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歌手根呷的老婆是?

藏族歌手根呷的老婆是?,第1张

截止2020年2月,根呷的妻子是格玉青措,女,藏族,出生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星光大道》2013年第一期周赛一号选手。

根呷全名根呷彭冲,1981年9月3日出生在英雄格萨尔王故乡德格,青年歌手,自幼喜爱唱歌,1999年在康定民干校毕业后到四川音乐学院进修三年,后得到亚东和根秋扎西的启发,成为亚东的大徒弟,自创了许多具有现代西藏青年特质的歌曲。

2008年末,根呷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阿妈啦文化传播。公司位于四川音乐学院附近,成都的文化气氛,使根呷的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公司聚集了大批专业媒体制作人,汇集音乐界顶级编曲师、音响工程师、录音师,导演、摄影师等一批影视制作人员。

扩展资料

根呷代表作品

1、《天边的巴拉格宗》是一首由绍兵谱曲,斯那定珠填词,根呷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天籁歌者》中,发行于2015-08-01,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2、《大山走出的孩子》是一首由胡晓流谱曲,李龙清填词,根呷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相约巴拉格宗》中,由成都爱琴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发行于2012-01-17,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近年来,汉剧已经超过清宫剧,关于刘彻家族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各种电视剧。从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到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美人心》,《大汉之子》,还有最近热播的《汉武帝》,都成为了汉宫剧的女主角。当这些女人执政一段时间后,别忘了在电视剧里给配偶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配偶是卫子夫家族。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达汗征讨匈奴的功臣卫青和霍去病,都出自卫子夫家族。卫青是汉朝刘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在姐姐的帮助下,她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她不仅在匈奴远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成为了一位伟人和重要的权臣。

小时候被欺负的卫青

卫青,字仲卿。其实卫青姓卫还是挺偶然的。虽然他的父亲姓魏,但卫青实际上是他母亲与平阳公主的县令私通的“产物”。出生地河东平阳。汉武帝的妹妹平阳公主,因为嫁给了平阳侯曹寿,也被称为平阳公主。卫青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觉得家庭负担极重,抚养卫青非常困难,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的家里。卫青正式列为郑。

然而,郑绩的前妻看到郑渭清的私生子时非常生气,所以她根本不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经常埋怨他工作辛苦。郑渭清那时的主要工作是在山里放羊。郑家的儿子们从来不把郑卿当兄弟姐妹,因为不想分家产。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历了许多磨难,这对他性格的形成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有一次,郑卿跟着别人到皇帝的宫殿甘泉宫,正巧遇到一个犯人。犯人作案前,惊讶地看到郑卿说:“你现在穷了。将来你被任命为贵人,你将得到荣誉。”郑惨然一笑:“作为别人的奴隶,我只想吃三顿饭。我很幸运别人没有打我。哪里谈得上立功?”。郑卿对郑氏家族不喜欢他非常不满,决定改姓魏。从此,他与郑家再无瓜葛。

卫青平时很懂事,对收留平阳公主很有好感。平阳公主每次出门,他都和她一起骑马,随时待命。平阳公主看出了他的善良,对他很好。她经常教卫青一些自己或者别人的文化知识,使卫青在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初步的素质教育。这也为他后来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卫子夫姐姐入宫时备受宠爱。

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妹妹卫子夫因其美貌被汉武帝选中。在卫子夫和平阳公主的帮助下,卫青也被召到了张剑宫。这是卫青命运的重大转折。

卫子夫不仅漂亮,而且幸运。入宫后,她很快就怀上了龙子。然而,这让汉武帝的宫殿陈阿娇非常生气。他的母亲窦太祖想陷害卫子夫,但他们一想,又觉得不能碰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于是把怒火转到卫青身上。陈阿娇和窦太祖派人逮捕了卫青,准备迅速杀死他。结果卫青的好兄弟宫中侍卫龚知道了这件事,把卫青带了回来。这里不得不佩服龚的勇气。他敢为了宫里的一个兵去得罪窦太后和窦太后。你可以想象他的勇气和远见是无与伦比的。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认为皇后和姑姑胆子太大,连姐夫都不敢碰。太好了。汉武帝为了保护卫青,任命卫青为保安队长张建坚和皇帝的随从石忠。这样的安排彻底改变了卫青的命运。

