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哪些

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哪些,第1张

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

翡翠白菜,翡翠西瓜、十二兽首,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彩漆描金楼阁,金瓯永固杯等。

1、翡翠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慈禧死后翡翠白菜就做了陪葬品。现在很多人怀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就是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但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没有谁见过,并不好下结论。

2、翡翠西瓜:据说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的宝贝,而且有4个。慈禧太后对这些翡翠西瓜格外喜欢,恨不得抱着睡觉。所以最后把翡翠西瓜陪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孙殿英盗东陵后翡翠西瓜下落不明,至今仍不知在谁手里。

3、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4、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故宫金器,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目前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 嘉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 乾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 乾隆造)。

金瓯永固杯

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很多,当时著录的陈设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咸丰千年(1860),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皆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清册载,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而且多残破不整。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浩劫,园藏文物又被毁掠一空。1902年,慈禧再次修复颐和园并大力充实园内陈设。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杰佛里罗伯逊说大英博物馆本质上是盗窃文物的接收者,之所以这样讲是有依据的,因为大英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很多在殖民时候盗窃过来的文物,而且还有很多的文物都不允许公开展出,因此才讲出了那样的话。在大英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在殖民地里面掠夺或者是被征服者那里窃取过来的,存放在大英博物馆里面,引来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而且很多的文物都不敢公开于众。在很多被盗窃的文物之中,有埃及金大理石雕塑以及一些青铜器和被掠夺的文物。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讲解一下这件事情。

之所以讲大英博物馆是盗窃文物的接收者,就是由于里面的很多文物都是通过不合理的战争或者政治手段得到的。如果是私人进行交易,虽然是不合法的,但是并没有被公众们知道,但是大英博物馆作为一个国际比较出名的博物馆,竟然公然的公开向大家展览出这些盗窃的文物,实属有一点不合适,这将会引发很多的政治斗争,因为夺取这些文物的人应该受到惩罚而不是在这里进行炫耀。并且那些政治家应该为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进行盗窃,以及补偿那些受害的人。

大英博物馆之所以被认为是盗窃文物的接收者,就是由于里面的很多文物本来就不属于大英博物馆。只不过很多的政治家通过了不法的手段,从而获取了这些属于别人的艺术品,然后拿在这里进行展览,很多人调侃着说,这简直就是对当时犯下的战争罪进行炫耀,因此很多人都不认同大英博物馆的这种做法。

对于大英博物管接收道歉的文物这件事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呢,欢迎你写在评论下方,我们可以进行一起讨论。

1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  

2尼斯湖  尼斯湖亦译内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9公里,宽24公里。面积并不大,却很深。传说这儿住着一只水怪,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 3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4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 ,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5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6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7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之一。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    

8卢浮宫  卢浮宫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9罗马竞技场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10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是世界闻名的薰衣草故乡和倍受游人青睐的旅游胜地。 

11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12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13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 ,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14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 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 

15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1哈利法塔(阿拉伯文:برج خليفة‎,拉丁化:burj khalifah‎,英文: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

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

2吉隆坡石油双塔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八高的大楼。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心(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

吉隆坡石油双塔高452米,共地上88层,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设计的大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等材质。双峰塔与邻近的吉隆坡塔同为吉隆坡的知名地标及象征。

3玛丽莲·梦露大厦,位于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2005年底,Mississauga市的两家开发商决定举办当地40年来的首次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为规划中的一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寻找一个创新的设计,建设一栋具有时代意义的超高层建筑,从而树立城市新形象。

4白宫(英语:The White House)也称为白屋,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1902年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白宫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拥有,是“总统公园”的一部分 。

白宫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物,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因为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居住和办公的地点,“白宫”一词常代指美国政府。

5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所在地。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

6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当年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

能要求,但是人家不会归还。

一、能不能要求是我们自己主观的事,我们可以要求,人家也可以拒绝。

在国外博物馆的很多东西,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我们神州的文物,我们当然也可以开口跟人家要回来,但是却没有真正开口,其实很简单,不到一定程度,我们开口了人家也不会还;而我们的综合实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有些国家会主动的归还我国的文物,就如同埃及交还给我们的31枚古钱币。

二、虽然近些年我们发展较快,已经挤身于顶尖水平,但是离独步天下还有些距离。

我们在综合实力上,的确已经领先了许多,但是很多区域却也依然有人排在前面,我们并不是所有的都强,所以说我们只是领先,还没到能够做到独步天下的那一步,因此,我们能够震慑他们的能耐还没有足够的强,就算我们要求他们归还属于我们的文物,他们也不会理我们,甚至还会讽刺一波,何必讨那不自在?

