室和广播设备的供应商,1987年发布世界首台专业CD式台式播放器,并成立天龙海外音乐器材株式会社,随后一直致力于生产各类发烧音乐器材,积累各类发烧器材经验,于2012年推出全新四大系列耳机,AH-D7100则是属于其旗舰系列的一款耳机。

AH-D7100采用全罩式设计,外壳使用了桃花心木,减少了外界噪音的干扰。耳机单元部分采用了纳米纤维振膜,这种纳米纤维振膜的材质密度极高,有效减少了失真,同时 采用无悬边设计,这种设计进一步排除了悬边所带来的音质干扰,搭配纳米纤维振膜将失真控制到了极其低的范围。参数方面AH-D7100的频响范围5Hz~45kHz,阻抗25Ω,灵敏度110dB。属于一款低阻高敏耳机,是顶级耳机中比较容易推动的一款耳机。

就音色的设计,Denon强调平直的频率响应,原厂用的文字是Flat EQ,就是把频响拉到平直,提升音乐通透感。频率响应平直是不是等于好听?这个答案恐怕音响设计者之间都互有争议,可是Denon显然有新的盘算,他们推出的Denon Audio APP,可以搭配手机使用,iOS与Android系统都支持,功能就是数字均衡器,而且非常好用,不是传统等化,分段调整,而是用五个频率参考点,拉出全频段的等化曲线,点与点之间的斜率APP会自己平滑化,调整频率响应的变化。Denon Audio APP的等化效果很好,使用起来也很简单,APP会直接切入iTunes的音乐数据库,使用界面也很像,只是多了声音等化功能。所以AH-D7100本身基本上设计走「平直」的频率响应,就是希望这款顶级耳机本身像「白纸」一般,而音色的调整变化透过Denon Audio APP来调整。Denon Audio APP还不止均衡器的功能,还可以利用Tunein网络广播功能,连接全世界各地网络广播,而不仅限于聆听储存在手机里面的音乐。Tunein的账号设定方法也内建在Denon Audio APP里面,很简单,填入用户账号、密码、电子邮件与使用地区,不用一分钟就注册完成,马上连接成千上万个网络广播电台,聆听实时音乐串流。

不过Denon Audio APP还不支持iCloud,除非把音乐下载储存在手机里面,否则iCloud里面的音乐还不能用实时数字串流的方式聆听。如果不使用Denon APP,直接听AH-D7100的声音,确实像一张白纸一般,它没有太多的染色,音质干净通透,不会觉得耳机特别厚声,或者感觉甜美柔和,而是很纯粹、很干净、很通透的声音质地,甚至是带着些许洁癖的声音。关于声音的描述,AH-D7100的干净、通透、纯净,而且AH-D7100有近乎静电耳机的开阔通透,可是中低频的冲击力却又比静电耳机更好。大尺寸的耳机让振膜与耳朵拉开一点点距离,而这一点点距离则是开阔空间感的来源之一。每个爱乐者对音乐的喜好不同,对声音的品味也不同,Denon这次用了新的思维来设计AH-D7100,他们尽可能让AH-D7100变成「无色无味」的耳机,而加料或味道,就靠APP的数位等化。喜欢厚实沉稳的钢琴吗?可以,中低频段加一点力量感,声音的厚度就出来了,想要飘逸唯美的小提琴吗?在高频尾段拉一点等化曲线,低频拉得平直一些,小提琴就飘逸起来了。如果您喜欢强劲有力的低频,中低频拉出量感,高频略为衰减,保证节奏感强烈又有力。

Final D8000 pro

Final D8000 pro是基于D8000之上的一个升级版本,当然对于发烧圈内的器材而言,不能看到pro就觉得是类似其他数码产品例如手机、平版之类的一个单纯的升级硬件版本,D8000 pro是在D8000的设计基础上更偏向专业人士的需求而增强的产物,主要对AFDS系统进行了改良、升级耳垫材料、搭配的耳机线材质也顺便升级。 核心技术AFDS系统,在官方描述中:AFDS对空气流动的掌握更为仔细在振膜及磁铁之间加入冲孔金属片,振膜运作时,空间要经过冲孔金属片才排出,故此形成“黏性”,让中间的空气变成无形的Air Film,控制单元的振动。D8000 pro的AFDS系统相较于D8000更多还是技术参数上的改良或者调整。参数方面D8000pro的阻抗是60Ω,灵敏度是98dB,由于D8000 pro是一款客户定位为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耳机,实际上D8000pro的音乐性是较低的,它更多是提供给专业音乐工作者用于录音、混音等工作环境下,需要最真实的还原声音的情况,而不能对声音有任何一丝的加工,实际体验下,D8000pro声音中性甚至偏冷,中频缺乏厚度且线条感比较明显,低频一般也不会太厚,总结就是:D8000pro并不讨好耳朵,而是忠实于原声。

