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丽塔

关于洛丽塔,第1张

·出版时代

1955年,9月15日

·作品简介

在读者、书评家、小说界中,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无疑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2005年9月是《洛丽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出版机构,如美国的兰登书屋,英国的企鹅出版社,法国的伽理玛出版社,都相继推出了这本富有争议的名著的纪念收藏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赢得独家中文授权,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

·故事梗概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0886htmlwtp=tt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97版《洛丽塔》影评

MUSIC《love in the

morning》

大家好,我是Renee,欢迎收听新一期的《光影遇见爱》。从这一期开始的连续三期的主题都是“老少恋”。

宋代词人张先在80岁那年娶了一位18岁的女子为妾,一次酒宴上,作为好友的苏轼做了一首诗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显然这其中“梨花”和“海棠”被用来暗指“白发”与“红颜”,即老夫少妻。

无独有偶,俄裔美国作家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是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的一部小说。在1997年被第二次改变成**,中文译名就叫做《一树梨花压海棠》。**描述一位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恋情。

这些年,我们常常在服装方面听到一种着装风格叫做“萝莉控”,这种服装风格通常是及膝裙、格子裙、蕾丝花边、甜美而少女,比如早些年的服装品牌阿依莲、淑女屋等。这个“控”字源自于英文“complex”,即情结的意思,萝莉控,就是指对年幼的少女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的情结。萝莉控,本质上是一种恋童癖的表现。

恋童癖者一般都有人格方面上的缺陷,对成人之间的性关系怀着恐惧,而儿童会令其在性方面较少感到焦虑。有的是因为心智不成熟,不想长大,有的则是因为童年时候喜欢某个人,被压制和阻挠,产生了许多的遗憾和不满足,导致成年后无法正常与同龄女子交往,而回想起儿时的“恋情”从而对幼小少女产生性幻想。《洛丽塔》里的男主角韩拔教授显然就是这种类型。而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在《洛丽塔》中则对恋童癖者作如下描述:“你必须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狂人,一个无限忧郁的造物,你的欲望冒着热毒的气泡,你诡谲的坚毅里有一股超肉欲的火焰永远通红。

MUSIC《Lolita》

一位中年男子韩拔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韩拔的恋童癖。一次他到了美国去,成为了寡妇夏洛特的房客,当他看到夏洛特年仅12岁的女儿洛丽塔时,他疯狂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少女。他成为了夏洛特(洛丽塔的妈妈)的房客。事实上,夏洛特希望可以跟韩拔结婚,让自己与女儿都能有个依靠。为了能让自己能够留在洛丽塔身边,韩拔违心地娶了庸俗且臃肿的夏洛特为妻。不久,夏洛特发现了韩拔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遭遇车祸身亡。

韩拔把在身在夏令营的洛丽塔接到身边,瞒着她母亲去世的消息与她游历美国,而他们也展开了一段不伦恋。面对小妖女洛丽塔,韩拔百般顺从,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以及继续满足自己对她的欲望。洛丽塔长大后,开始讨厌继父,她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状况好”。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交往,并借着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了继父的掌握,一开始韩拔疯狂的寻找,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

三年过去,一天韩拔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经结婚并且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她被一个叫奎迪的男子控制,被他虐待并怀了他的孩子。韩拔找到洛丽塔要她跟自己走,但洛丽塔不愿意再跟他继续那种变态的两性关系。韩拔在绝望中追踪并且枪杀了奎迪。心如死灰的韩拔一路开车,带着当年洛丽塔头上的那个小小发夹,上面沾着血迹。他仿佛又看见她,一身蓝衣,带着纯真灿烂的笑容对他挥手。

1997版的《洛丽塔》有着诸多看点,扮演韩拔教授的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他的演技自不待言,一个外表文质彬彬的男人,内心实际是敏感、纤细、病态、孱弱、苍白的,在情感方面甚至只是停留在幼年阶段,只有讨好和摧毁两个极端。扮演洛丽塔的15岁少女多米妮科斯万(Dominique Swain),更是从25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时的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她宛如一颗熟透的樱桃,充满着诱惑的甜美。

在韩拔初次见到她的时候,洛丽塔穿着一身接近肤色的连衣裙,倚在草地上让水淋湿了全身。转过头来,不需要言语和动作,眼睛里已经是无意间的挑逗和勾引。这样的场景算得上是情色经典了吧。就在这样的无声无息中,成为了韩拔一生的罪恶和诱惑。他在她身上找到青春时代那个破灭的爱情梦想。多年压抑的情感骤然迸发。即使岁月已经把这样一种残缺的情感扭曲,他依然不可自拔地爱上她。为此他和她的母亲结婚,成了她的继父。而妻子的意外死亡成全了他名正言顺地对伦理的摒弃。情欲的罪恶之花从此盛放。他用尽一切去讨好她,倾其所有想要抓住仅存的温柔。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洛丽塔》无疑是将恋童癖艺术化了的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虽然很多人试图从中挖掘各种隐秘的象征意义,例如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有人则认为它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但纳博科夫本人却对这些论调不以为然,而只是试图将一种“审美狂乐”的感觉带给他的读者。这是他对文学艺术作品简单而又苛刻的标准。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描写的洛丽塔的原型,是演员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丽泰·格雷。

MUSIC:《I wonder,I wonder,I wonder》

在好莱坞**史中,一提起卓别林的名字,相信几乎无人不知。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舍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独特的表情和动作,在那个无声的年代,为无数人带来了有声的欢笑。同时卓别林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位恋童癖者,他一生结过4次婚,其中有3次是和17岁豆蔻年华的姑娘或更妙龄的少女结合的。而婚姻之外的卓别林更是乐此不疲,他不停在工作之余猎取14岁左右的小女孩儿。对此,卓别林曾如是说:“人生最美好的形态是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