汉武帝重视卫青,命他去打匈奴。

由于卫青工作出色,为人善良,勤奋努力,又天天练武,汉武帝很重视卫青。然而这段时间,汉庭的国安并不乐观。匈奴人挥舞军刀,杀于塞纳河抢劫。他总是要求汉武帝给他们生个女儿一起玩。匈奴人的所作所为让自尊心很强的汉武帝非常生气。卫青听到匈奴的行为后,非常生气。他坚持打击这种野蛮作风,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军事建议。这个反应让刘彻对卫青有了新的看法。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汉武帝下定决心绝不妥协。毅然任命卫青为摩托将军去迎接匈奴。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的魄力。他敢让一个没带过兵的保卫科科长带队打仗。他的勇气值得称赞。从此,卫青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在这场战役中,汉武帝发动了四次进攻。卫青将军直取上谷,公孙敖将军从戴军发兵,公孙贺将军从云中发兵,李广将军从雁门发兵。四位将军各领一万骑兵。虽然是卫青第一次远征,但他沉着冷静,善于分析当时的形势。利用匈奴军队布局不合理的优势,长途奔袭,夷平龙城,杀了七百人,取得了汉史上罕见的胜利。其他三个方面,李广和公孙敖大败,公孙贺不敢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获胜,很高兴,封他为内侯。当时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并没有被封号,这也显示了刘彻对卫青的赏识。

卫青升任长久和平[/s2/]

由于汉朝一直在安抚匈奴,刘彻的战斗让匈奴人非常愤怒,他们认为应该连续教训刘彻,以显示他的诚实。于是,公元前128年秋,大举南下,先突破辽西,杀了辽西太守,又打败了曾为平定七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韩安国,掠夺了二千多人。汉武帝为了稳定边塞局势,派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兵因为害怕李广,从雁门关来到边塞,攻打汉朝的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李希派戴军从后面攻打匈奴。魏青率三万骑兵,大步向前。卫青亲自领兵,将士奋勇争先。杀俘敌人数千,匈奴白羊、吕布大败而逃。一战彻底确立了卫青在汉军中的地位,也让卫q

为了继续向汉廷施压,让刘彻“安抚”,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优势兵力,攻打上谷、渔阳。刘彻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定显示了一位杰出君主的勇气。他决定暂时放弃上谷和渔阳的防守。而是利用匈奴主力在东北的形势,果断派卫青进攻匈奴长期占据的河套地区。这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全面战争。

卫青率四万大军从云端杀出,采取极其隐蔽灵活的战术,西进至匈奴军队后方,迅速占领高干,切断了匈奴白羊王、河南娄烦王与可汗王庭之间的联系。于是,卫青率领精兵南下,直奔陇西,围攻白羊和娄烦。眼看形势不妙,白羊和匈奴娄烦领兵出逃。汉军乘机歼灭匈奴精锐5万余人,俘虏敌军数千人,缴获牲畜100多万头。这场战争使汉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正面威胁。

由于和硕地区水草美丽,形势险要,卫青向汉武帝报告,获准在这里修建硕放城,成为汉军进攻匈奴的基地,大大增强了汉军对阿提拉朝廷的威慑力。此外,汉庭还从内地迁来10万人定居于此,并修复了蒙恬在秦朝时修建的边塞和河道工事。卫青之战彻底扭转了战略形势的被动局面,树立了匈奴并非不可战胜的信心。由于他的努力,卫青被封为昌平侯,拥有3800家餐馆。

由于北方战略地位极其险要,匈奴王庭欲夺回北方,但其多次进攻均被汉军击退。

为了继续与匈奴作战,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淳出发,让苏建、李举、龚顺、蔡礼领兵从朔方出发,由卫青指挥。此外,李希和张慈公从北平领兵佯攻,牵制匈奴。这一仗,汉军调动了大约8万骑兵和步兵。匈奴派了一个强大的将军,右王献来迎接他们,在他的指挥下,他们聚集了大约15万骑兵。当时,游王献以为汉军已经走了,所以放松了警惕。但是,卫青再次展现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化困难为可能,化困难为优势。当时卫青率领精锐骑兵轻装上阵,轻骑七百余里,夜盗大营,彻底瓦解了匈奴军队的营盘。此时,汉军后续部队顺利抵达,投入战斗。右边,之前一直在喝酒的王献见大势已去,只带了几百人突围,向北逃窜。这场战争,卫青军团先杀了八万多人。从战略上来说,它彻底粉碎了匈奴右王的先部,使得右王献的建立基本上成了摆设。