Focal STELLIA

Focal中文名称“劲浪”,曾用名,于1980年初由Mr Jacques Mahul"马豪"先生在法国Saint-Etienne(圣艾蒂安)创立。最初的Focal只有两个生产部门负责生产音箱扬声器单元及其组件,2015年正式进入中国。

Focal的系列产品中,名字若带上Utopia就表明这款产品将是Focal最高端的旗舰,比如书架箱的Diablo Utopia以及落地箱Grand Utopia等。所以Utopia的定位是唯一的。这也不难看出,Stellia虽然被FOCAL定义为封闭式旗舰,但对于其产品定位是低于Utopia的。

Focal STELLIA的外观设计特别新颖,不愧是出自浪漫的法国品牌,不锈钢材质的外壳经过特殊的镂空设计附着在真皮之上,这种真皮同时还是法国的一种特殊皮革称为“Le Cuir Pleine Fleur”全粒面皮革,它的特点是美观,且柔软而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外观和质感还会不断变化提升,使得它更有一种“历久弥新”之感。

外观的部分充分体现了法国人对一款奢侈品的态度,而内在部分自然也是拿出了看家本领。耳机单元采用了Focal独家技术铍振膜单元,铍膜的特性在声学上是一个最为理想的金属声学材料,为了减少分割运动,振膜的刚性(Rigidity)尤为重要,但是刚性强的金属材料质量会很重,导致瞬态和驱动效率上的缺陷。而铍膜的特点就是极强的刚性与极低的质量,与常被用于振膜穹顶的铝比起来,铍的质量只有铝的1/4,却拥有铝数倍的刚性。包括常用于振膜镀层的钛,铍的刚性接近于钛的7倍之多。所以铍膜作为声学震动材料拥有极轻的质量提供良好瞬态与细节的同时,又有着极其优秀的阻尼与刚性避免分割运动造成的失真。除了铍贞膜的运用,Stellia自然也用到了FOCAL在其全线Hi-End耳机产品中使用的单元结构,也就是M-Shape穹顶设计,这个设计能在几何上给予一个较小尺寸单元更大的声学发散空间,使得仅有40mm直径的单元能够产生惊人的动态与能量感。参数方面Focal STELLIA的频响范围是5Hz~40kHz,阻抗是35Ω,灵敏度106dB,在这个数据下,即使不配合耳放使用,Focal STELLIA也能表现出足够的音乐性。

封闭式耳机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难点就在于内腔体设计,FOCAL沿用了设计Elegia内腔体的经验,通过声学计算与实验在Stellia腔体内壁设计了声学反射板(与我们常在高端视听室里看到的类似)。Nicolas声称这种设计也是吸取了他们音箱设计的声学经验。玩音箱的朋友都知道,音箱的摆位与声学空间是好声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并不是所有的顶级音箱都能发出顶级的声音。而设计封闭式耳机好比在一个极其有限的空间内为喇叭设计声学环境。他们对于Stellia的设计idea就是“在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房间里面如何塞下一个大尺寸的喇叭让它发挥出最佳效果”。于是FOCAL在设计Elegia和Stellia时参考了许多他们为一些小型录音室和房间设计声学环境的经验。大家会注意到Elegia和Stellia外耳罩LOGO处实际上是一个开孔,这个开孔就源于这个idea,由于在许多小型空间的声学环境设计中,发现墙壁的小型开孔能够极大的改善低频响应,和墙壁上的声学反射与吸音材料一样,这个开孔的目的是吸收能量,让低频的衍射变得更加自然。不仅如此,细心的玩家会发现Stellia的耳罩设计也有一些玄妙之处,耳罩内侧有两段,50%是皮革,而50%是编织物。而这些编织物也在声学上起到吸收低频能量的作用,能够让声音能量自然地衍射进入耳朵。可以见得,Stellia作为FOCAL的看家封闭产品,声学技术上是一点都没有含糊的。