卓别林的初恋发生在他 19 岁的时候,他对15 岁的舞蹈演员海蒂·凯利一见钟情,卓别林不久就向凯利求婚,但遭到拒绝。

1918年 10 月,29 岁的卓别林娶了16 岁的童星,《绿野仙踪》哈里斯,他和凯利的关系宣告结束。这位 16 岁的少女为了嫁给卓别林谎称自己怀孕,但婚后哈里斯也确实怀上了卓别林的第一个孩子诺曼·卓别林,但可惜的是诺曼早早便夭折。不到两年,两人就在互相指责中结束了这段婚姻,卓别林指责哈里斯与喜欢诱惑年轻女演员的女明星艾娜艾兹莫娃关系不清不楚,而哈里斯说卓别林嗜性成瘾。

卓别林第一次遇见丽泰格雷也就是《洛丽塔》的原型时,是在拍摄《寻子遇仙记》时。那时丽泰只有 13 岁。三年后,35 岁的卓别林筹备拍摄《淘金热》再一次遇到 16 岁的丽泰·格雷,并在她 16 岁这一年让她怀孕了。刚开始卓别林让她打掉孩子,但丽泰并没有同意,所以根据当时的惯例,卓别林不得不与她奉子成婚。丽泰为卓别林生下两个孩子,其中就有后来继承了父亲衣钵,成为演员的小查理·卓别林。

婚后四年,两个人离婚,在后来曝光的长达50页的离婚文件中,卓别林被描述成了一个与**中的温柔形象截然不同的人。丽泰控诉卓别林是个“残忍且不人道”的丈夫。这份文件记录了一段从一开始就不幸的婚姻。因为新婚之夜,卓别林就告诉丽泰:这段婚姻长久不了,我会让你觉得不想再跟我生活下去。

但也有说法是两人成婚后,各自的私人毛病随即暴露出来。丽泰·格雷整日迷恋吃喝玩乐,而且挥霍无度,把身边的日常生活闹得乌烟瘴气。卓别林刚开始忍气吞声,最后受不了就逃跑了。为了打这场离婚官司,卓别林头发都白了,因为他不得不向丽泰格雷支付82万5千美元的赡养费,以及 100 万美元律师费用,这场离婚也因为这些费用成为了一个公众的焦点。

54岁的卓别林遇到了他的第三段“老少恋”,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 岁的女儿乌娜,并娶了她。这段关系并不受尤金·奥尼尔的祝福,甚至因此与女儿断绝了关系直到其去世也未曾改变。在遇到卓别林前,18 岁的乌娜已经与《麦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交往过。塞林格出于对卓别林和乌娜在一起的愤怒,还写了一份充满低俗内容的信给乌娜作为“新婚贺礼”。但是这段不被看好的爱情却是卓别林最成功的的一段。他们一共拥有三儿五女,这一段爱情,也一直陪伴卓别林到 1977 年去世。

MUSIC:《走钢索的人》

关于这一期的话题,Renee自己发表的看法不多,大部分都是已经有的信息和评论的整理,因为“老少恋”确实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基于“恋童癖”的这种病态心理,也不是像我这样的非心理专业的人三言两语讲的清楚的。但是我觉得,选择了这样的关系和这样对象去爱慕的人,跟“走钢索的人”一样,往前是冷漠往后是寂寞,随时会坠落。最后我想用卓别林在70岁生日时写的一首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来结束今天的节目。

我当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刻,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好了,感谢收听这一期的《光影遇见爱》、再会!

洛丽塔是什么意思?

基本上洛丽塔Lolita的概念是沿自欧洲宫廷、公主、洋娃娃系列的服饰,在日本原宿街头发扬光大,成为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把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Lolita代”,成为一种 时装潮流。

Lolita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年轻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Lolita是寻求一种自我生活态度和自主穿衣风格,是令所有女子纪念青春年华的一种方式。

Lolita分为三大族群: 1 Sweet Love Lolita : 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喱士,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一般女孩子也倾向于可爱洋娃娃的服装,所以玩 Lolita的也以玩sweet love 的较多。

深田恭子戏里的造型就属于这种。 2 Elegant Gothic Lolita :主色为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

不喜欢可爱打扮的Lolita爱好者的另类之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黑色指甲和眼影,带出神秘优雅的气质。

3 Classic Lolita : 基本上与Sweet Lolita有点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较为平实(例如茶色及白色)。裙身的喱士花边会较 Sweet Lolita为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的特色,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格调。

由于设计较为平实,所以特别适合一些初玩Lolita的Fans。

洛丽塔是什么意思啊?

除以上所说,现在也制一种穿衣风格啊,包括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在广州是最多人选择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张扬。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与第一种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适合初玩者。

洛丽塔是什么?