汉武帝接到战报后喜出望外。他派使臣持印卷,拜卫青为军中大将,封了8700家馆驿,牵制全国各地的汉军。卫青的三个儿子虽然年纪尚小,汉武帝也称他们为列侯。卫青很谦虚,坚决不肯说:“我很幸运。我在罪孽深重的军队中,依靠陛下的圣人使我军取得胜利,都是因为将士们的殊死搏斗。”陛下夸我,我儿子没立下什么功劳,陛下却把土地分了封了,没有鼓励士兵们去拼搏。因为刘彻太高兴了,卫青的三个儿子还在等着。此外,汉武帝还赏赐了龚、公孙贺、公孙贺、宫女、李举、窦如意等。卫青的一系列胜利,大大增强了汉武帝的信心。

/s2/]卫青被汉武帝冷落。

公元前123年2月,汉武帝下令卫青再次主动进攻匈奴。这次进攻,汉军调动了十余万兵力,从定襄出发,向北推进数百里。但由于这是大兵团作战,卫青不敢冒进,匈奴也不敢碰。所以双方都在修修补补。战斗一开始,汉军只消灭了几千匈奴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役中,卫青的侄子霍去病率领800名精锐骑兵,歼灭敌人2000余人,战果辉煌。由于匈奴避战,卫青军团不得不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卫青再次领兵,首战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苏建、赵信步遭遇匈奴,汉军伤亡惨重。苏建全军覆没,只身骑走了。赵信本来是匈奴投降的,战败后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理苏辙的弃军逃窜罪时,有人认为应该将苏辙斩首,以建立将军的威严,也有人认为苏辙不应该斩首,因为他尽力去打仗。据《魏子福》,卫青认为自己是国家的至亲,没必要树立威严,就用囚车把苏简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但笔者认为班固的结论是不恰当的。其实卫青和苏建之前一直关系不错,苏建私下建议卫青多招人,让卫青进一步广纳贤才,扩大在朝鲜的影响力。但卫青一直很低调,所以没有采纳苏健的建议。此外,苏建在担任卫青巡抚之初,一向听话,肯干。这些事情证明卫青和苏剑是好朋友,也是上级,所以卫青愿意保护苏剑。汉武帝是个聪明人。当他看到苏建被送回后,他卖了魏的面子,赦免了苏建的死罪,并在支付赎金后将他降职为平民。

但是按照汉朝的法律,一个将军全军覆没,战败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卫青让汉武帝考虑。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刘彻严重依赖霍去病,忽视了卫青。

霍去病遇上匈奴。

在此期间,卫青的侄子霍去病勇敢地将匈奴赶到了漠北。

公元前119年春,为了彻底解决匈奴,汉武帝决定进攻漠北。汉武帝召见手下将领后说:“匈奴只是听从丞相赵信的建议,远渡大漠。他们以为我们汉军过不了大漠,就算过了也不敢久留。这一次我们将发起强大的攻势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这场战争中,梁武帝派出了五万精锐骑兵,由卫青将军和霍去病将军率领,分东西两路远征漠北。汉武帝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动员了4万多民间马匹,10多万步兵负责后勤保障。

原计划远征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领猛将对付匈奴西线的可汗主力。后来从被俘的匈奴兵那里得知,匈奴单于的主力不在汉军预期的位置上,于是汉军重新调整了作战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线戴军出,卫青从定襄出,与知止决战。

卫青军团以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史昭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事已高,卫青没有让他当先锋,而是和右将军赵石合并,进攻中国军队的右翼。卫青亲自率领左将军公孙贺和后来的将军曹襄从正面进犯,直接进入大漠,猛扑单于主力。

赵信听了,对山治说:“汉军不知其力,欲渡江。那时候人困了,我军就等着干活,把他们抓起来。”可汗下令所有补给物资再次北上,在汉军可能的地点伏击精锐部队。

卫青的军队急行军1000多里,终于穿越了沙漠,但情况并不乐观。他们遇到了一直在等待战斗的匈奴军队。卫青不畏艰险,下令部队用武冈车迅速包围坚固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依次向敌阵进攻。匈奴派了一万多骑兵去打仗。双方的激战非常激烈。当时形势对韩军不利,因为可汗主力是八万精骑,而卫青军只有五万人。但是,有时候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由人力决定的。战斗进行到黄昏时,突然狂风暴雨,尘土飞扬,狂风大作,天突然黑了下来,两军分不清。卫青趁机从单于左右两翼各派两个预备队到后面,包围了单于的营地。伊发现汉军这么多,而且又壮又肥,士气高昂,震慑力很大。知道他们赢不了,他赶紧上马,在随行护卫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往西北方向跑。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双方士兵仍在温德尔迪钦森激战,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有一个谢旦人突围逃走了,立即派轻骑兵追击。匈奴不见了,单于士气大振,四散逃命。卫青在夜幕的掩护下率领军队。黎明之战结束时,卫青军团至少击毙俘虏了5万匈奴官兵。趁着这次胜利,卫青的军队一路行军到了赵辛城,获得了匈奴人积攒的粮草补充军队。他们在这里呆了一天,然后烧了赵新成和余粮,挨了一顿教训。然而,幽默之处在于,卫青在送老师的过程中遇到了山雨和他的残兵,并成功杀死了山雨。在这场战争中,卫青军团不仅打败了匈奴单于最精锐的部队,还杀死了伊志燮,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可惜李光布这一仗没打好,卫青派人去追究李光的责任。李广羞愤而自杀,实在令人惋惜。

