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的名字

古代公主的名字,第1张

馆陶长公主刘嫖、宁平公主刘伯姬、长乐公主李丽质、寿昌公主赵清裕、乐平公主杨丽华等。

1、馆陶长公主刘嫖

刘嫖(piāo),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长公主,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刘嫖生于前189年,封邑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所以称馆陶长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陈午为妻,又称其堂邑长公主。

汉景帝登基时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大长公主、窦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长公主,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午和馆陶有记载的子女有三个,长子陈须(又称陈季须),幼子陈蟜娶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幼女儿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有一个孙子娶汉武帝女儿夷安公主。

2、宁平公主刘伯姬

刘伯姬(公元前2年~30年),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市)人。汉朝时期公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光武帝刘秀妹妹。

跟随兄长刘秀起义于舂陵,颇有贡献。东汉建立后,封宁平公主,嫁给大司农李通。建武六年(30年),去世,葬于封地宁平县。

3、长乐公主李丽质

长乐公主(621年-643年),名李丽质, 唐太宗嫡长女。因长孙皇后所生,唐太宗特别钟爱。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

贞观五年(一说贞观六年),唐太宗开始为长乐公主筹备嫁妆,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加倍于太宗之妹永嘉公主,魏征以汉明帝故事讽喻太宗做法严重逾制。

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即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嫡长子。后任秘书监、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太宗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诸臣进谏无效后,长孙无忌请儿媳长乐公主协助固请于太宗,后太宗诏停世封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岁,陪葬昭陵。唐太宗痛失爱女,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难以抑制。

4、寿昌公主赵清裕

寿昌公主赵清裕(?-1024年),后称卫国慈明大长公主。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赵炅)之女。至道三年五月,封寿昌长公主。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进封陈国长公主,改封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法名清裕。四年七月,改封楚国长公主。六年正月,改邠国长公主。天禧二年八月,改建国长公主。

乾兴元年二月,进封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1024年)五月薨,谥号“慈明”。元符三年三月,改封卫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十二月,改封慈明大长帝姬。

5、乐平公主杨丽华

杨丽华(561-60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杨坚嫡长女。

北周建德二年,嫁给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即位后,拜天元大皇后。北周静帝即位后,成为天元皇太后,反对大丞相杨坚篡位。隋朝建立后,封为乐平公主,女儿宇文娥英嫁柱国李敏。

大业五年(609年),跟随隋炀帝巡幸张掖时,卒于河西,时年四十九岁。

——刘嫖

——刘伯姬

——李丽质

——寿昌公主

——杨丽华

1、和亲贡献

文成公主和亲,让唐朝可以不用囤积大量的兵力来防范吐蕃,一定程度上为唐朝的休养生息提供了时间。

2、促进了文化交流

促进了吐蕃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成公主和亲前,唐朝对吐蕃不了解,吐蕃对中原也不大了解。和亲后,文成公主为吐蕃带去了中原的一些种子以及纺织、医疗等先进生产技术。

扩展资料:

和亲

根据敦煌出土文献《吐蕃大事记年》记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后不久,松赞干布便亲自征讨象雄,花费了三年时间将象雄兼并。 自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只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一起生活的记载,没有其他女人与松赞干布一起生活的记载。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生活了三年,且未给他生育子女。之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寡居了三十年。她得到了吐蕃人的尊重。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

根据《于阗教法史》中记载:文成公主沾染黑痘之症,痘毒攻心而死。683年,吐蕃进行公开祭祀并下葬,唐朝遣使臣赴吐蕃祭奠。

传说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建。贞观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松赞干布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柏海在乌海西南,乌海在青海西南2000多里)迎接。

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此后,吐蕃与唐朝成为盟友,松赞干布曾遣贵族子弟赴长安学习诗书,后又出兵天竺救出唐使,不过这一盟友关系在松赞干布死后不久便宣告破裂。文成公主在拉萨城北建立小昭寺,以供奉其带至吐蕃的佛像。

根据《旧唐书·吐蕃传》的说法,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赭面”(以红颜料涂面),松赞干布下令废除这项习俗。

但事实上这一习俗仍长期风行于吐蕃,青海都兰出土的吐蕃墓木板画上存在赭面的吐蕃人,便是此习俗仍旧存在的证明。后来赭面的习俗甚至传入唐朝,白居易有诗作“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说明吐蕃的赭面之风传入唐朝。

根据藏传佛教文献的说法,文成公主精通占卜之术,认为吐蕃地形如罗刹女仰卧之形,有不少厉鬼、精灵和非人。为了压制魔鬼,松赞干布先后兴建了边压寺、再压寺、四压肢寺、九对治寺,以及昌珠寺等佛教寺院,以压制魔鬼。

朗达玛灭佛期间,文成公主曾被反佛派的大相韦·甲多热污蔑为罗刹女。

后世的吐蕃赞普在与唐朝来往时,往往自称文成公主的后代,对唐朝皇帝声称是“甥舅关系”。例如赤德祖赞致唐玄宗的国书就称:“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文成公主

蜀国:

1、桃园三结义:刘备,张飞,关羽

2、蜀国五虎将:张飞,关羽,赵云,马超,黄忠

3、刘备妻子:糜夫人,甘夫人,吴国公主孙尚香

4、关羽之子:关兴,关羽义子:关平

5、张飞之子:张苞

6、马超旧时的兄弟:马岱

7、马超,马岱之父:马腾

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

9、南蛮大王孟获、祝融夫妇

10、诸葛亮之义兄:吴国谋士诸葛瑾

11、诸葛亮弟子:马谡,马良,姜维

魏国:

1、曹操嫡长子:曹丕

2、曹操其他儿子(按年龄):曹植,曹彰,曹冲

3、曹丕的妻子:甄姬

4、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

5、魏国五良将: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

6、夏侯兄弟:夏侯惇,夏侯渊

吴国:

1、孙坚之子:孙策,孙权,孙尚香

2、孙策之妻:大乔

3、孙策之兄:周瑜

4、周瑜之妻:小乔

5、大小乔姐妹

扩展资料:

三分魏蜀吴的时代背景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