洛丽塔为Lolita的中文译音。

在Anna Sui和Christian Lacroix的引领下,“洛丽塔”风又成为2007春夏时尚的一大热门主题。一个13岁的女孩和一份不伦之恋,让“Lolita”被当做一个词汇收入辞典,专门用来形容富诱惑力的早 孩。

Lolita其实就代表着一种娇嫩、鲜艳和带着企图的青春。 服装风格: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2岁少女的名字。

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 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 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时装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

但不同的是,粤版洛丽塔玩家年龄集中在13-25岁,而且大部分人不超过20岁,十七八岁的这类玩家,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三大主流 一、Sweet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在广州是最多人选择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张扬。

Sweet Lolita 现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Sweet Lolita正如其名,属于所有Lolita分类中服饰设计最为甜美的一个派别。Sweet系洋装的布料大多以粉红、粉蓝或白色等 可爱的单色为主。

除此之外,为了能制造出一种仿若洋娃娃般可爱甜美、烂漫纯真的气息,Sweet系洋装通常会在衣物上使用比别的派系 更多的蕾丝和本布褶皱。 近几年来,大约是因为版型与设计经常被山寨的缘故,各家Sweet系洋装品牌纷纷摈弃单色布料,转而使用起各种印有糖果、蛋糕、小动物或描述某个童话场景的印花布料(因为图案特殊且难以仿制,这种布料往往是单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相当能防D版于未然)。

一般来说,Sweet系Lolita洋装往往比其他系别的洋装更能获得初次踏进Lolita世界的女孩们的青睐。 Sweet系Lolita洋装代表品牌: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Angelic Pretty、METAMORPHOSE 二、ClassicalLolita———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

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适合新手。 Classical Lolita 现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恰如其名,Classical系Lolita洋装正是所有系别的Lolita洋装中服装款式最为优雅的派别。

其洋装设计就好象19世纪英国的贵族少女一般,既古典优雅,又不失纯真可爱。 Classical系Lolita洋装所选用的布料虽然也喜欢以纯色为主,但它所使用的纯色料子一定都有着素雅得体又不刺眼的色调。

除开白、黑、粉、蓝这四个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样美丽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装布料的爱用之选。 与Sweet系Lolita洋装不同,除了古典系蕾丝之外,Classical系Lolita洋装极少会在衣物上使用到大量造型平平、质地一般的蕾丝。

在衣服上每个需要用到花边的地方,Classical系Lolita洋装基本上都会以与衣服相同质地的本布褶皱来代替蕾丝。而Classical系洋装所选用的布料颜色亦非常素雅,除了白、黑、粉、蓝这四个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样美丽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装布料的常用者。

总而言之,Classical系Lolita洋装的特色就是“简约而不简单”。由于款式简单大方、优雅不凡,Classical系Lolita洋装比其他系别的Lolita洋装更适合日常穿着,也更容易被家长及大众所接受。

当少女们厌倦了造型过于夸张的Sweet系Lolita洋装和非常不日常的Gothic系Lolita洋装后,Classical系Lolita洋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她们的必然选择与最终选择。 有意思的是,最能穿出Classical系Lolita洋装韵味的人居然并不是青春活泼的高初中女生,而是那些年纪在20以上的、因为工作和阅历的缘故而拥有了沉静气质的年轻女子。

看来在现实中,“气质”能与“年轻”完美并存的实例果然屈指可数呢。 代表品牌:Mary Magdalene、Victorian maiden、JULIETTE & JUSTINE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态度,后者更加强调角色模仿 gothiclolita 三、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

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Gothic Lolita 现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Gothic Lolita与纯正的Gothic是完全不同的,大家千万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因为以正常人的眼光来看,纯粹的Gothic根本就是“妖魔鬼怪般的人物”。

而Gothic Lolita虽然在服饰设计上也弥漫着相当浓厚的Gothic味,但它至少还能给人以小恶魔般另类的可爱天真之感。 其次,那些认为凡是用黑白色面料制作的Lolita洋。

洛丽塔是什么意思

中文读音:luò lì tǎ

英文读音:/ lכ:litΛ /

[编辑本段]一小说《洛丽塔》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畸恋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 》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

《洛丽塔》最令人叹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为一个移民作家的纳博科夫比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作家更逼真地创造了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这种“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并没有给亨伯特的欲望世界赋予任何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感。纳博科夫始终是一个醉心于操纵幻觉的魔术师。

和纳博科夫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亨伯特是一个化了装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家。他禀然敏感,想象力丰富,但近于偏执。他在小说中曾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当然,在《洛丽塔》中,这种所谓的“美感”既有艺术华丽的诗意,也充满了情堕落者阴恶的罪恶感。作为他的欲望对象,洛丽塔只不过是亨伯特意识的产物,是他异想天开地企图从外部的现实和时间中抢夺出来的一个幻想

1 Lolita(洛丽塔)是个外来语。最初的形象是指《一树梨花压海棠》中的少女。指情窦初开但却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少女,其诱惑力不会亚于成年女性。但是到了现在,lolita也引申出了各种意义。

lolita也指穿着特定风格服装的少女。具体有 Sweet, Classic,Gothic3种服装风格。(具体服装细节请LZ自己查查,只是这些衣服多带蕾丝边)而在动漫中,lolita也有引申为loli(萝莉) 的说法。 既指,年龄比较小的女生,也有指年龄不小,但是整体气质可爱的女生,(当然也有分支出 天然, 傲娇,等等性格属性)

2由一开始的LOLI是LOLITA的简称,指代可爱、吸引人的 (多指7~14岁),源于小说《洛丽塔》到后来文化的延伸,lolita=形容词,代表萝莉状、可爱的 ,loli = ,多用在**以及日本GALGAME文化中。

最近,因为日本和英美的**文化的影响,使萝莉风格的服装大行其道,LOLITA演变成代表了一种服饰风格,尤其是在日本,LOLITA成为了代表性强的服装品牌,并被越来越多少女推崇,从而渐渐取代了LOLITA指形容词,代表萝莉状、可爱的 的地位。

Loli的特征

一个女生究竟是不是萝莉,每人的定义都有不同:有以年龄(严格生理年龄)来分的,有以气质(心理年龄、外表年龄)来分的,更严格的是两项标准都要达到的,最后还有自己认为是就当作是的。不过普遍来说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尚未发育”或者“发育不全”。

