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伦巴和恰恰练习音乐

拉丁舞伦巴和恰恰练习音乐,第1张

伦巴:fairy tale -- 唐妮·布蕾斯顿 I'm Still Breathing -- 唐妮·布蕾斯顿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 -- 藤田惠美 How Could I -- 马克·安东尼 恰恰:Lady Marmalade -- 红磨坊 Could This Be Love -- Jennifer Lopez I Need To Know -- 马克·安东尼

花拳绣腿九降风

霸王别姬东方红

跟我一起练舞功

舞林至尊称英雄

火 火就是我

热情如火 天生浪漫爱自由

火 我就是火

撩拨的火 天雷勾动你和我

Oh 魅力集合 七彩霓虹

电光石火的花朵

Oh 重音电波 轰隆轰隆

High到天旋地摇动

Everybody Up Up 扭一扭

Everybody 舞动重节奏

Everybody Up Up 别害羞

Everybody 一起燃烧夜狂热

跟我来练舞功 花拳绣腿九降风

跟我来练舞功 舞林至尊称英雄

火 火就是我

热情如火 天生浪漫爱自由

火 我就是火

撩拨的火 天雷勾动你和我

Oh 魅力集合 七彩霓虹

电光石火的花朵

Oh 重音电波 轰隆轰隆

High到天旋地摇动

Everybody Up Up 扭一扭

Everybody 舞动重节奏

Everybody Up Up 别害羞

Everybody 一起燃烧夜狂热

跟我来练舞功 花拳绣腿九降风

跟我来练舞功 霸王别姬东方红

跟我来练舞功 花拳绣腿九降风

跟我来练舞功 舞林至尊称英雄

Everybody Up Up 扭一扭

Everybody 舞动重节奏

Everybody Up Up 别害羞

Everybody 一起燃烧夜狂热

Everybody Up Up 扭一扭

Everybody 舞动重节奏

Everybody Up Up 别害羞

Everybody 一起燃烧夜狂热

跟我来练舞功 花拳绣腿九降风

跟我来练舞功 霸王别姬东方红

跟我来练舞功 花拳绣腿九降风

体育舞蹈拉丁舞技术动作分析

  1体育舞蹈拉丁舞技术动作的时间特征分析

 马克思的时空观指出,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和顺序性是指宇宙万物的运动各自有其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彼此存在着先后联系。而对于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而言,其动作完成的时值与组成成分的顺序则各具特征。体育舞蹈运动是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因此,在分析动作的时间特征中,需要结合音乐的旋律、时值、速度等方面进行描述与总结。综合分析得出体育舞蹈拉丁舞的动作时间特征主要表现为:动作的节奏性、动作的可切分性和动作的流动性性等方面。

 1。1动作的节奏性

 在拉丁舞中由于有音乐的伴随,其动作的节奏性体现的更加明显。首先,动作的运行与音乐的节拍对应,即为动作的运行限定了一个小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动作的完成应保持对应的特征才能表现出舞蹈的协调与动感。另外,动作的运行与音乐的速度对应。不同的音乐速度要求时间节奏的周期发生变化,动作的速度也即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伦巴舞音乐节拍是4/4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5~27小节,可见其音乐的柔缓,伦巴舞的动作节奏也与这一时间框架相对应,体现出伦巴舞情意缠绵的风格。因此,只有在把握动作节奏的前提下才能协调动作与音乐的时间值,进而更好的展现舞蹈的不同风格。

 1。2动作的可切分性

 动作的切分主要是指对一个常规动作的拆分、增减,表现在完成动作时间上的分割,即每一个动作的时值发生了改变,体现出动作的变化性,如速度、力量、节奏等。不同舞种所表现的时间特征又各具特色,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体现动作和舞者情感的丰富变化,且由于音乐旋律的丰富变化,音乐的理解则会因人而异。因此,不同的选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的旋律、选手的素质(如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充分压缩、舒展,对音乐时值或节奏的重新整合后而对动作周期进行调整,表现出动作的变化性与丰富性,以此表达舞蹈的风格和舞者的个性特征。运作方式主要有对动作的分隔和动作速度的控制,尤其在双人舞蹈时,舞伴为了突出对方(动作变化与丰富性)而将动作进行分隔、拆减来配合动作的完成,达到和谐共处的效果。

 1。3动作的流动性

 时间的突出特征表现在不间断的流动性,一直处于运行的状态之中,拉丁舞动作的时间特征同时也存在连续流动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身体各部位的律动特征。由于拉丁舞动作是伴随着音乐而完成的,音乐在具有明显的节奏的同时,其内在的旋律也时刻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的展现出舞蹈的内存艺术,舞者身体应充分表达出音乐的旋律特征,而处于连续的律动之中。即拉丁舞者能够在音乐的伴随下充分体现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而这种配合需要身体的不间断的律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更好的表现力与艺术特色。众所周知,拉丁舞蹈最突出特点是舞者髋的运动,而拉丁舞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体育运动,舞者肢体的相互配合、共同搭配律动才能够更好的体现舞蹈的连绵不断。

  2体育舞蹈拉丁舞技术动作的空间特征分析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体育空间是指体育活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为体育活动主体——人自身的结构及其伸张性;其二,一种体育活动发生所需要的场所及其他构成条件,以及各种条件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因此,对体育动作空间而言,伸张性和广延性主要表现为其动作自身的结构、方位以及延展性等。