此外,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上两千多里,夷平了匈奴的圣地许山,骑上了左的战马。俘虏了三个匈奴国王、八十三个将军、郭襄、官员和一个都尉,消灭了七万多匈奴人。

刘彻改变了卫青的军事力量。

北军两个主力团之间的战斗,让匈奴失去了生机。此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大漠之南无王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解除。不过汉军的伤亡也很惨重。10万精锐骑兵中,出发时只有3万多,汉军和辎重时有14万马,出发时不到3万。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和霍去病的丰功伟绩,特地任命卫青为傅将军,霍去病为傅将军,林彪为齐将军,共同统领全军。事实上,刘彻改变了卫青的军事权力,因为自汉朝建立以来,外戚经常行使权力,所以尽管卫青保持低调和仁慈,但刘彻并不放心。

从漠北之战到卫青去世的14年间,汉军因为自身的巨大弱点,并没有主动进攻匈奴。只有朝鲜和越南发生过一些小规模的战争。

出身家奴,卫青现在是很贵的官,朝鲜官员都很谄媚。此时平阳公主守寡在家,不得不排队选夫。很多人说卫青将军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以前的仆人,也是我的随从。他怎么会是我老公呢?”两边人都说:“将军今非昔比。现在他是将军,他的姐姐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了。财富震惊了世界。有什么比他更配得上你?”汉武帝知道后说:“当初我娶了他妹妹,现在他娶了我妹妹,很有意思。于是他马上同意结婚。时代变了,当年的仆人变成了主人的丈夫。就这样,卫青和汉武帝并驾齐驱。但卫青为人谦和善良,尊重人才,也从未使用武力压迫人民。另外,霍去病去世前一段时间,汉武帝重用霍去病,很多老将军都投奔了霍去病,但是卫青从来没有怨言,过着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106年,司马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茂陵以东为卫青修建一座类似庐山的陵墓,象征卫青一生的丰功伟绩。

(一) 古代文学流派

1、 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之际产生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

2、 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之际形成的一个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

3、 古文运动: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关于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 婉约派:宋词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口,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婉约,是婉转含蓄之意。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5、 豪放派:宋词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6、 辛词派(爱国词派):南宋辛弃疾以爱国主义的词作引导词坛,与其同时或稍晚一段时间.有许多词人受其影响,他们作品主题、风格和情调,均与辛弃疾的爱国词接近,文学史上称之为辛词派,又叫爱国词派。

7、 雅正派:宋词流派之一,这个词派的主要作家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他们写词所遵循的准则就是一个“雅”字,因而后人又称他们为“雅正派”或“醇雅派”。所谓的“雅”,主要有两点含义,一是在内容上,写的是文人士大夫认为高雅的东西,写艳情时避免过分浅露或猥亵;二是语言上力求典雅,极少用通俗口语。他们避免了婉约派中的华艳轻浮,但对婉约派的脱离现实、追求形式、进究辞藻的倾向仍然继承了下来,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实质上他们与都是婉约派词人,都深受北宋周邦彦词风的影响。

8、 闲逸派:宋代词人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

9、 桐城派:清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其文论的核心是“义法”说。

10、 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自前七子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倡言复古之后,散文创作以摹拟古人为事,不但缺乏思想,而且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

11、 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明代中叶后,前、后“七子”拟古之风甚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评判诗文准则。“唐宋”、“公安”两派曾先后给予抵制和抨击。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12、 阳湖派:清桐城派的一个支流,以恽敬、张惠言等为代表。

13、 公安派:明初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籍贯在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

14、 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的生活年代不一,身分复杂,有布衣,也有官宦。但其中以那些因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如刘过、姜夔、敖陶孙、戴复古、刘克庄、赵汝□等,都是代表人物。江湖派诗人多以江湖相标榜,作品表现了他们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作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厌恶仕途、企羡隐逸的情绪。