Loli的心理

Lolita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年轻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一如发展心理学家艾力逊指出,年青人正处于“自我认识与迷乱”的阶段,他们往往拥有童真与梦想,有摆脱现实规限的渴求,需要寻找自我,因此以不羁和野性挑战传统,期望得到别人关注、了解、认同和真正接纳。

萝莉有三好:身娇、腰柔、易推倒

Loli的类型

小公主型、家中小妹型、女王型、小恶魔型、胆怯娇羞型、小迷糊型、类成熟型

洛丽塔是什么东西?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3岁少女的名字。

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 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 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时装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

但不同的是,粤版洛丽塔玩家年龄集中在13-25岁,而且大部分人不超过20岁,十七八岁的这类玩家,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丽塔是什么 ?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3岁少女的名字。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 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 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时装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但不同的是,粤版洛丽塔玩家年龄集中在13-25岁,而且大部分人不超过20岁,十七八岁的这类玩家,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丽塔”三大族群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在广州是最多人选择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张扬。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与第一种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适合初玩者。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态度,后者更加强调角色模仿

可爱的“洛丽塔”族都很年轻,但她们非常警惕,面对陌生人时想到的更多是保护自己。当我提出采访要求的时候,她们都瞪大眼睛受惊一样地看着我,再三思量之后,才怯怯地开口要求,能不能拿出记者证,而当记 者证和名片一并送上之时,她们马上拿出手机拍摄证件。确认无误之后,“公主”们才再露出甜甜的笑,让我继续拍照。

洛丽塔是什么?

除了那本书以外 现在有别的意思:

“洛丽塔”三大族群: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在广州是最多人选择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张扬。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与第一种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适合初玩者。

洛丽塔风格

在old school朋克,hip&hop,guru等一波波穿着风格在过去的十年中轮流主导了从东京到纽约的街头风尚后,另一种完全与棒球,滑板,水手服,牛仔,超短裙等“现代时装元素”毫不相关的服饰风格兴起了,它使原宿到布朗克斯区的街头仿佛落入了一场永不落幕的万圣节狂欢: 14至18岁的高校女生穿着华丽的丝绒长裙,或起褶篷裙缀满蕾丝花边的紧身胸衣从她们系满绸带和纽扣的灯笼袖上衣中绽放出来,并罩以宽大的斗篷和高筒长靴。与这些格林童话式的装束相搭配的是浓重的泪滴式黑色眼影与苍白的歌舞式粉底。

还有歌曲名

建议你去这个网看 很详细的

洛丽塔是什么

所谓"不道德"的艺术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而性、色情则是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主题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一个行将面临死亡判决的男人在狱中这样梦呓般地写道,伴随着最后的血流和心跳,糅合了一息尚存的所有痛楚和想念,绝对无怨。

一位对初恋情人念念不忘的知识分子,成年后依然难以摆脱少女情结。他在认识了12岁的少女洛丽塔之后为之倾倒,不惜取得洛丽塔继父的身分与其共处。他带着这个小仙女和小女巫周游美国,扮演着父亲兼情人的双重角色,度过了一段漂浮的幸福时光,经受了接踵而来的痛苦煎熬,她终于伺机逃离了他的爱和控制,他从未真正得到她,却因她背负了凶手之名。无论是纳博科夫充满 和疼痛的语言,还是杰米里·艾恩斯全情投入的深刻表演,遭遇《洛丽塔》书或碟的过程都是一场身心的浩劫。

其实,在《洛丽塔》貌似具有浓郁不道德氛围的故事背后,暗藏的是一位中年知识分子心路的坚守和漂泊,以及对青春、理想、美好的执著追求和最终幻灭。影片接近尾声的部分:经过了多年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疯狂找寻,男人看见了站在他面前的这个17岁的怀了孕的体态臃肿的小妇人,脸色苍白,衣着邋遢,眼睛已然失去了昔日飞扬任性的神采,而被生活的困窘磨合得世俗和漫不经心。男人承受住了幻灭之后的心碎,试图带她离开。故事至此显现了它的沉重和危险。因为此时的洛丽塔早已不再代表某种具体的微笑、手势、体温或是白皙皮肤上浅淡的雀斑,而是幻化成了心底所有压抑和酸楚的情愫,仿佛心跳和呼吸,成为了习惯性的需要,所以哪怕她17岁就已憔悴不堪,哪怕她怀着别人的孩子,哪怕她依然对另一个男人心存想念,他还是希望和她在一起。其实,事到如今,他也只能通过和她在一起而活下去——怀抱感恩地努力活下去,相信自己没有被理想和追求抛弃。

她淡然拒绝。他失去了支撑的力量和寻找的目的,被幻灭后的巨大空虚感沉重打击,瞬间崩溃。他找到了当年拐走他的童话、撕碎他的梦想的剧作家,对其一次次举起手枪,冷静又疯狂,因为他在彻底失去洛丽塔的同时已经死去。

抛开所有这些背弃伦理的情节面具,这部**的震撼并非来自故事本身,而是来自潜藏的关于追求的主题。“洛丽塔”是带刺的玫瑰的隐喻,是近在咫尺的遥远风景,是每个人念念不忘却耗尽生命也难以得到的东西。“洛丽塔”是永恒的理想,温暖含辛茹苦的人生,同时让人生更加含辛茹苦。“洛丽塔”是每个人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我们被她牵引走向悲喜交加的旅程,直到生命的尽头。从某种意义来说,“洛丽塔”几乎揭示了追求道路上永恒的悖论。

仿佛这个因洛丽塔而死的男人的绝笔:“我正在想欧洲的野牛和天使,在想颜料持久的秘密,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术的避难所。这便是你与我能共享的惟一的永恒,我的洛丽塔。”也许,内心世界的永恒永远行迹无定而扑朔迷离,但从他见到她的那一刻起,他开始幻想更高层次的永恒共享,最终以生命本身去换取。

洛丽塔是什么?