 2。1动作的结构

 结构是指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所有联系、相互作用、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体育舞蹈拉丁舞动作的结构按照人的身体部位自下而上可分成:下肢动作(腿、膝、脚等动作)、中段动作(髋的动作和髋到横膈膜之间)、上身动作(胸部动作、肩、手臂等动作)以及头部动作等。舞蹈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是由众多的身体动作组合构建起来的,动作的完成与表达需要各个结构的相互搭配与协调组合,且不同舞蹈表达的需要将产生不同的舞蹈组合结构。如拉丁舞中最常见的旋转类动作,其需要下肢动作的快速移动、中段动作的协调稳定还需要上身动作的引带(肩引导)和头部的停留与快速回位等动作,才能完成多次与快速旋转的视觉效果。另外,拉丁舞最突出的特征是以中段髋的动作为主要运动形式,是整个动作的核心驱动器,由于运行方式的不同将演绎出不同的舞蹈风格。第三,在拉丁舞中时常为了表现动作的魅力和舞者间的协调配合而编排出一些动作的架形与造型,其需要各动作的结构在空间位置上达到和谐的组合才能展现出稳定而又富有感染性的舞蹈动作。

 2。2动作的空间方位

 动作的空间方位主要指的是动作在空间中表现的方向与位置,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和位置。舞蹈动作的空间方位主要体现的是运行线路和身体位置。在体育舞蹈两类舞蹈中,摩登舞对动作的线路和方向要求较严格,即舞者的动作需要沿着舞程线方向运行,拉丁舞则相对较宽松,但也会在舞蹈中有所体现。若将其空间以横向和纵向方位来划分,拉丁舞的移动则是以横向运行为主,纵向的变化相对较少,尤其是伦巴和恰恰舞相对较少,而牛仔、桑巴等更多的是要体现身体弹动的感觉,其动作的运行中贯穿着较小的身体纵向运动的特征。且方位的变化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舞蹈编排、搭配等进行相互调节。如在动作的架形和造型中,舞伴之间需要组合不同的空间结构来展现舞蹈的魅力。另外,在拉丁舞的比赛中也规定了比赛的有效区域,即在这一区域中的动作完成是有效的。拉丁舞比赛是以多对选手的同时进行,由于各舞者之间的动作幅度,舞蹈编排等原因其空间方位不尽相同,从而对各队舞者的动作空间掌控能力提出了要求,避免相互碰撞而打乱舞蹈节奏。

 2。3动作的空间延展性

 动作的空间延展主要指动作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与扩展,是动作运行的进一步拓展,造成视觉上的真实感。体育舞蹈拉丁舞是体现艺术美的一项运动,包括舞者的身体形态美、线条美、动作的和谐美等,较多的追求动作的空间延伸,且动作的完成过程是连续、不中断的,较好地体现出舞者动作的艺术表现力。如体育舞蹈拉丁舞要求舞者的肢体要有向远端延伸感,头部需要向上提起,手臂需要向远端打开等动作姿态方面的要求;另外,体现舞者的线条特点是拉丁舞动作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从脚、腿到髋、胸再到肩向远端延长而呈现出一条延长的线条,以此来展示舞者的线条美。空间延展的特点尤其体现在拉丁舞的动作运行中,以伦巴舞最为突出,伦巴舞是演绎爱情的舞蹈,需要柔情、缠绵的动作来表达舞蹈的情感,以此更加体现舞者的表现力与艺术美。因此,可以说动作的空间延展性是体育舞蹈拉丁舞表现力与艺术性表达的重要动作技术特征之一。

  3结语

 拉丁舞有着独特的风格,但作为体育与舞蹈结合的一门艺术,其舞蹈元素存在众多本源的特征,在认识技术动作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能够为学习与训练拉丁舞动作带来一些启示:正确处理好体育舞蹈与其他舞种间的关系,加强舞者对音乐的理解,提高舞者对动作空间把握的能力,培养时空协调配合的意识。

;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始于文学,它反映了对资产阶级改革的失望,浪漫主义作家竭力离开这个令人憎恶的社会,躲入虚无缥缈的神幻鬼怪世界,或者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王道乐土”。浪漫主义作家擅长描绘自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浪漫主义企图逃避现实,摆脱由产业革命、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的悲惨命运,进入一个充满爱情和幻想的美丽的梦境。

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部分。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情感。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女子脚尖功技术)的迅速改进。

 学习芭蕾不仅是一种艺术,能养成孩子轻盈优雅的艺术气质。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 芭蕾舞 的风格流派简介,想了解的可以看看哦!

 戏剧芭蕾:

 戏剧芭蕾是表现一些情节的舞蹈。它的代表作舞剧《巴赫奇萨拉伊水泉》是成功的范例。《巴赫奇萨拉伊水泉》,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泪泉》,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改编的。中央芭蕾舞团在前不久,在10月12号刚刚公演过这部舞剧。

 四幕舞剧《巴赫奇萨拉伊水泉》最早的作曲是阿萨菲耶夫,编剧是扎哈洛夫,是在列宁格勒的舞剧院上演的。这部作品是作曲家、舞台台本和编舞家合作的结晶。舞剧主要表现的就是普希金原作的主题,反映一颗野蛮的心灵通过崇高的爱情而再生。特别值得推崇的是第三幕中的玛丽亚、扎列玛和吉烈伊,也就是能相王三个人的情节舞,这是当时非常典型的一个三人舞。对玛丽亚角色的

 创造,成为乌兰诺娃在芭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她曾经说过,在演完《泪泉》之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旧作,接触了伟大的普希金的作品之后,我现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单纯地跳舞了,我永远要将一颗活生生的心灵,放进舞剧舞台上出现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乌兰诺娃享誉世界的主要原因。因为芭蕾不仅是看胳膊腿,主要是看她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物的理解。

 在20世纪20年代舞蹈界纷纷向话剧界学习,当时话剧界的代表是以艺术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演员只有当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美丽的外形,把思想和情感融合起来,并提高到极度兴奋的时候,才能深深地感动观众。

 浪漫主义芭蕾: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就是浪漫主义运动,芭蕾是当时浪漫主义的一部分。浪漫主义的芭蕾舞剧变得更富有诗意,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调动观众的感情。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