三、那个时期被抢走、换走、骗走的东西其实是糊涂账,没谁能真正算清楚。

在那些年,从我们国内流失的文物实在是太多的,而有部分到了西方的博物馆,但是更多的有可能在某些贵族的地下仓库下面蒙尘。我们流失的文物那么多,他们能够合法见得光的也只能慢慢洗出来,有些也是我们国内有小部分的人讨好洋人,主动送出去的,那时候我们实力不强,流失的就很多。

关于文物回来这事情,得分两路走,一路是我们加速强大,等强大到万国来朝的田地,总会有人会主动归还我们的文物的;还有一条路就是,想办法弄点外国的文物、他们的国宝,然后跟他们换,这也不失为一条比较好的路。

因为这件木制文物上刻有“忠”和“情”两个字,是古代时期某段爱情的遗留物,并且,这两个字完好的保存到现在。所蕴含的寓意,就好像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一直延续到现在一般。

两千年的浪漫

位于甘肃的特殊题材博物馆——简牍博物馆中,收藏了一件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出来的汉代木质文物。这件文物直径足有53厘米,厚度有15厘米,符合简牍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间博物馆上印刻着“忠”“情”二字,分别位于前后两面。

据专家研究表明,“情”字在汉代简牍中并不多见,古人的很少使用这个字。根据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和猜测,这封简牍中可能蕴含着一种纠结的感情,是古代时期即将去边疆守卫的人对于忠孝难两全的纠结之情;另外,这封木质的“书信”也有可能是爱情的信物,象征了古代时期的人,对于爱情那种忠贞不渝的信念。人们看到之后都觉得挺感动,就称之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浪漫”。

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简牍主题特色博物馆,这座特色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2月。甘肃出土的许多木制和竹制简牍,就是在这里被收藏保管的,博物馆中的匠人们还担任着保护修复这些文物的工作。简牍,是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纸”,也就是让竹简和木片作为文字的承载物,也可以理解为古代用来书写的竹木片。古代时期,竹子或木头都可用来制作简牍。还未发明出纸之前,简牍是用来制作中国古代书籍的最主要形式。这也对后来书籍制作的制度产生了不浅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与图书有关的名词和术语,包括书写格式还有写作方法,许多都承袭了中国古代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在甘肃建造这样一所主题博物馆是有一定道理的。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河西走廊是汉简之都。历代在甘肃发现和出土的简牍文物一共有四万多枚,所占比例将近全国发现的简牍文物1/2,发现最多当属汉代简牍。

博物馆有着非凡的传承意义和展示意义,能够让现代人了解到古代人聪慧的头脑和细腻的情感。这件被珍藏了2000多年的文物,如今面向现代,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古代文化。

我们国家对于文物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人们对文物的了解很少,有许多前去"淘宝"的人总能在一些农户家发现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如果对于这些文物不加以保护很可能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曾经就有两件国宝:一个被村农当作水瓢,一个被学校当成上课铃,这种无心之举险些毁掉了这两件文物。

村农浇地的水瓢竟是古时青铜熨斗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兴起了一股"文物热",一时间民间兴起各种地摊售卖收藏旧物件,但是人们对于文物是又爱又恨,虽然明明知道是有价值的但是又无法辨别真假。

所以许多的考古学家和文史学家便有了大的用场,国家也开始在动荡后清算文物和紧急收藏,首先就是把普查的目标放在农村。

随着人们现在文化的普及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文物有基本的认识,但是那时候的人们还是更多的关注生活,对于文化追求不高,更别说历史了,特别是农村地区,于是在福建的一个小乡村就发生了一件让村民都意想不到的事。