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无疑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2005年9月是《洛丽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出版机构,如美国的兰登书屋,英国的企鹅出版社,法国的伽理玛出版社,都相继推出了这本富有争议的名著的纪念收藏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赢得独家中文授权,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 ·故事梗概“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 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 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 (援引)

在读者、书评家、小说界中,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无疑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2005年9月是《洛丽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出版机构,如美国的兰登书屋,英国的企鹅出版社,法国的伽理玛出版社,都相继推出了这本富有争议的名著的纪念收藏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赢得独家中文授权,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

故事梗概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河西

相关链接

〔作者〕

纳博科夫被世界文学评论界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这位1917年革命时流亡欧洲的俄裔贵族子弟,曾靠教英文,教打网球为生,同时写俄文小说,30年代末到了美国,在各名牌大学轮番教文学,暑假时到各地扑蝴蝶,做成标本放进实验室。除了研究蝴蝶翅膀斑点的嗜好,他还翻译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用直译法,注解多于翻译加原著的分量。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写小说,以康奈尔教书经验写的小说《微暗的火》,一位教授一边研究着一位风格隐晦的作家,一边在学院文人堆里勾心斗角。小说大注解套小注解,冷幽默,也够艰深。就是这样一位高度优雅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兼翻译家的纳博科夫,写了他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感情”,由此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禁书〕

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于是先后遭到四家神经紧张的美国出版社的拒绝。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是把它当做一本“黄书”来读的。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

1955年9月,历经挫折之后,《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在宽容的法国出版后,屡屡被批评是一部非道德甚至反美的小说,也是由于这部小说一眼看去必定会产生的这种理解(即使在九十年代,情况也是如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因特网上键入主题词“洛丽塔”,所搜出的全部网页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涉及到性和色情)。

〔争议〕

关于小说,争议的焦点自然是有关艺术的社会责任问题。《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称:“《洛丽塔》无疑已是图书世界的一桩新闻……”《洛丽塔》争议的关键和最令人难解的是,纳博科夫对道德问题显得很没兴趣。许多人的阅读动机可能确实出于要看一看《洛丽塔》到底有多“不道德”,好奇的读者总是由它联想到因为色情描写而引起世界性争议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一位论者自觉找到了被这种含混性掩埋了的真义,称《洛丽塔》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但另一位论者却发现:《洛丽塔》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面对不同的议论,纳博科夫本人的回答非常明确:“在现代,‘色情’这个术语意指品质二流、商业化以及某些严格的叙述规则,那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在色情小说里,必须有一个个性描写场面。此外,书中描写性的场面还必须遵循一条渐渐进入高潮的路线,不断要有新变化、新结合、新的性内容,而且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萨德那里有一次花匠也被叫来了)。因此,在书的结尾,必须比头几章充斥更多的性内容。”纳博科夫也说:“《洛丽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说。”

〔文学经典〕

如今《洛丽塔》在世界文坛的影响越来越大,英国新闻界把它选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名作之一。法国读书指南宝典《理想藏书》认为,在当代最值得收藏的10部美国经典小说中,《洛丽塔》名列第七。“作品描写一个五十来岁男子对一个十二岁女孩子的迷狂激情。小说当初在巴黎发表时简直臭名昭著,而今我们应该同时把它当作写美国的小说来看。作为一个有全球文化意识的作家,纳博科夫惯于采用违法这一主题来回顾自己的流亡与失落。”

〔永远的热门**〕

1962年,**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在**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为了迎合**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而将故事的结局改为亨伯特最终跟洛丽塔结为夫妇。但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结尾,于是库布里克决定在不违反审查委员会标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忠于原著。而其中对审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妥协就是,**中的洛丽塔的年龄要比小说中的12岁大。最后这部小说被库布里克改编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1997年,《洛丽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洛丽塔变得更鲜艳更明亮,更让人动心,然而意境却也变得浅薄了,爱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欲望在蠢动着。

2005年,《洛丽塔》再度在银幕上亮相,美国导演贾木许在坎城影展参赛片《爱情,不用寻找》中,安排了21岁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丽塔。

国内首位译介纳博科夫作品的人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洛丽塔》,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到现在为止,纳博科夫也没有在中国产生真正的重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第一个译介纳博科夫的梅绍武来说更是如此——

“我是第一个介绍纳博科夫进入中国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译文出版社要出一套书介绍美国文学,找到我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纳博科夫,因为他当时是西方很重要的一个作家,被称为‘小说之王’。

他们本来要我翻译《洛丽塔》,但我拒绝了,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姑娘谈恋爱,我不太喜欢,觉得它和我们中国的道德不太相符。但后来我看到评论,说它讽刺了美国社会,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不要把它当做一部**小说。现在它在美国也得到很高的评价,我想,它还是一部好作品吧。

1985年,一位美国作家到我家里来聊天,听说我翻译了《普宁》,就建议我翻译《微暗的火》,说它是纳博科夫最好的作品。我看了之后觉得这部书太难翻译了,李文俊建议我选译。我花了半年的时间翻译了其中几章刊登在《世界文学》上。1999年的时候,我才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它全部翻译了出来。

纳博科夫好用生僻的古典字,翻译他的书得备一本《韦伯斯特国际大词典》。他的文笔晦涩,头一遍让你云里雾里,第二遍理出些头绪,第三遍才能茅塞顿开。所以,翻译自有翻译的乐趣。像纳博科夫就尽制造谜语,有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等到豁然开朗就会很高兴。

纳博科夫的作品在世界上很有名,但在中国知道他的人不多,大约是因为他没有象米兰·昆德拉那样被宣传得厉害。”