(二) 近现代文学流派或社团

1、 诗界革命: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同时也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文学思潮。诗界革命的旗帜是黄遵宪,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

2、 谴责小说:我国近代维新运动失败后至辛亥革命前大量涌现的旨在暴露社会黑暗,指责政治腐败的一批小说的总称,也可说是由这类小说所形成的一种小说流派,其名称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3、 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而掀起的复古狂潮,使社会呈现了一派沉滓泛起的颓败局面,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便泛滥充斥于市场。这时,鸳鸯蝴蝶派作者中除了不少“封建才子”和“洋场文豪”之外,又增添了一些不愿在浓重的政治暗夜中继续探索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从反袁斗争中离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辙,投入了鸳鸯蝴蝶派的圈子。五四运动以后,该流派虽然多次受到新文学营垒的冲击和批判,报刊阵地和读者面都有所缩小,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流行。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才在祖国大陆上失却了他们生存的土地。因为这一流派基本上与民国相始终,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曾被称为“民国旧派文学”。鸳鸯蝴蝶派从主导倾向而言,是一个消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但也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作具体分析。如在他们早期反映婚姻问题的作品中,就有恋人受严亲或封建信条所迫,以致酿成悲剧的内容,从反对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等封建道德而言,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在“五四”前后,曾翻译介绍了外国的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东北欧被压迫国家的作品,也是值得肯定的;该流派的部分作者如包天笑、周瘦鹃,站在清贫的市民立场,反映其要求和愿望,写了一些对社会黑暗现实和封建军阀压迫表示不满的作品。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前后,这一流派中的具有民族正义感的作家,写出了大量的“国难小说”,宣传爱国,反抗侵略。1936年10月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中,也包括了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的签名。在抗日洪波的淘洗下,随着鸳鸯蝴蝶派的某些作者思想的转向,他们有些人的作品也相应地出现了新面貌,向健康的通俗文艺过渡,这些作品就不能再以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来标示了。张恨水的小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变化,是这种演变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地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包括文艺作品上的新的成就。

4、 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

5、 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7 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

7、 山药蛋派:创始于40年代中期,形成于50年代。该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烽、西戎等一批山西作家组成,又称“赵树理派”、“山西派”、“火花派”(曾以《火花》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三年早知道》、《锻炼锻炼》等,对我国农村题材的小说起过“示范”作用。

8、 荷花淀派:起始于抗战时期的冀中和延安。形成于建国之初的天津、北京、保定三角地带,以孙犁为代表,并因其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其它成员有刘绍棠、丛维熙、铁凝等,代表作有《风云初纪》《铁木前传》、《运河的桨声》、《水乡散记》、《哦.香雪》等。

9、 湖畔诗社: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 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和《寂寞的国》(1927)等。1925年2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仅出 2期。接着五卅运动发生,因各人思想变迁,湖畔诗社便不复存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朱自清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潘谟华氏最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扼要地道出了各人诗作的特色。

10、沉钟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秋成立于北京。因创办《沉钟》周刊得名。主要成员有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冯至等。《沉钟》周刊1925年10月10日创刊,至第10期停刊。沉钟社又曾出版《沉钟丛书》7种,包括冯至诗集《昨日之歌》、陈翔鹤小说集《不安定的灵魂》、陈炜谟小说集《炉边》、杨晦译法国罗曼.罗兰着《贝多芬传》、冯至诗集《北游及其它》、杨晦戏剧集《除夕及其它》、郝荫潭长篇小说《逸路》。1924年,陈翔鹤、陈炜谟、冯至等人先在上海组成浅草社,出版过《浅草季刊》。一般都认为浅草社是沉钟社的前身。两个团体的旨趣和追求,也是一致的。《沉钟》之名,借自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名剧《沉钟》,以剧中人铸钟者亨利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勉。周刊创刊号首页眉端复引英国作家吉辛句:“而且我要你们一齐都证实……我要工作啊,一直到我死亡之一日。”凡此,足见该社之风格与特点。鲁迅曾誉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沉钟社以翻译与创作并重。译介有俄国安德烈夫、契诃夫、匈牙利裴多菲,德国莱辛、歌德、霍夫曼,奥地利里尔克,法国伏尔泰、古尔蒙、法朗士,英国吉辛,瑞典斯特林堡,美国爱伦.坡等的作品。创作方面,因他们不满于旧社会的黑暗,但又无可奈何,因此常为忧郁沉闷的气氛所笼罩。他们总是认真地将真和美歌唱给与自己一样的寂寞的人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7447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