 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取决于女演员能立起脚尖了。

 据舞蹈史专家们考证,在芭蕾史上,女演员穿脚尖鞋最早产生于1822到1825年。意大利的演员玛丽·塔里奥尼是第一个运用脚尖舞闻名世界的芭蕾大师。玛丽·塔里奥尼的从事芭蕾舞的父亲,根据她的体形和能力,为她编排了一个舞剧,这个舞剧我们芭蕾舞团曾经上演过,叫《仙女》,这是两幕的一个舞剧。塔里奥尼在这个舞剧中,运用了脚尖舞成功地塑造了好像飞起来的仙女的形象。后来的人争相效仿,脚尖舞从此成为女芭蕾舞演员表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被称誉的还有塔里奥尼的舞裙。这是条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舞裙,外边是用绸子,里面是用很多层薄纱做成的,它的样子像一口吊钟。这种质地使得她跳起舞来显得非常的柔软,特别飘逸,整个服装的上身是要显露她的细腰,紧身的胸衣露出了她的脖子,袖子短而宽,露出了她的两臂,裙子长过膝盖,但要露小腿。除了胸前佩戴着一朵小花外,衣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后背装点着用糠的白纱做的两个小翅膀。这些舞蹈服沿用至今,它象征着一个飞翔的仙女,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象征。欧洲人把这类作品,通通称为mite芭蕾,就是白色的芭蕾,把它看作一种特殊风格的舞蹈。

 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代表作就是《吉赛尔》。我团有时候到外地演出,很多人以为《吉赛尔》是吉普赛的故事。实际上它是18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部非常有名的代表作。在西欧芭蕾史上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剧的第一幕表现的是吉赛尔发疯的过程,第二幕是表现维丽斯女鬼的舞蹈,分别是当时的情节芭蕾和交响芭蕾的交融。《吉赛尔》中有一个动作,手交叉在胸前,据洛普霍夫分析,这个舞姿来自古老的异教葬礼。当时,人们把死者的双手交叉地安排在胸前,于是舞蹈家们就把这样的一个姿势,很容易地安排在一个幽灵的身上了。所以,在我们的芭蕾哑剧动作里面,这就表示一个死者的样子。

 芭蕾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立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被作为考验女舞蹈家演技是否成熟的试金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有非常高的表演水平。在第一幕中吉赛尔是一个纯情的农村少女,乔装打扮的伯爵阿尔伯特到农村来狞猎,把她迷恋住了,她非常爱阿尔伯特,但是当她得知受骗之后,她发疯而死。在第二幕里,吉赛尔仍然怀念着阿尔伯特,这时的她是一个柔情缠绵、不忘旧情的冤魂。这样塔里奥尼和扮演吉赛尔的格里奇以其高超的演技,成为了当时芭蕾的真正女皇。这两部舞剧都是18世纪的代表作。

 俄罗斯芭蕾:

 下面我比较着重地介绍一下俄罗斯芭蕾。众所周知,俄罗斯芭蕾现在在世界上仍然占据着顶尖的位置。那么17世纪下半叶芭蕾是怎么传到俄罗斯的呢当时俄罗斯的使臣到西欧,见到了这种席间芭蕾的形式,特别欣赏,就把它引到了俄国。由于芭蕾没有台词,只有音乐、舞蹈和哑剧,通俗易懂,所以很快就传播开了。到了彼得大帝执政的时候,俄国贵族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欧洲贵族的舞蹈。

 法国芭蕾舞蹈学校成立之后的25年,也就是1738年的时候,俄国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一一瓦冈诺娃舞蹈学校,这所学校现在仍然在圣彼得堡。我们中央芭蕾舞团的原苏联专家便全部来自这所学校。这所学校为全世界的芭蕾舞团培养了无数的明星,乌兰诺娃就是从那儿出来的。在促进芭蕾发展这方面,应该说俄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本民族的 编导 之外,19世纪的中下叶还有一批法国人应聘到俄国来工作,这些人对俄罗斯的芭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几年前,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演《吉赛尔》的时候,我曾经上台问过他们,得知他们的

 布景、绘画全部来自于俄国,由此可以看到俄国和法国在芭蕾事业中是如何在联手做着贡献的。那么谁比较有名呢我下面就特别介绍一下彼季帕。

 玛丽乌斯·伊凡诺维基·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我讲一个笑话,今年6

 月份在美国杰克逊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中,每天晚上的规定项目,都要报"编导彼季帕"。有一天因为要比赛现代舞了,

 所以当时主持人非常幽默地说,今晚我们再也昕不到彼季帕的名字了。由此可见彼季帕在芭蕾舞史上的重要地位。彼季帕担任了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舞蹈总编导。他排了舞剧《堂·吉词德》,作曲是明库斯。他用塞万提斯的文学原著,保存了《堂·吉词德》的外壳作为古典遗产,把主要有价值的东西都编成了一种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的舞蹈。其中第四幕里男女主角的婚礼双人舞,到现在在国际比赛中都得到了保留。

 明库斯的音乐采用的是一组西班牙的民间旋律,以及华尔兹、波尔卡等,这使他的音乐显得流畅,而且适合舞蹈,旋律特别丰富。在1877年,彼季帕又排出了另一部力作《舞姬》,也是明库斯作曲。这部舞剧取材于印度古代寺庙中舞姬的生活,和当时巴黎歌剧院上演的《沙恭达罗》基本上异曲同工。在这部作品中彼季帕又充分显示了他的编舞才能,特别是所编的古典双人舞和群舞更为突出。群舞是在第四幕"影子王国"中,32个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出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彼季帕的编导使这个群舞十分完美。