[少女装扮新潮Style]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3岁少女的名字。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时装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但不同的是,粤版洛丽塔玩家年龄集中在13-25岁,而且大部分人不超过20岁,十七八岁的这类玩家,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丽塔”三大族群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在广州是最多人选择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张扬。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与第一种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适合初玩者。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态度,后者更加强调角色模仿

可爱的“洛丽塔”族都很年轻,但她们非常警惕,面对陌生人时想到的更多是保护自己。当我提出采访要求的时候,她们都瞪大眼睛受惊一样地看着我,再三思量之后,才怯怯地开口要求,能不能拿出记者证,而当记者证和名片一并送上之时,她们马上拿出手机拍摄证件。确认无误之后,“公主”们才再露出甜甜的笑,让我继续拍照。

广州的Lolita(洛丽塔)最不希望别人将她们跟COSPLAY(虚拟角色扮演)混淆。鲁鲁是某民间“洛丽塔”社团的负责人,同时她还担任某讨论版和群聊QQ的版主,她最常跟人解释的一件事就是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着生活态度和穿衣风格,后者更加强调角色模仿,两者的外形或许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完全是两回事。

根据鲁鲁透露,她们会定期和社团成员聚会,让大家都出来秀一秀自己的新作,特别是遇上假期和特别节日,她们会约定一个地方,穿好“洛丽塔”服装,一起逛街或吃饭,少则三四人,多则上十人,浩浩荡荡的,毫不费劲就吸引了所有路人的注意力。但暂时来说,洛丽塔的官方活动并不多,而让鲁鲁感到最头疼的是,她们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时,经常被主办单位将其与COS鄄PLAY视作一体,分在同一个展台,这也难怪初玩者很习惯地就将两者等同了。

洛丽塔

在读者、书评家、小说界中,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无疑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2005年9月是《洛丽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出版机构,如美国的兰登书屋,英国的企鹅出版社,法国的伽理玛出版社,都相继推出了这本富有争议的名著的纪念收藏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赢得独家中文授权,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

故事梗概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河西

相关链接

〔作者〕

纳博科夫被世界文学评论界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这位1917年革命时流亡欧洲的俄裔贵族子弟,曾靠教英文,教打网球为生,同时写俄文小说,30年代末到了美国,在各名牌大学轮番教文学,暑假时到各地扑蝴蝶,做成标本放进实验室。除了研究蝴蝶翅膀斑点的嗜好,他还翻译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用直译法,注解多于翻译加原著的分量。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写小说,以康奈尔教书经验写的小说《微暗的火》,一位教授一边研究着一位风格隐晦的作家,一边在学院文人堆里勾心斗角。小说大注解套小注解,冷幽默,也够艰深。就是这样一位高度优雅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兼翻译家的纳博科夫,写了他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感情”,由此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禁书〕

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于是先后遭到四家神经紧张的美国出版社的拒绝。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是把它当做一本“黄书”来读的。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

1955年9月,历经挫折之后,《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在宽容的法国出版后,屡屡被批评是一部非道德甚至反美的小说,也是由于这部小说一眼看去必定会产生的这种理解(即使在九十年代,情况也是如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因特网上键入主题词“洛丽塔”,所搜出的全部网页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涉及到性和色情)。

〔争议〕

关于小说,争议的焦点自然是有关艺术的社会责任问题。《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称:“《洛丽塔》无疑已是图书世界的一桩新闻……”《洛丽塔》争议的关键和最令人难解的是,纳博科夫对道德问题显得很没兴趣。许多人的阅读动机可能确实出于要看一看《洛丽塔》到底有多“不道德”,好奇的读者总是由它联想到因为色情描写而引起世界性争议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一位论者自觉找到了被这种含混性掩埋了的真义,称《洛丽塔》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但另一位论者却发现:《洛丽塔》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面对不同的议论,纳博科夫本人的回答非常明确:“在现代,‘色情’这个术语意指品质二流、商业化以及某些严格的叙述规则,那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在色情小说里,必须有一个个性描写场面。此外,书中描写性的场面还必须遵循一条渐渐进入高潮的路线,不断要有新变化、新结合、新的性内容,而且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萨德那里有一次花匠也被叫来了)。因此,在书的结尾,必须比头几章充斥更多的性内容。”纳博科夫也说:“《洛丽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说。”

〔文学经典〕

如今《洛丽塔》在世界文坛的影响越来越大,英国新闻界把它选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名作之一。法国读书指南宝典《理想藏书》认为,在当代最值得收藏的10部美国经典小说中,《洛丽塔》名列第七。“作品描写一个五十来岁男子对一个十二岁女孩子的迷狂激情。小说当初在巴黎发表时简直臭名昭著,而今我们应该同时把它当作写美国的小说来看。作为一个有全球文化意识的作家,纳博科夫惯于采用违法这一主题来回顾自己的流亡与失落。”

〔永远的热门**〕

1962年,**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在**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为了迎合**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而将故事的结局改为亨伯特最终跟洛丽塔结为夫妇。但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结尾,于是库布里克决定在不违反审查委员会标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忠于原著。而其中对审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妥协就是,**中的洛丽塔的年龄要比小说中的12岁大。最后这部小说被库布里克改编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1997年,《洛丽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洛丽塔变得更鲜艳更明亮,更让人动心,然而意境却也变得浅薄了,爱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欲望在蠢动着。

2005年,《洛丽塔》再度在银幕上亮相,美国导演贾木许在坎城影展参赛片《爱情,不用寻找》中,安排了21岁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丽塔。