从三频分布上来说,和Utopia比起来有一些不同。Utopia的频响比较平缓,而Stellia即使你不看频响也能稍许听出它是一个典型的“V型频响”,就是烧友们常说的“两头翘”。只不过Stellia由于能量感与音色的调教比较高明,让它并没有诸多V型频响的一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特性。从频响上看,Stellia的低频稍许多于Utopia,然而在多数聆听过程中,并不会有太大察觉。因为Stellia的低频速度很快,导致低频收得非常干净,不像Utopia那样自然晕开所营造的一种氛围。这样的低频就导致Stellia在不同音乐回放上和Utopia相比有着更为丰富的个性。在许多Bass Heavy的音乐上,会感觉Stellia的低频量感一定程度多于 Utopia,而在一些古典音乐,场面较复杂的大编制或者室内乐时,由于低频速度更快导致氛围感缺失从而觉得低频表现不如Utopia。这也是两者低频表现方式的最大不同,Utopia强调低频的落地感与冲击力,还有氛围,而Stellia更多强调低频的速度感与质感。虽然Utopia的低频质感极其优秀,但是Stellia的低频质感由于背景更黑更干净的原因显得更加出色。低频的形体感极其完美,这一点上和Elegia的低频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既然是V Shaped频响,那么Stellia的中频就有一定程度上传统理解的“凹陷”,Stellia在200赫兹到2k赫兹有一个非常平缓的低谷。从听感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和其低频完美的形体感比起来有一定的缺失,但是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Stellia的中频处理非常巧妙,整体的中频音色和Utopia比起来稍暖,也更有味道一些,所以可以稍微理解FOCAL在Stellia中频频响上滚降的一定用意,是想让Stellia的中频以不至于过度绵密导致听感上显得稍腻。这样的中频在保持了一定形体感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线条与中频质感。所以Stellia的中频在音色上要显得比Utopia更加丰富,只是缺乏了Utopia的沉稳。在钢琴作品上两者中频的表现上有非常个性的区别,Utopia似乎更适合演绎肖邦李斯特,而Stellia绝对是一把演绎德彪西的好手。

高频的表现上两者差异略大一些,Stellia的高频在大多数器乐表现下比Utopia要亮,但是并不显得尖锐和刺激,只是相较于其他频段显得有一定的侵略感。这样的高频会让很多人听着觉得很爽,一种鸡皮疙瘩的感觉。Stellia的高频过度比较自然,而且顺滑度也算出色,只是这种高频算不上中性,属于一种特有的高频染色,但是这种高频相当enjoyable。Stellia随着煲机的时间加长,高频的侵略性也会逐渐减弱,音色也会慢慢变软变宽松。

FOCAL对于Stellia的调教相较于Utopia选择了另一个方向,更佳丰富,更注重质感与线条,更微观且精致的声音。也许是考虑到封闭的多使用场景,在声音表达上并没有Utopia那般严肃,也许你在地铁站等车的时候,你并不想要去特别严肃的欣赏音乐。Stellia也许就是那种Lifestyle的极致,精致的轻生活,所以声音也更“轻”更“精致”了。

Grado PS1000

Grado(歌德)1960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一家家族式的发烧耳机厂,最初的产品是耳机和唱头,从九十年代起就不再生产唱头,专注于耳机的研发和生产。Grado的耳机外观非常的统一,正如他们是家族式的企业,Grado的耳机产品一贯延续家族式的设计,根据耳机系列的定位使用木制外壳或者金属外壳,常见的Grado耳机都是小桶,而旗舰系列则要更大一圈。PS1000做为旗舰系列的产品就是使用的金属制大号桶圈外壳。

Grado做为与sennheiser、Beyerdynamic以及AKG并称耳机四大品牌的厂商,发烧友对其一直是有很大争议的。其中一点就是Grado的家族式作坊工艺,即使是他们的旗舰系列,粗糙的手工痕迹还是非常严重的,虽然质量上还是有保证的,但是溢出的胶水、粗犷的焊接以及裸露的滤网还是随处可见,不过这并不妨碍Grado的耳机输出极致的音质。参数方面PS1000的频响范围是20Hz~20kHz,阻抗是32Ω,灵敏度98dB。低阻低敏的设计使得PS1000需要一台足够好的低阻抗耳放才能完美发挥出它应有的实力。