 在介绍了以上人物之后,我想介绍一下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三部芭蕾舞剧。中国的观众对柴可夫斯基非常地了解,那么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作品是什么呢一个是《天鹅湖》,一个是《睡美人》,一个是《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最早的一部舞剧是《天鹅湖》,他的第一次音乐创作是在1876年。由于当时一个奥地利编导在编这个舞剧的时候,非常不理解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也不理解他的这种民族风格的实质,所以在1877年首次公演的时候惨遭失败。这伤透了作曲家的心,他表示再也不为舞蹈作曲了,所以这部天才的舞蹈音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到这部音乐诞生18年之后,也就是1894年作曲家逝世一年之后,俄罗斯的马林斯基剧院才决定排它的第二幕,作为纪念作曲家逝世一周年的作品。没想到,这次演出大获成功,这个编导就是在俄罗斯享有盛名的伊凡诺夫。伊凡诺夫对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着相当的理解,而且对他的交响性和音乐都做了很好的处理。当然了,当时的观众,就是说事隔18年之后的观众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又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伊凡诺夫在剧中用了一个典型的天鹅的动作即手的动作,把《天鹅湖》第二幕的表演动作固定下来了。一年之后,也就是在1895年1月15日,《天鹅湖》全剧正式公演了。当时的编导有两个人,一个是伊凡诺夫,一个是彼季帕。伊凡诺夫和彼季帕的编导风格不同,两个人一个编一、三幕,一个编二、四幕,把两个编导的不同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他们的这些巨作,使得俄罗斯的芭蕾从继承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之后,又成了通向20世纪未来舞蹈的桥梁。

 我再讲一下《睡美人》。《睡美人》是当时马林斯基剧院的院长为再现路易十四法国宫廷的风采而写的一个剧本。他还亲自为该剧设计了服装。1888年5月,院长致函柴可夫斯基说,我根据佩罗的童话,构思了这样一个《睡美人》的台本,希望舞台调度是路易十四风格的,在这里音乐想像大有作为,如果您觉得合适,为什么不着手写音乐呢最后一幕应该有穿耽子的公猫、拇指小孩、灰姑娘等等。正是童话的诗意吸引了柴可夫斯基。1889年7月25日,柴可夫斯基在致梅克夫人的信中写到,"情节是这么地富有诗意,音乐是这么地崇高,我迷恋他们的创作,写得饶有趣味,并且满怀热情,这一切都是写好作品的前提"。而且,柴可夫斯基在致出版家尤根松的信中指出,"要知道,舞剧同样也是交响乐啊"。我为什么引用这句话呢就是说欣赏舞剧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欣赏交响乐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奠定了俄罗斯芭蕾的基础。到了20世纪初,另外两个俄国人成就了芭蕾的命运,并且影响了全世界的芭蕾。他们就是福金和谢尔盖·巴甫洛维奇·佳吉列夫。

 佳吉列夫是一个深通绘画、音乐、戏剧的具有管理才能的艺术活动家,但是他并不会跳芭蕾舞。他凭借着自己的文化修养、交际手段和与上层的关系,开始组织了俄国的演出季,带领了一批俄罗斯的艺术家到国外演出。他在法国巴黎的沙特蕾剧院彩排,吸引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精英。当时参加盛会的有雕塑家罗丹、作曲家拉维尔和圣·桑、舞蹈家邓肯。直到1929年佳吉列夫去世后,他所得到的评论都是有关俄罗斯的演出季的盛况,他对全世界的芭蕾艺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后,大批的美术家、作曲家和他的舞蹈团合作,青年时期的毕加索为他们设计过服装,德彪西、拉维尔为他们作过曲。当时他们团里的一个演员,也同时兼任编导的乔治·巴兰钦后来成为美国芭蕾舞的创始人之一。

 当时他们团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就是尼金斯基。著名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尼金斯基是能在舞蹈中表现人类心灵的不多的几个人之一。佳吉列夫用高薪雇佣了尼金斯基,让福金为他专门编排了一些舞剧和舞蹈,在演出季中倍受欢迎。尼金斯基的代表作是《玫瑰花的精灵》和他用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音乐编的芭蕾,在20世纪中叶的芭蕾艺术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尼金斯基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男子的舞蹈,到现在为止俄罗斯男芭蕾演员的技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欧美芭蕾:

 从19世纪末叶起,西欧各国的芭蕾舞剧普遍地衰落,成为歌剧的附属品。舞蹈团编制一般都缩小,新作很少,而且都是神幻的或者元聊的消遣品。

 20世纪初,佳吉列夫芭蕾舞团俄罗斯演出季在巴黎、伦敦、纽约、罗马等地巡回演出之后,激发了欧美各国有识之士的热情,推动他们致力于本国芭蕾的复兴。与此同时,现代派的舞蹈也成为一支足以和古典芭蕾争奇斗艳的新军。两方面的艺术家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因此,现代芭蕾也可以称为摩登芭蕾。这个新舞种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占领了欧美大部分剧场的舞台。他们的创作原则、审美理想和训练体系往往给古典芭蕾界人士有益的启迪,从而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力作。正因为如此,20世纪的芭蕾舞台出现了繁花似锦、百花争艳的局面。