国内首位译介纳博科夫作品的人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洛丽塔》,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到现在为止,纳博科夫也没有在中国产生真正的重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第一个译介纳博科夫的梅绍武来说更是如此——

“我是第一个介绍纳博科夫进入中国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译文出版社要出一套书介绍美国文学,找到我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纳博科夫,因为他当时是西方很重要的一个作家,被称为‘小说之王’。

他们本来要我翻译《洛丽塔》,但我拒绝了,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姑娘谈恋爱,我不太喜欢,觉得它和我们中国的道德不太相符。但后来我看到评论,说它讽刺了美国社会,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不要把它当做一部**小说。现在它在美国也得到很高的评价,我想,它还是一部好作品吧。

1985年,一位美国作家到我家里来聊天,听说我翻译了《普宁》,就建议我翻译《微暗的火》,说它是纳博科夫最好的作品。我看了之后觉得这部书太难翻译了,李文俊建议我选译。我花了半年的时间翻译了其中几章刊登在《世界文学》上。1999年的时候,我才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它全部翻译了出来。

纳博科夫好用生僻的古典字,翻译他的书得备一本《韦伯斯特国际大词典》。他的文笔晦涩,头一遍让你云里雾里,第二遍理出些头绪,第三遍才能茅塞顿开。所以,翻译自有翻译的乐趣。像纳博科夫就尽制造谜语,有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等到豁然开朗就会很高兴。

纳博科夫的作品在世界上很有名,但在中国知道他的人不多,大约是因为他没有象米兰·昆德拉那样被宣传得厉害。”

[少女装扮新潮Style]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3岁少女的名字。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时装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但不同的是,粤版洛丽塔玩家年龄集中在13-25岁,而且大部分人不超过20岁,十七八岁的这类玩家,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丽塔”三大族群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在广州是最多人选择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张扬。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与第一种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适合初玩者。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态度,后者更加强调角色模仿

可爱的“洛丽塔”族都很年轻,但她们非常警惕,面对陌生人时想到的更多是保护自己。当我提出采访要求的时候,她们都瞪大眼睛受惊一样地看着我,再三思量之后,才怯怯地开口要求,能不能拿出记者证,而当记者证和名片一并送上之时,她们马上拿出手机拍摄证件。确认无误之后,“公主”们才再露出甜甜的笑,让我继续拍照。

广州的Lolita(洛丽塔)最不希望别人将她们跟COSPLAY(虚拟角色扮演)混淆。鲁鲁是某民间“洛丽塔”社团的负责人,同时她还担任某讨论版和群聊QQ的版主,她最常跟人解释的一件事就是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着生活态度和穿衣风格,后者更加强调角色模仿,两者的外形或许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完全是两回事。

根据鲁鲁透露,她们会定期和社团成员聚会,让大家都出来秀一秀自己的新作,特别是遇上假期和特别节日,她们会约定一个地方,穿好“洛丽塔”服装,一起逛街或吃饭,少则三四人,多则上十人,浩浩荡荡的,毫不费劲就吸引了所有路人的注意力。但暂时来说,洛丽塔的官方活动并不多,而让鲁鲁感到最头疼的是,她们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时,经常被主办单位将其与COS鄄PLAY视作一体,分在同一个展台,这也难怪初玩者很习惯地就将两者等同了。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故事梗概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

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骗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伦之恋,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

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色相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

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眼镜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

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

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1955年,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那博科夫出版了小说《洛丽塔》故事描述一位中年教授汉伯特不可救药的爱上了房东12岁的女儿洛丽塔,近乎病态的执迷把他引向毁灭的结局由于小说的题材——**/恋童——为道德社会之禁忌,因而该书岁广泛流传但却遭到持久而激烈的非议小说在法国遭到短期禁毁,在美国迟至1958年才出版,在澳大利亚则直到1964年还被列为非法书籍

然而小说的影响之大可谓经久不衰,它曾获选纽约公共图书馆1995年"世纪之书"(books of the century)中"当代文学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modern literature)类,以及美国蓝灯书屋1998年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的第四名。"洛丽塔"一词甚至被收入词典,人们约定俗成的用它来形容极富诱惑力的早熟女孩(有人说Lolita这个名字原本指射的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未成年的女演员Lillita McMurray)"洛丽塔"本身已经外延为一种现象,一种"病症"

另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解读是,洛丽塔并不单纯是性的小说它影射了以欧洲为代表的传统精英文化向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流行文化的臣服,或曰老迈的欧洲文明妄图通过劝诱年轻的美国文化而达到复兴,表达的是前者的悲哀无奈和后者的傲慢狂欢

三十年间分别有两位导演将小说搬上银幕片名《洛丽塔》又译作《一树梨花压海棠》,典出宋代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和苏东坡之间的文人调侃。张先在80岁时娶了18岁的女子为妾,一次聚会上,好友苏轼做诗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可见,此处的梨花指白头丈夫,海棠指红颜**,再用一个暧昧的"压"字,可谓风流尽显

1962年,**大师库布里克将小说搬上银幕在今天开来,这一版本显得过于"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胆的银幕题材可谓惊世骇俗,非库氏此等先锋不敢吃这个"螃蟹"

很明显,库布里克是把这个故事当作"讽刺画"处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于文化层面上的嘲讽和隐喻,而不是个体层面上的悲悯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谬剥给人们看比如本片的配乐几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轻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满黑色幽默,其不合时宜的"搞笑"甚至让人怀疑库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场戏,汉伯特和一个黑人侍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一张折叠帆布床,其滑稽的身体语言和与环境/道具的互动直让人想起卓别林的桥段洛已经睡了,这张打不开的床可谓遂了汉伯特的心愿(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这张床到底还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汉伯特的性企图落败,萎了这个捣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库布里克调笑着可怜的汉伯特

