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家作品分析前期新月派在中国现代新诗史的贡献?十万火急!!!

结合作家作品分析前期新月派在中国现代新诗史的贡献?十万火急!!!,第1张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有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他们的作品都对现代新诗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女神》,冲破了'律'、'绝'、'四句'、'八句'的定型,于是为洪流决堤,情感似野马脱缰,各自奔驰直抒胸臆热切地表达了爱国之情,赤子之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为现代新诗做了良好的开端。闻一多对郭沫若的《女神》极其推崇,但同时又批评它有"过于欧化的毛病"(《女神之地方色彩》)。闻一多针对诗坛上的"不谙国学,盲目从欧"的流风,针对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诗潮,提出新诗要做"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女神之地方色彩》)。这种"宁馨儿"的特点,就是他在一九二六年发表的《诗的格律》中提出的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重视诗的形式、格式、音尺、平仄和韵脚。闻一多在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较完整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徐志摩更是不遗余力地与新月派同人作了有益的探索。比起闻一多来,徐志摩尤为注重诗的音节美,特别注意韵律的铿锵和平仄的和谐。他并不很讲究"句的均齐",而重视"节的匀称",即让诗节自身的句子参差不齐,而在诗节间却追求对称。这个在其著名的《再别康桥》、《偶然》等作品中皆有表现——那耳熟能详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篇云彩”就是这种不拘于形式而注重韵律美的体现。这种格律诗形态是对闻一多所提出的新格律诗形式规律的补充。徐志摩把音节看作是诗美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新格律诗在艺术上具有了新的生命。对新诗形式的探索做出了贡献的,除闻一多、徐志摩外,还有朱湘,他的主张和闻一多的所谓"三美"观基本一致。他认为"诗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评徐志摩的诗》)。音乐美要依仗音节,音节是指诗歌中那种内在的、融合的意境的节奏。音乐美还要借助于音韵,音韵是活跃节奏的艺术元素,他认为写诗不能"谢绝了音韵的帮助"(《评徐志摩的诗》)。因此要讲究诗的平仄与韵脚。他的新格律诗,就是实践了他的诗理论的结晶。 例如为现实人生唱悲歌——《草莽集》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的讴歌,较多以哀婉曲调关注现实人生,同情人民苦难,暴露社会罪恶,体现出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还有痛苦幻灭中的人生感——《石门集》大革命失败后,诗人感到迷惘彷徨。关注现实的热情趋于淡薄他在痛苦幻灭中发出深沉的人生感谓。朱湘诗歌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形式上则具有古典主义、唯美主义色彩。他善于融汇中外诗歌艺术手法,而不失民族精神内质,为新诗的民族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答案:新月诗人善于以细腻精微的诗美感觉摄象捕物,来诗化情感,使之凝成优美清雅、洁丽空灵的意象。徐志摩涛中最富有美感的意象,都来自生机盎然、飞扬灵动的自然物象。如翩飞的雪花、晶莹的朝露、艳丽的玫瑰等,以此附丽爱与美的人生理想;林徽因笔下的意象也多具空灵优美的特征。如水的映影、风的轻歌,云的留痕、浪的柔波等;陈梦家在诗作中也创造出一大批灵俏精致的意象,如翡翠联成的小桥、珍珠似的明灯,清柔缠绵的细雨,浩渺辽远的银河等。这些优美典雅、清玄灵俏的意象创造,为新月诗派的诗美风格增添了空灵飘逸的神韵与魅力。

新月诗派特别注重对幽玄清濛、空灵曼妙意境的追求。空灵妩媚是徐志摩诗作意境美的一个突出特征。如《雪花的快乐》一诗,以雪花潇洒自如在半空中轻柔飞扬的优雅神采,契合着诗人自由向上、尚美祟爱的心灵,点染出一片清雅飘忽而又明丽洁美的灵境。《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一诗,仿佛是莲蓬酿就了诗人一腔爱中有怨的似水柔情,又仿佛是诗人的一腔似水柔情结晶了甜中蕴苦的莲蓬。物与情、情与景早已化为一体,荡漾出和谐清幽的韵致。他的《再别康桥》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意境美的佳作。诗分为七节。一至四节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主客合一的灵妙意境;五至六节以胜过万千情语的“沉默”,把优美灵妙的意境进一步推向空漾辽远;最后一节以“悄悄的挥一挥友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精致巧妙的结句,把优美灵妙,空濛辽远的意境,升华为“自由”、“美”、“爱”的诗化人生的象征意境。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闻一多

代表作品 新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中国***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徐志摩

代表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朱湘

代表作品 《夏天》《草莽集》《石门集》

朱湘,字子沅,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 。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他生活动荡,为谋职业到处奔走,家庭矛盾也日渐激化。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

饶孟侃

代表作品 《泥人集》

饶孟侃(1902·3,24—19674 2),江西南昌人,别名子离。幼年在家乡读私塾时,即对古典诗词发生兴趣。1916年至1924年,先后在北京清华学堂和清华大学读书,专习英语,参加清华文学社。当时有所谓的“清华四子”。

胡适

代表作品 《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提倡新文学创作,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梁实秋

代表作品 《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方玮德

代表作品 《玮德诗集》,《秋夜荡歌》

方玮德(1908—1935),安徽桐城人,新月派后期有影响的青年诗人。1929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读书时,就在《新月》《文艺》《诗刊》等刊物发表写诗,受到闻一多、徐志摩的赞赏。大学毕业后,于1933年赴厦门集美学校任教,并从事创作和翻译。1934年到北京,次年因患肺结核病去世。著有《玮德诗集》《秋夜荡歌》《丁香花诗集》以及陈梦家编的《玮德诗文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30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