 几个大的芭蕾强国是英、美、法、德等。代表英国芭蕾水平的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其代表人物是大家熟悉的玛戈·芳婷女士,还有著名的编舞家阿代顿、肯尼斯·麦克米伦先生。英国芭蕾舞的起源要归功于三个舞蹈家:一位是热奈,一位是德·瓦鲁娃女士,一位是兰伯特女士。最早来到中国演出的就是兰伯特芭蕾舞团。著名舞蹈家玛戈·芳婷是出生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她一生创造了很多很多非常美好的角色和芭蕾人物。而麦克米伦先生的代表作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大型芭蕾舞剧,如《曼侬》和《梅亚林》,对国际芭蕾界乃至中国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美国有大小不一的非常多的芭蕾舞团,但是最有影响的一个是美国纽约市立芭蕾舞团,另一个是美国大剧院。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我想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因为它是由企业家、舞蹈家和音乐家组成的。提到美国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最早可以谈到这么一个人,就是林肯·科尔斯坦,他是美国芭蕾的杰出组织者,他和我刚才谈到的美籍俄裔的乔治·巴兰钦一起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并创办了美国纽约市立芭蕾舞团。而科尔斯坦实际上一直是纽约芭蕾舞团的团长,在剧目政策、办团方向和引进编导、表演人才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还是一个很好的评论家。

 正如乔治·巴兰钦本人说的,因为他是在俄国接受的训练,俄国训练芭蕾舞演员特别强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会弹钢琴。乔治·巴兰钦在美国发展他的芭蕾舞的时候,就很重视和音乐家的结合,直接表现就是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他所强调的是通过人体形象的美来表现音乐。因此,从他以后形成了交响芭蕾这样一个风格,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都取得了独树一帜的辉煌成就。

 而美国大剧院主要的贡献,是造就了罗宾斯、安东尼·图德等杰出人材。安东尼·图德是当代美国编舞大师之一,他是心理芭蕾学派的奠基人,他本人并没有学过芭蕾,但是他可以编很多舞,他的代表作叫《紫丁香花园》。

 再一个芭蕾强国就是法国。法国巴黎歌剧院的创始人是里法尔。在这里,我们想提一下离开俄罗斯到法国和英国的一代芭蕾大师鲁道尔夫·纽里耶夫。由于当时苏联的情况,有三个著名的芭蕾艺术家出走到西方,一个是纽里耶夫,一个是玛卡罗娃(女),一个是巴瑞什尼柯夫--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白夜》、《转折点》,就是巴瑞什尼柯夫演的。随着他们三个人到西方去,西方芭蕾得以重振,而且西方芭蕾开始和俄罗斯芭蕾交融,把他们的优点都结合在一起了。

 这里提到的鲁道尔夫·纽里耶夫,在1985年曾经到中央芭蕾舞团来,给我们排练了《堂·吉词德》的全剧。当时正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主要演员,现在已经成了剧团的芭蕾大师。

 谈到欧洲的舞蹈,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德国。德国有两个著名的芭蕾舞团,一个是汉堡芭蕾舞团,一个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其实,德国17世纪就有过效仿法兰西和意大利的芭蕾演出,这曾经是王公贵族的一种消遣,大部分都邀请外国的演员参加。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进行了芭蕾舞的改革,情节芭蕾走上了舞台。20世纪,德国芭蕾受到了邓肯、拉班等现代派风格的影响,就明显具有了现代主义的特色。

 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和汉堡成为两个芭蕾的中心。大家在北京看到的有根据俄罗斯著名的诗体小说改编的舞剧《奥涅金》,还有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的《驯悍记》,其编舞者,都是约翰·克兰科。克兰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可是他在46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但是,他留给后人的情节芭蕾和戏剧芭蕾及通过小说改编的芭蕾,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芭蕾舞团的《林黛玉》、《祝福》等中国的芭蕾,也是受了斯图加特这些舞剧的影响。

 中国芭蕾:

 下面我就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的芭蕾。

 20世纪20年代一些外国侨民在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开始教授芭蕾艺术,都是私人的家教。后来,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戴爱莲女士到英国学芭蕾,回到中国后,把芭蕾舞带到中国。但是当时中国人刚刚解放,接受不了芭蕾,当时所说的"大腿舞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党中央和政府的支持下,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了。我是1955年的学生,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我们的校舍是在东大桥自家庄。当时舞蹈学校只有一个简单的校舍,对面一边是师范大学,另一边就是火葬场当然现在再去东大桥白家庄,就俨然是一幅不同的景象了。

 最初,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邀请了一批苏联的教师执教。当时他们不但为我们培养学生、编制教程、辅导教师,而且培养了一批编导。到了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第一部芭蕾舞剧一一《关不住的女儿》,也称《无益的谨慎》。接着1958年我们在学生时期就首演,了《天鹅湖》。

 北京舞蹈学校成立至今仅有50多年,到了1959年成立了我们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一一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在短短的几年里,我们就积累了一大批的节目。

 1963年底,周总理在北京召集的一个座谈会上提出了音乐、舞蹈方面的三化问题,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林默涵同志具体谈到芭蕾现代戏应该怎么搞、选什么故事、什么样的题材。一开始有人提到《达吉和她的父亲》、《红岩》等。李承祥提出了将《红色娘子军》改编成芭蕾舞剧,原因之一是它主要表现的是女兵,而芭蕾正是以女子为主的,之二是几个主要人物特点很鲜明,之三是海南有民族特点,非常有色彩。蒋祖慧也认为这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好题材。

 1964年2月,创作组一行人到海南岛边体验生活边写剧本。当时芭蕾舞团根本不知道动刀动枪是什么样子,排练后请部队的同志来看,他们给予了肯定,但是也提到我们像娘子不像军,所以后来我们全体到山西大同军营去体验生活,这种创作方法是世界芭蕾史上绝无仅有的。深入生活回来,再排练就大不相同了:端枪动作特别整齐:向右看齐的动作,在下部队时就用上了,当时女演员十分调皮,连长一喊向右看齐她们一下子就立起了脚尖,连长说比他们还整齐;刺杀操舞也是来源于当时的完整的刺杀操,刺杀舞结束时女兵大声地喊:杀!由此可见,《红色娘子军》的诞生,离不开生活与实践,这也正是这部伟大作品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中国芭蕾只花了短短的四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许多国家几百年的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所取得的成绩更加令世人瞩目。

 我相信,中国芭蕾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芭蕾舞的发展时期

 芭蕾舞是一种优雅的舞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芭蕾舞的发展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哦!