从故事的角度看,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没有交待汉伯特"为什么"会如此迷恋洛丽塔,库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贝尔这个人物按说150分钟的片长随便抻出一段来也已足够铺陈汉伯特少年时期打下的心理基础,但导演似乎假定了观众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耳熟能详,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汉伯特几乎一上来就是个心理变态者可实际上,小说中的汉伯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我最终未能使我的安娜贝尔阶段保留一个完整的结局也许是因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约会"——成年后的汉伯特始终留恋着那种像童年一般纯真的美妙的感觉,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着比基尼,戴着太阳镜,沐浴在阳光中读书的洛丽塔之后,就彻底沦陷为她的俘虏

其次是演员问题

扮演汉伯特教授的人选可谓几经周折导演库布里克和制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选是James Mason但由于此君有百老汇的演出任务在身,所以库氏不得不考虑劳伦斯奥立弗但后者在经纪人的劝说下拒绝了这个角色于是库转而考虑Peter Ustinov,后被刷掉;制片人又推荐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虑到自己的电视节目赞助商"四星剧院"会反对这一决定,这厮还是临阵脱逃了最后,James Mason终于痛下决心,从百老汇的演出剧目中退出,参加洛丽塔一片的摄制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演过西北偏北的"恶棍"总是一脸坏相,我始终看不到他诠释的汉伯特表现出剧烈的感情调动影片一开始就是故事的结尾:汉伯特枪杀Quilty据说是因为发行商想让汉伯特被观众发现是恋童癖者之前先成为冷血杀手,这样就不会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险的电视剧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许奇怪为什么我第二个就提到了他,这也正是我想问库布里克的问题因为在影片中,这个角色即使没有喧宾夺主也至少和汉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导演亚得里安林恩笑称本片应改名为"Quilty"他的戏分太多了,一会是电视剧作家,一会是便衣警察,一会是德国精神病医生,一会又是诱拐洛丽塔的花花公子,他像变色龙一样不懈的与汉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语速简直像个饶舌的rap歌手也许库的意思是他和汉伯特两人是硬币的两面,一个君子一个小人一个明枪一个暗箭,一个是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美国的低级性倒错者不过Sellers确实演技出众,这在稍候的"奇爱博士"中有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至于洛丽塔,这个混杂了天使与魔鬼的尤物,在书中只有12岁(!),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当时年届14(影片1961年首映时15岁,未出席;直到62年英国首映时,方才获准入场),以今天的审美观来看并不具备"小妖精"的素质虽然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不过始终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为**分级制度尚未实施的原因,库氏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性场面以避免禁映的命运——实际上,片中根本没有"成人"镜头,这无疑使洛丽塔空有一身本领而无用武之地假设库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开眼戒"之时拍这个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 海斯一个富有漫画般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经质

总之,库氏没有在人物身上倾注(我认为)应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剧感虽然是大家手笔,但我仍然对片中的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会发现这个片子带有很明显的西区科克似的悬疑味道,比如汉伯特策划谋杀海斯时的心理活动,Quilty化身后的匿名电话和跟踪----尤其是他在旅馆里背对汉伯特时两人的对话,以及后来在公路上若即若离的追车场面,都极尽西区科克的精髓这些使得全片颇具"娱乐性"——可是你知道,在库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现"娱乐"意味着什么

1997年,拍电视广告出身的美国导演亚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摄的"洛丽塔"在欧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这一版本无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实于原著尤其是对男女主人公性关系的描绘,可谓"赤裸裸"毕竟是《爱你九周半》的导演,片子的整体氛围颇有"软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国影迷应该对亚得里安林恩的风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现的《爱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其特点是情欲味道很浓,深层思考不足,总是长久的纠缠于中上层资产阶级意乱情迷的男女两性关系当年他放出口风来要重拍洛丽塔的时候,很多评论当即回应"太糟了",但林恩依旧不为所动,只不过拍竣之后做了重新剪辑,以符合美国严厉的反儿童色情法(就是这项法律把"铁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紧接着又在国内院线遇到红灯,虽然导演名头很亮,且片子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没有美国发行商愿意摸这块烫山芋,因为**题材在美国社会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于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线电视网"秀时间"(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运不过还好,塞缪尔高德温公司(注)高价买下了该片的影院放映权,并在98年9月25号开始了小规模的局部上映在将近2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美国观众终于可以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从技术上讲,两部片子可谓今非昔比新版的摄影(Howard Atherton)极为出色,用光和服装都非常考究,配乐更请来驰骋多年的大师级人物Ennio Morricone,两相呼应,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阴郁,绝望和晦暗的情绪全片预算高达五千六百万美元,足见林恩重塑经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杰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汉伯特教授,其毁灭性的反英雄形象绝对胜过当年的James Mason另,小说的磁带版由艾恩斯本人亲自朗读,可惜国内影迷无缘聆听其杀人声线

扮演洛丽塔的是从25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15岁少女Dominique Swain,当时的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其沐浴着阳光和洒水器溅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读书的出场可谓情色经典日后她还在吴宇森的《夺面双雄》中扮演约翰屈弗塔的女儿——又一个"洛丽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别扮演海斯和Quilty

综上可见, 两位导演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讽刺的黑色幽默,后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须承认,后者比前者更加激动人心,对情绪的搅动有股欲罢不能的气势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影响(新版很早就出过vcd),我觉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丰满,各方面都很精致虽然诋毁大师库布里克的版本有沦为乱臣贼子之嫌,但我仍然坚持认为,新版要更胜一筹

注:塞缪尔高德温(1882-1974),美籍波兰**制片商,他在1917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并成立了迈拓-高德温-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70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