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女人不敢奢望当新娘

非洲女人不敢奢望当新娘,第1张

前两年,美国黑人领袖发起了“百万男人大”,号召非洲裔男士负起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几年的非洲生活,使我对此深有感触:在非洲,男人实在有点太“潇洒”了。

 刘晓庆曾感叹做女人难,她哪里想到做非洲女人更难。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可在中国,那半边好歹还有老公帮着抬,养家糊口的重任,作为男子汉大丈夫自是当仁不让。在非洲,不**女是在勉力支撑着整个天。更不易的是,无论是白领丽人还是打工一族,少有轻装上阵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多半是拉家带口作为单身母亲独闯世界,备尝生活的艰辛。

 我老公在阿比让为一家国际金融组织工作,单位里来自非洲国家的女职员很多。不少人教养良好,业务出色,人又漂亮,条件相当优越。按我们的想法,求婚的男士必争先恐后挤破了门槛。也确实有人嫁得如意郎君。但对不少人来说,为人母,同时又在法律上为人妻,有个幸福家庭,并非易事。 好友安娜是乌干达人,漂亮优雅,心地善良。原在联合国工作,后又转来这边成为我老公的同事。她有两个儿子,保罗和威廉,一个10岁,文静腼腆;一个7岁,活泼淘气。至于孩子的父亲,安娜却从未提起过,似乎他根本不存在。

 邻居非洲裔美国人珍妮也是我老公的同事,她选丈夫一直没有着落,但却有个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朋友的同事更不简单,不仅带着亲生子女过,在安哥拉为联合国难民署工作时还收养了个当地孤儿,组成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共享天伦之乐。这种选择,有些是自愿,有些却是无奈。如果有丈夫,那是运气好;如果没有,也实属正常。非洲男士的那份自在,着实让一身沉重的中国大丈夫们羡慕。可反过来,这身轻松却使女人们的叹息成倍增加。若相安无事,当然风平浪静;若一个想嫁,一个不娶,只好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来自塞拉利昂的西赛带着同居女友来我家吃饭,看起来两人甚是亲热。过些日子我向老公打听他们的情况,老公说他们很好,依旧双进双出。只是问西赛是否打算结婚时,他直摇头,回答说你不懂非洲女人。这非洲男人才让人不懂呢,怎么一进入正题便退避三舍了呢。话说回来,也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我在阿比让大学法语教学研究中心学习时,教文学课的老师是杜瑞女士,有时家里没人,她也会把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带到教室来,让他们在角落里看书写字。2月份两个星期的春假一过,在课表上发现文学课换成了普丽夫人,而上课时来的分明还是杜瑞女士。私下一打听,原来她的男友终于和她正式结婚,名字当然也就随了老公。无论怎么说,白领丽人们收入甚丰,又受过良好的教育,抚养孩子,对付日常生活自是不在话下。最艰难的要算那些没受过什么教育的非洲女性了。由于没有特殊技能,她们大多帮人带孩子、做家务。差些的,头上顶盆水果蔬菜沿街叫卖,日晒雨淋,艰难度日。这样的女孩,很少有能够正式结婚的,多是同男友同居。没有婚姻保证,也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孩子她们却照生不误。将来会怎样,也不过多考虑,做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

 奥黛特是我女儿的保姆,26岁就有了三个孩子。我问她既然已和男友生活了好几年,为什么不正式结婚,虽不能约束什么,但好歹有一纸婚约,白纸黑字写着,哪能说不算数就不算数。她耸了耸肩说,明年吧。哪天他看上别人走了,就是结了婚,我也没办法。我说,如果他跑了而你又失了业呢?奥黛特说,我就把孩子送到乡下去———俨然乡下是她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堡垒。现在,我女儿已经3岁了,奥黛特当新娘的日子仍遥遥无期,真不知要等到哪一天。

 家里另一个女工妮可17岁,还没有固定的男朋友。母亲带着她和10岁的弟弟一块过。父亲在她10岁时就一走了之,再也没管过他们,是舅舅时常接济一下。妮可说她并不奢望将来有人能正式娶她,就这么打打工,挣点钱,再生个孩子就行了。

 我曾试着讲些外面的故事给家里的女工听,但在大众传播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她们又何尝不了解呢,那些走南闯北的职业妇女们就更是如此了。然而她们并不抱怨什么。既然改变不了现状,那就只有默默接受罢了。