 芭蕾舞(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学院。17世纪70年代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引起了舞蹈技术和审美观点的变化,演员站立的姿势越来越外开,由此正式确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这5个外开的位置成为发展芭蕾舞技术的基础。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了贵族业余演员,职业女芭蕾演员也开始登台演出,舞蹈技术得以较迅速地发展。芭蕾演出从基本上是一种自娱性的社交活动逐步转变为剧场表演艺术。这个时期的芭蕾是从属于歌剧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在歌剧中加入芭蕾场面,实际上是一连串舞蹈表演,剧情反而显得无关紧要,这时称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B。de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舞蹈要表现戏剧性内容,"情节和舞蹈设计要保持统一,有合乎逻辑的、明白易懂的故事作中心主题,和情节无关的独舞及舞蹈片段都得取消",舞剧中"不仅是舞蹈技术光辉夺目,更须通过戏剧性表现,从情绪方面感动观众"。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创作一部芭蕾作品,编导是关键人物,他根据文学剧本(或一个故事、一首诗、一部音乐作品)构思出舞剧结构或舞蹈结构,再由演员来体现。编导和演员都必须掌握芭蕾语言(或芭蕾语汇)——芭蕾技术技巧,以及运用芭蕾语言表现特定内容或情绪的能力,编导应该深谙它们长于表现什么,不能表现什么;而演员则应该训练有素,能适应并创造性地体现编导的构思,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芭蕾创作才能进行和完成。芭蕾结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编导运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现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编出多幕芭蕾(分场或不分场,如《天鹅湖》)、独幕芭蕾(如《仙女们》)、芭蕾小品(如《天鹅之死》)等。芭蕾的这种结构形式在19世纪后期发展到高度规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响和限制了芭蕾的发展。在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这些规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

  宴会芭蕾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宫廷芭蕾

 随着意大利贵族与法国宫廷的通婚,意大利的“芭蕾”演出被带入法国,1581年,在亨利三世皇后妹妹——玛格丽特的结婚庆典上演出了《皇后的喜剧芭蕾》。当时没有舞台,观众坐在三面墙壁的两层楼廊里。国王和显贵们坐在坛台上,表演则在大厅的地板上进行。编导者博若瓦叶就是受聘于法国的意大利人。内容表现女妖西尔瑟如何征服了阿波罗,但不得不向法兰西国王陛下屈服。表演是戏剧、音乐、舞蹈、朗诵、杂技的混合体。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法国芭蕾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路易十四本人喜爱舞蹈,并受过良好训练。15岁即参加宫廷芭蕾《卡珊德拉》的演出,扮演阿波罗神。

  情节芭蕾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法国芭蕾的发展。它的革新思想表现在反对把芭蕾当作供贵族消遣的装饰品,要使芭蕾象戏剧一样,表现现实生活,提倡芭蕾要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这就是“情节芭蕾”产生的时代背景。诺维尔代表了欧洲芭蕾革新的主流,集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他对芭蕾的革新主张。诺维尔的学生——让·多贝瓦尔所创作的舞剧《无益谨慎》至今还在上演,成为当代各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浪漫主义芭蕾

 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仙女》、《吉赛尔》、《爱斯梅拉尔达》、《海盗》等舞剧的产生,造就了一批芭蕾人才,如佩罗、布农维尔、塔尼奥尼、艾尔斯勒等。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对另一世界的情趣,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失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代替对生活的愿望。其中代表作有《仙女》(1832)和《吉赛尔》(1841)。《吉赛尔》汇集法兰西风格,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顶峰,此后逐渐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现象。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浪漫主义芭蕾的黄金时代极其短暂,从19世纪30——40年代,仅仅10多年就出现停滞枯萎的局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芭蕾的中心逐渐移致俄国。

  俄罗斯芭蕾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俄国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尼父女、佩罗、圣·莱昂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约翰逊(在圣彼德堡)和布拉斯(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在剧目建设上,玛蒂帕和伊凡诺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柴可夫斯基通过《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实现了舞剧音乐的革新,使音乐成为舞剧中塑造形象、叙述事件的基础,启发和丰富了舞剧编导的舞蹈交响化的思想。《天鹅湖》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被奉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以后又有格拉祖诺夫写出的《雷蒙达》(1898)、《四季》(1900),这些作品在继承浪漫主义芭蕾传统的同时体现了俄国现实主义传统。

 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了一批编导和表演人才。此后,一批俄国芭蕾舞界的年轻人要求革新、探索新的表演手段和发展道路。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他们的带头人。福金的革新思想不可能在帝国剧院内实现,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国外为佳吉列夫芭蕾团排练上演的。佳吉列夫从1909年起连续3年组织俄罗斯演出季,并于1913年成立以蒙特卡罗为基地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团”,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影响巨大,把由俄国保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该团解散后,它的成员流散欧美各国,利法尔在法国,德瓦卢娃在英国,巴兰钦和福金在美国,对各国芭蕾复兴或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芭蕾

 1929年末,利法尔成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常任舞蹈编导和主要舞蹈演员,一直到1958年离开,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改革,例如废除了赞助人可以在芭蕾演出之前到后台去与舞蹈家们闲聊有一个世纪的古老权利。还有每周举行一次开幕式。1932年重演《吉赛尔》时,利法尔饰演阿尔伯特,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法国两大编导家,罗朗·佩蒂1965年根据雅勒的音乐编导了《巴黎圣母院》,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莫里瑟·贝雅尔1970年编导的《火鸟》是一个最别致的作品。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还有《吉赛尔》、《葛蓓莉娅》、《西尔维娅》等。