当时政府派官员和文史学家到各个农村去进行文物普查,这些文史学家便在村子里各家各户宣传文物相关保护知识和一些常见的文物。这时一个村民突然觉得这些文物和自己家中浇地用的水瓢有些相似,于是跑到家中将水瓢拿过来给文史学家看。

村农给专家介绍说这是自己在地里偶然挖到了,虽然没有见过这样的器物,但是一看刚好可以做个水瓢便用来浇地了,这一用就是十几年。

青铜器

但是好在自己也懒得打理它,大概还是当初捡来的样子,几个专家一看这哪里是水瓢,这是一个带着满身铜绿的青铜器,立刻就组织研究小组开始进行讨论。

这个青铜器外形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通体素面无纹,斗身布满铜绿,还沾有土壤,这一看类似于古时人们使用的熨斗,但是具体的年份和使用地区还不能确定。

于是几个专家经过村农同意后将这件青铜器带回研究所进行技术检测,这一检测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件青铜器竟然是1800年前的青铜熨斗。

最早这种熨斗发明出来不是为了熨衣服,而是作为一件刑具,后来人们发现将烧热的碳放置其中可以熨平褶皱,于是古时候的人们就用这种器具来专门熨衣服。

古代熨斗

这项发明比国外领先了千年,但是当时这种器具只能用在王公贵族之中,平民家是用不上的,所以这件文物是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好在村民只是用来舀水,没有遭到很大损坏。

文物云板被当作学校上下课铃

能够及时发现文物并且予以保护是一个文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的专业必备。

在文物普查中许多乡村小学校都是使用摇铃当作上课铃声,这天一个文史学家经过一个小学校后刚好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这是一种打击铁片的声音,但是他隐约感觉这种清脆的声音非比寻常,于是前去学校想要一探究竟。

文史学家到了学校一看这个打击的物件不是平常的铁片,反而像是史册记载的云板,这让文学史家十分的震惊,这个器物能留存到现代,而且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很罕见的。

云板

于是和学校说明情况后专家就将这个"上课铃"带回研究所和其他的考古学家进行探讨,翻阅了大量的文学史料之后,专家得出结论——这正是一块云板。

人们都对于云板十分好奇,这并不是常见之物,而是一块努尔哈赤云板,云板的边角呈现的是祥云的形状,云板的上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孔,是用来挂绳子的。

云板的正反两面都有纹饰图案,而且在云板正面有一行文字写着"大金天命癸",左侧写着"亥年铸牛庄",两行字底下有楷书阳文"城"字,这足以看出这块云板的年代之悠久。

古时候这块云板是在军事中使用的,如遇敌情官兵就会敲响云板提示部队进行警戒,如同现在使用的警报一样,后来在宫廷中也用作传递消息,距今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但是由于后来的云板就不怎么使用了,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能够让文史学家发现这么一件文物,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还是文物保护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随着文物的大量出世,有不少的人便动起了歪心思,就如同以往的盗墓贼将文物**和贩卖,使得国家的文化财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还有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流浪在外的文物更是多到数不胜数,这不禁让人们反思应该如何对文物加以保护。

文物之所以珍贵不只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更重要的是历经风霜后对于历史的见证和说明,很多的东西在文学史册上有说明,但是因为文学典籍是人为编著的,难保不会加入个人思想。

所以如果能找到具体的物品则可以对历史的真实性加以作证说明,这些文物都来之不易,所以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一般都会对文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青铜熨斗在被发掘之后收藏于当地的博物馆中。

专家通过青铜熨斗可以得出中原文化是在东汉末年时期已经进入了闽北及毗邻的闽东地区,后来青铜熨斗在这里被更多人熟知和了解,人们对于自己本土出现的文物十分好奇,于是专家也做了专门的说明,后续也有越来越多的物品都被人们及时发现和保护起来。

而那块努尔哈赤云板在被发现后很快就被定位国家一级文物,被收藏在沈阳博物馆中成为了镇馆之宝。伴随文物的那段历史也重新被史学家打开新的篇章,也使得越来越多人们了解到曾经不为人知的那些故事。

人们要有珍爱文物的意识,现在贩卖盗窃文物都是犯法的,如果说你得到了一件难得的文物还是建议上交给国家和专门人员进行研究考察,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种利益的置换品来满足自己的私心,这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48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