纤尘墨染,执笔画流年。在他眼中,一条河是一幅画,一座山也是一幅画,甚至一粒沙也是一幅画。

他以画诉说衷肠,以画书写情长。在他的画中,山河烂漫、鸟飞鱼跃、奇珍猛兽数不胜数。

他提笔的气势,气宇轩昂;挥笔的身姿,英俊潇洒;落笔的力道,入木三分。观其画者,莫不称绝。

漫漫国画路,未谈儿女情

杨彦,1958年出生,字木一,回族人,祖籍北京。

杨彦自小在画画方面便有过人的才华,六岁那年,杨彦随其舅舅临摹画谱,进入画界。

他临摹的并非普通的儿童画谱,而是著名的《芥子园画谱》,这本画谱不仅仅是带领杨彦进入画界的“老师”,亦是齐白石、郭沫若等国画大师的启蒙“导师”。

杨彦拜入门下。由于杨彦实在是天资过人,将其送至亚明门下。1984年,杨彦进入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进修。

当时杨彦已经有很不错的画画功底,教师都对他称赞有加,甚至有的教师也虚心向他求教。

1986年,杨彦拜李可染为师,在李可染的悉心指导下,杨彦的画画功力一日千里。

此时,他已经接近而立之年,却未曾同家里商量过婚姻之事,为此,杨彦的父母可谓是焦破了头。

杨彦整个人已经融入了国画中,对儿女情长之事丝毫没有兴趣。

每当有人看见杨彦时,无一不是沉浸在自己的画中。

杨彦对国画的热爱,也令杨彦在国画功底上突飞猛进。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仅仅是其国画的经历,而是在汶川大地震时,杨彦为“中国对外友协为为汶川地震周年赈灾书画作品创作启动仪式”合作创作巨幅山水《溪山无尽图》。

在汶川地震周年之际再次用画笔为受灾的人民奉献爱心。

就单凭杨彦这一点,国画大师的称号非他莫属。他除了画,更有一颗柔软的心!

拜访朋友,偶遇爱情,步入婚姻

或许是受了国画的影响,罗家伦的穿着很是古怪,一身唐装或是迷彩服,甚至连胡须都与古人一般。

如果说爱情是男女之间的荷尔蒙相互作用产生的,那么杨彦就是对一座雕像产生了特别的感觉,从而改变了他的爱情观。

1998年,杨彦去拜访其朋友,他在朋友家中看到了一个非洲女人的雕塑,在他心中,那仿佛就是天使,是画中的仙子,是画里的一朵奇葩。

打那以后,杨彦便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娶一个非洲的女人。可那时出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他虽身在国内,心中思绪却早已到了非洲。

杨彦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和朋友,遭到极力的反对。

他的父母同他说:“那不过是一座雕塑,倘若真见到了非洲的姑娘,必然会改变你如今的想法;就算你不为其外表所改变想法,诺大的文化差异亦会阻止你们前进。”

杨彦听在耳中,却不曾放在心中,四十多岁的年纪,亦迟迟不肯结婚。

到了2011年,杨彦终于得到机会出国,他马不停蹄的立刻赶到了非洲。可是眼前这一幕确实令杨彦大失所望。

这里到处都是黑肤色的女人,却没有一个如他见到的那座雕像般美丽。

或许是杨彦那奇怪的穿着和胡须,非洲的姑娘们并不喜欢杨彦,对他很是不礼貌,并且身上总是带有异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杨彦几乎都快绝望之际,这时一个身姿曼妙,五官端正的非洲姑娘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杨彦一眼便认定这就是他要结婚的对象,就如他看到的雕塑一般,可以给他诸多灵感。

就这样,他便上前去同这位姑娘交谈,并约定好次日见面。

在杨彦与其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位非洲的姑娘叫做爱达,当时是个24岁的在校大学生。

可当时杨彦已经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深知这年龄差距无法弥补,可他却始终不愿意放弃。

到了第二日,杨彦急匆匆的便提出了求婚,这位非洲姑娘也是大吃一惊,根本没有想到会如此着急。

或许是杨彦身上独特的国画大师的气质吸引住了她,爱达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便同意了,随后他们便一同搭坐飞机飞回国内。

2011年9月,这是杨彦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杨彦和爱达在青岛烟台天马栈举行婚礼,婚礼斥资4000多万。

参加婚礼的宾客看到这对肤色反差如此巨大的夫妻,感到很是惊讶,其中就有那位改变杨彦婚姻观的朋友。

虽然杨彦和爱达并不被人看好,可是他们的婚后生活甚是甜蜜。

爱达为了尽快能和杨彦沟通,努力学习中文,只用一年就能日常交流。

并且随着杨彦的习性,开始穿唐装,着旗袍,学习画国画,并于一年后办了画展。

三口之家,亦是国画之家

杨彦和爱达在婚后有了一个孩子。杨彦毕竟是老来得子,对孩子甚是喜欢,恨不得立刻就把毕生所学传于其子。

虎父无犬子,杨彦的儿子在国画上的天赋并不低于杨彦。四五岁时,在国画上便初露峥嵘,这份天赋像极了儿时的杨彦。

杨彦的妻子爱达在婚后随着丈夫学习国画,由于杨彦的悉心教导,她的进步也是很快,成为了杨彦画画时的贤内助。

杨彦对爱达的评价是:“论经验,我略胜一筹,但若是论才气,爱达并不输于我。”