 英国芭蕾主要归功于三个伟大女性的毕生经营:在皇家剧院担任多年首席女芭蕾舞蹈家的阿德莉娜·热奈夫人;妮娜特·德·瓦卢娃夫人的不朽功业是皇家芭蕾舞团;玛莉·兰伯特夫人,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芭蕾舞团的创始人。此外还有节日芭蕾舞团、苏格兰芭蕾舞团。

 美国没有国家芭蕾舞团,巴兰钦与林肯·柯斯坦在1933年一次会见,应邀主办美国舞蹈学校。1948年转化为纽约市芭蕾舞团,巴兰钦任艺术指导和主要编舞家,副艺术顾问是杰罗姆·罗宾斯。已经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美国舞蹈风格。另一重要芭蕾舞团是美国芭蕾剧院,1940年开始活动。先后担任编导的有福金、马辛、安东尼·都铎等。还有乔弗里芭蕾舞团,阿瑟·米切尔的哈莱姆舞蹈剧院,是第一个黑人古典芭蕾舞团。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是丹麦民族传统的优秀继承者,布农维尔一百年前创作的舞剧,仍然在哥本哈根以纯正的风格进行演出。(实际上是旧式法国风格)在丹麦芭蕾中,传统意识一向是非常强烈的。1932年哈拉尔德·兰德尔被任命为皇家剧院芭蕾指导,一直到1952年,他为法国、英国重排的《练习曲》,是对芭蕾舞技巧的一次辉煌的展览。

 20世纪初有影响的俄国编导有戈尔斯基、普尼和福金。安娜·芭甫洛娃理想的体现了福金的构思,1905年有《天鹅之死》。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尔斯基坚持戏剧的表现性,使它的舞蹈演员们采取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式生活于角色之中,原本产生于宫廷的芭蕾舞并没灭亡。谢苗诺娃和乌兰诺娃首次登台,新创作的舞剧注重戏剧结构,更多地运用民间舞蹈来丰富舞蹈编导的语汇。俄国芭蕾开始了复兴。

 从1581年法国演出《皇后的喜剧芭蕾》至今四百多年,芭蕾舞已遍及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成为世界性的艺术,五大洲的众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的芭蕾舞学校和芭蕾舞演出团体。在当今世界上,芭蕾艺术繁华似锦,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等不同流派争奇斗艳,涌现出大批人才和剧目,很多国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在芭蕾舞的艺术表现上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

;

拉丁舞简介

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在对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民间舞进行规范和加工后于1960年制定了拉丁舞系列的标准,拉丁舞设有五个舞种: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斗牛。拉丁舞的音乐热情洋溢,奔放,特具节奏感,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充分表达了青春欢乐的气息。各舞种通过对胯部及身体摆动不同的技术要求,完成各种舞步,表现各种风格。舞姿妩媚潇洒,婀娜多姿。风格生动活泼,热烈奔放,充满激情,风格各异,动感十足。女士以淋漓尽致的脚法律动,自由流畅,展现优美线条,动人入情,气氛迷人;男士展现骠悍刚强,气势轩昂,威武雄壮的个性美。

桑巴舞(Samba):用S表示。节奏为2/4拍或4/4拍,每分钟50~52小节。桑巴舞独特的脚部Bounce动作,是由重心脚的膝盖与脚踝彼此屈压与挺直所产生的,舞步在全脚掌踏地和半脚掌垫步之间交替完成,通过膝盖上下屈伸弹动,沿着舞程线绕场行进,属"游走型"舞蹈。特点是流动性大,动律感强,步法摇曳紧凑,风格热烈奔放,音乐激情飞扬。源于巴西,是巴西一年一度狂欢节的舞蹈。

恰恰舞(Cha-Cha-Cha):用C表示。节奏为4/4拍,每分钟30~32小节。胯部每小节向两侧摆动五次。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发展。

伦巴舞(Rumba):用R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节奏为4/4拍,每分钟25~27小节。胯部动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脚向另一脚移动而形成向两侧作"∞"型摆动,力度要求一张一弛,快慢结合。伦巴是演绎爱情的舞蹈,音乐浪漫抒情,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其产生与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密切关系,后在古巴得到发展。

斗牛舞(PasoDoble):用P表示。音乐为旋律高昂雄壮、鲜明有力的西班牙进行曲。节奏为2/4拍,每分钟60~62小节。特点是舞步流动大,沿着舞程线绕场行进,游走型舞蹈。舞姿挺拔,无胯部动作及过分膝盖屈伸。用踝关节和脚掌平踏地面完成舞步。动静鲜明,力度感强,发力迅速,收步敏捷顿挫,源于法国,盛行于西班牙,系据西班牙斗牛场面创作而成。男为斗牛士,气宇轩昂,刚劲威猛,女为红色斗篷,英姿飒爽,柔美多变。

牛仔舞(Jive):用J表示。旋律欢快,强烈跳跃,节奏为4/4拍,每分钟42~44小节、六拍跳八步。要求脚掌踏地,腰和胯部作钟摆式摆动。特点是舞步敏捷、跳跃,舞姿轻松、热情、欢快,舞者腿部用力富有弹性,整体感觉要有轻盈感和摆荡感。舞蹈表现欢快嬉戏,表情动作可以较夸张、诙谐,犹如两头小牛忘情地追逐嬉戏。牛仔舞源于美国体现了美国西部牛仔刚健、浪漫、豪爽的气派。