声音方面,PS1000无论是在什么前端上都有非常好的开声,能让人清晰迅速的分辨出这货的亮声。这点也是PS1000最污的一点,也是PS1000口碑褒贬不一的原因之一。虽然PS1000的声音很不错,但是耐听度却有点差。PS1000声场是空前宽阔自然的,其声音解析也是非常非常的强大,几乎能让你无法放弃任何细节的声音表现。声音整体表现干净透亮,拥有非常不错的动态,可以说是让你带上PS1000就知道这只耳机是一条旗舰耳机的产品。高频拥有非常不错的延展,控制力出众,声音细节非常多,这也是PS1000给人深刻的感觉之一。在前端的驱动下中频略有塌陷,但是仍然有非常高的密度和出众的中频解析力。PS1000的人声偏向清亮,与以往的歌德人声表现略显不同,人声适中,并不算靠前,人声结象扎实不含糊。PS1000的低频表现更是不失旗舰身份,量感和质感都有非常出众的体验,尤其是低频的瞬态表现至今让人难忘。

PS1000正是这么一条素质极高的耳机,并且相对其他旗舰产品容易驱动的耳机,他的声音表现更容易受到前端的影响。可以说PS1000除了三频上低频的瞬态,高频的透亮,以及整体的解析以外,给任何人带来的无以伦比的震撼应该就是PS1000的声场,宽松自然是对PS1000最好的诠释,这种声场表现不需要你有多么强大的前端都可以让PS1000施展出来。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就是PS1000的声音略显不够耐听,这也是这只曾经的旗舰级耳机作为评价中最为不利的一面。至于什么产品包装啊,耳罩啊,佩戴啊,重量啊,手工作坊啊,都黑不到点上去,因为歌德的粉丝才不在乎这些已经成为了习惯的东西,这才是歌德相比其他品牌独一无二的东西。

——END——

蓝牙耳机佩戴舒适度和佩戴方式有很大关系,追求舒适度那就选半入耳式,也就是大家说的侧入耳式。推荐几个半入耳佩戴舒适的给你吧

1、Nank南卡lite蓝牙耳机

优点:性价比高、音质好、颜值高

南卡Lite这款耳机主打“科技之美”,源于德国设计,整体钢琴烤漆,看着很大气,正面看有4个LED灯,这4个灯不仅能表示电量,还能显示充电仓在给哪个耳机充电,操作体验上采用霍尔开关,首次配对后,只要打开充电仓,耳机就能自动开机并且与设备连接,芯片是无线耳机的灵魂这款耳机也是直接用上了高通芯片,音频配置上内置13mm定制大尺寸单元,在ios上有AAC高速传输,安卓上有APTX音质解析,声音解析的相当出色。采用人体工程学,三点接触支撑,单个耳机4g的重量,而且半入耳设计,戴上不会有异物感,戴久了也不会有压迫感和膨胀感。

2、FIILCC

推荐理由:音质均衡动听、外观辨识度很高

开放式收纳盒,机身与耳塞分离式设计,凭借个性的外观受到广大用户所喜爱。FIIL CC 又推出符合夏日的全新配色,分别为樱花粉、薄荷绿,清爽的配色,给你带来一丝丝的清凉夏意。在操作上支持双耳机同时工作,也支持单只链接,配合FIIL闪连,单双耳模式可实现无缝切换。支持双麦ENC通话降噪。

3、VIVO TWS Earphone

推荐理由:外观精美采用了渐变颜色、多功能语音助手

vivo TWS Earphone充电盒的表面是一层由深蓝色渐变到透明色的塑料外壳,内层是宝石蓝色,两者相互映射,设计感很足。充电盒尺寸很小巧,重约31g,手感圆润光滑。电池盒的容量约400mAh,耳机电量25mAh,其续航可以满足用户一天的使用需求。在自己品牌的手机上会有弹窗功能。搭载142mm超大声音单元低音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它的音质要明显好过普通三五百的TWS蓝牙耳机,普通用户用来通勤使用算是绰绰有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66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