每当有朋友前来拜访时,不再仅仅看到杨彦独自挥笔,而是看到有了一个身着旗袍,脑后盘发的黑人姑娘站在杨彦身旁为其研墨,着色。

杨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画大师,但他却选择了一个小他29岁的非洲女子,两人甜蜜幸福羡煞旁人。

感情的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才知道合适不合适,祝愿每个人都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戴花南太平洋岛屿的一些土著民族,女子求偶别具一格。如果一味少女把一朵鲜花戴在左耳上,那就表示“爱我吧!我待聘闺中”。鲜花戴在右耳上,那就表示“对不起,我已经有主了”。

2

/10

服饰印度和巴基斯坦妇女身上都披“纱丽”,所不同的是,若纱丽只披卷到腰部,则说明她仍未结婚,欢迎小伙子前来求爱:若纱丽从头披到脚,则说明她已经出嫁。在希腊马其顿地区的姑娘,总是以身上穿的衣服德尔颜色来表示求偶。穿着绿瘦花边紧身上衣的少女,可以来求爱:而穿白色花边上衣的女子已是新娘:穿淡紫色花边上衣的女子则是寡妇,需要求偶。在英国约克市的女子到了成熟年纪,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衣。绿色表示“来吧,通行无阻”:**表示“肯,成功的机会占一半”:而红色却是“停止,不要碰我”。

3

/10

头饰非洲摩洛哥白波尔部落每年都有新娘庙会,待嫁女子均坐在庙会最热闹的地方,请男子挑选,她们的婚否区别是,未婚姑娘的头上装饰是圆的,已婚、丧婚和离异的妇女头上的装饰是尖的。

4

/10

头巾居住在法国马提尼克岛上的妇女喜欢披戴头巾。头顶上的头巾竖起一个角,说明这位女子还没有结婚,正等待别人向她伸出爱的双手:如果头巾缠成不同角度的4个角,说明“我已经出嫁了,但在舞场上可以邀请我跳舞”。

5

/10

罗扇西班牙少女喜欢罗扇传情。妙龄少女要是遇到了她的意中人,就会慢慢舒展其手中的罗扇,羞羞答答地把脸的下部分遮起来,这就是向对方表示:我爱你,你喜欢我嘛?要是少女手持罗扇不停的翻来覆去,对方就该知趣了,这意味着:你太讨厌,别纠缠我。要是姑娘把罗扇滞到桌面上,那就等于绝交:我不爱你,我爱别人。

6

/10

图案也门南部哈达拉毛组的妇女论混否戴着黑色面纱,仅露双眼。求婚的男子只有通过她们无来加以区别。已婚的妇女均用指甲花椰子汁在手或脚上面绘各种图案,以作装饰。而待嫁的姑娘无此图案。

7

/10

遮羞物非洲苏丹的罗图佳族人都是赤身裸体的,未婚的姑娘只在下身挂一二十根表示封闭的小铁链遮羞,这铁链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姑娘已订婚出嫁,就把铁链去掉换上山羊皮遮羞。所以未婚男子只要一看对方的遮羞物,就能确定是否向她求婚。

8

/10

护腿非洲扎伊尔西北部温大地区的妇女在腿部套着一副约5公斤的同护腿,终身不娶下。但妇女一旦死了丈夫需改嫁,那这铜护腿就会被去掉。

9

/10

戴帽巴西那间四地区,女人把帽子戴的偏左一些,表示她已经出嫁,谢绝前来求婚的人们:而偏左,则表示尚未婚配,希望小伙子前来求婚。

10

/10

戒指欧洲一些国家的少女把戒指当做婚恋的标志。如果手上没有戒指,那就是说,“请注意,我还没有订婚”:如果手上戴了戒指,那就表示“我已经有了未婚夫,如果你想求爱,最好免开尊口”。

淘宝热卖

根据文章内容为您推荐

广告

正版 婚姻家事纠纷解决之道 雍雪林 陈笔魁 李军 婚姻家事纠纷解决方法 非婚同居离婚债务 206个典型案例 法律社 9787519720629

¥40 元

查看

注意事项

每个国家每个家族的求婚方式都是不同的,求婚策划需要根据以上民族习俗来定。

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

举报/反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3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3
下一篇2023-06-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