社交舞简介

社交舞(Social Dance)或称舞会舞(Party Dance)是以娱乐为其主要目的,在民间社交场合中广泛流传的舞蹈。世界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舞蹈。在各民族的不同时期又有着其特有的社交舞蹈音乐、舞蹈形式和舞蹈风格。目前在舞蹈比赛中最常见的是以英式社交舞为基础的社交舞。规范化社交舞是指以国标舞为基础,运用于舞厅或其他社交场合的,为广大专业和业余舞蹈爱好者共同认可的舞蹈形式。由于受其活动场所舞厅场地的限制,舞者技术水准的制约,社交舞的音乐的节奏和时值、舞蹈风格和舞步同国际标准舞有所区别。首先是音乐节奏比较强烈,有利于调动舞厅气氛,便于舞者掌握;其次是舞蹈风格以流畅性和稳定性为主,不同于国际标准舞对力度和幅度的要求;第三舞步舞姿多样化,一些舞蹈动作是由广大舞蹈爱好者自创,并得到广泛流传的;最后社交舞的技术有容易为业余舞蹈爱好者掌握的特点,对架型、脚法和技巧运用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于国际标准舞技术要求。由于社交舞具有容易掌握,便于交流,能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成为广大舞蹈爱好者所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在社会有着广泛的群体。常见的社交舞比赛项目有:慢三、快三、慢四、快四、探戈、吉特巴、伦巴等。

慢 三:节奏为3/4拍,每分钟28小节左右;第一拍为强拍, 强拍上出步。二人握持姿态要自然大方,高雅端庄。在舞厅中呈逆时针方向移动。舞步要体现正确的升降和旋转;舞姿回旋起伏,舒展流畅,恬静柔美。

慢 四:节奏为2/4,4/4;每分钟26小节左右,二人握持姿态要稳重大方,典雅得体。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在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作中,充满了悠闲轻松。舞步平稳流畅,从容飘逸。

快 三:节奏为3/4,每分钟56小节左右,握持姿态同慢三。舞步应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舞步平稳轻快,活泼欢快,旋转飘逸,裙摆飞扬,华丽多姿。

快 四:节奏为2/4,每分钟60小节左右,舞步分快步和慢步,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舞蹈风格,欢快轻盈,潇洒流畅。

探 戈:节奏为2/4、4/4,每分钟30小节左右。阿根廷探戈贴脸靠肩,热情直率,具有拉丁风情;美式探戈,动作轻柔,优雅妩媚,具有绅士风度;英式探戈刚强有力,抑扬顿挫,具有斗士豪情;台湾探戈步法悠闲,节奏缓慢,探戈的本质充满热情和罗曼蒂克的。

伦 巴:节奏为2/4、4/4,每分钟34小节左右。握持姿态闭式,分式舞姿均可。伦巴是演绎爱情的舞蹈,音乐浪漫抒情,胯部自然扭动,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拉丁风格。

吉特巴:节奏为4/4,每分钟45小节左右。握持姿态闭式、分式舞姿均可。身体旋转换位敏捷,舞步移动快速跳跃;舞姿生动活泼奔放,舞者腿部要富有弹性。

踢踏舞简介

踢踏舞的英文是Tap Dance,tap 有拍打扣击的意思。踢踏舞是美国本土的一种舞蹈。踢踏舞演员可以用各种方法发出更多的不同的声音。最早的舞鞋是整体的木制鞋底和后跟,后来将其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再后来又出现了铁制的鞋掌。有的人还故意将铁掌的螺丝拧松,以发出更多的声音。现在手段就更多了,有的在撒了沙子的地面上跳有的在电子鼓上跳,追求更多的音响效果。踢踏舞有不同的风格流派。最悠久的流派要算发源于美国本土的,早期被称为Hoofing的流派。这一流派起源于美国的下层民众,主要是爱尔兰民间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的结合。这种流派的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 很多的程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体的舞姿,而是炫耀脚下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他们常常聚在街头互相竞技。其整体 舞风比较朴实、散漫。之后,踢踏舞吸收了爵士乐音乐节奏、即兴表演等元素,例如切分节奏和即兴表演,一些踢踏舞大师与爵士乐大师常常联袂演出,更具自娱性,也更加开放而具有挑战性。

后来被纳入百老汇舞台表演形式的踢踏舞可以被称为百老汇风格的踢踏舞。其总体风格就是载歌载舞,歌舞融为一体。此外有很多幽默的编排,一般都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氛围。为了增强娱乐性和观赏性,百老汇的踢踏舞开始注意修饰身体的舞姿,比如胯部的摇摆等等。一些比较"土"比较"丑"的舞姿被去除掉了。另外百老汇的踢踏舞还增加了道具以及布景的使用,以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在好莱坞歌舞片盛行的时期,踢踏舞也走向了银幕。它基本上延续了百老汇的风格。

一、美式踢踏:

美式踢踏是以自由、轻松及幽默作为形态在表演美式踢踏时,舞者们常会在舞蹈中加入即兴的演出。

二、英式踢踏:

英式踢踏则是强调以芭蕾优美肢体动作为主,在舞步方面有较多的旋转、滑步…等,舞者在演出时常带给人们一种贵族的气息,另外英式踢踏在节奏这部份切分音的变化比较少,但是重复的音节比较多。

三、爱尔兰式踢踏:

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由于保留了强烈的爱尔兰民间舞蹈传统而自成一派。其重要的特征就是保留了爱尔兰民间舞蹈中身体的舞姿和舞步:上身基本保持直立挺拔,脚步以小腿的动作为主,手臂动作简洁,多为直线的运动。其舞步充满了跳跃性,活泼而欢快。音乐也多运用传统的爱尔兰民间音乐。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是独特的、区别于美国踢踏舞的一大流派。

pb8y

《女人的香气》是2011年7月23日首播的韩国SBS周末特别企划剧,由金宣儿、李栋旭、严基俊,徐孝琳主演。由《医生冠军》卢智雪作家与朴炯基导演携手打造,讲述一个患有末期癌症的旅行社小职员(金宣儿饰演)和拥有财富却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的男子(李栋旭饰演)相遇后,共同发现人生真谛的浪漫爱情喜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52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