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是什么级别的论文

sci是什么级别的论文,第1张

sci是顶尖文章级别的论文。

资料扩展: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C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

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国际上被公认的值得借鉴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大量的引文,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

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

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

本人第一篇SCI文章发表于2014年,是我硕士文章的翻译版。

由于学科专业为航空工程,没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发表SCI文章相对困难。

我的文章发表很曲折,但结果还算好,最后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影响因子205,在航空航天类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

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科研,学期结束时基本已经把研究内容做完,也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论,导师评价“世界前沿”。

研二整理结果,学校发表一篇EI期刊满足毕业要求,所幸很顺畅,两个月退修,一个月录用,可以毕业了。

研三很忙,出国申请、面试工作。导师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说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点研究内容,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都有好处。

当时人整个很浮躁,恨不得立刻离开校园,导师想了个办法,拉一个博士师兄进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文章我来当一作,师兄当通讯。

师兄人很好,毕业想留校,还差点东西。他跟勤奋,做东西很快,做完后每天都会催我整理结果。

我一看师兄这么玩命了,自己肯定不能懒惰,连着加班两个星期翻译完草稿,因为忙着毕业和工作,没跟导师商量,直接就把文章投出去,投给Acta Astronautica。

导师知道后也没说啥,静待消息呗。后来我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offer,瞬间轻松下来,每天玩的不亦说乎。俩月后,文章悲剧,除了说创新性不太够,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地道,语法太差。

自我感觉英语良好,说我英语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问老板,老板说文章写的确实不行。

本来期待老板给改改,那段时间老板在忙一个大本子,还经常出国,很没时间,让我自己找个语言润色机构,他给出钱。

不到一个星期,花了2000多,修改好,投出去。半年后录用,审稿意见很好,语言没问题后,文章的真正价值就出来了,再过几个月,成功发表。

其实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发表,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鼓励:“没想到我也能发表不错的英文SCI!”打破这个心结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第一篇文章有语言润色公司的帮助,自己心里其实是有不甘的,所以后面几篇文章全是自己整理、润色,质量都没问题,顺利发表。

从我这几年发表几篇SCI文章的经历来看,发表SCI不难,我自己也总结了几条心得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英语写作,可谓是很多人发表SCI期刊的最大拦路虎,基本要求是写作准确、表达简洁、用词地道。

在我几万字的英语写作后,有几点语法方面的经验,大家也可以参考:

先写这么多吧,等赞数上1000再增加,嘿嘿。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像武藤兰》

sci论文是顶尖文章级别。sci文章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所以sci文章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很高。

论文级别一般是按照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的,影响因子越高,就说明SCI期刊论文的等级越高,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

sci论文投稿流程:

确定研究方向→组织研究资源→社会调研和实验→结合时间搜集文献→选择合适的SCI期刊→形成论文初稿→发稿前问询函和投稿信→准备投稿邮箱。

注册ORCID账号→注册刊物平台账号→系统投稿→生成稿号,编辑初审→根据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文章→修改后提交→专家外审→论文修改+审稿意见回复→专家及编辑复审→形成结论,编辑定稿→论文录用,支付版面费→作者自校→论文见刊→WOS检索→开具检索报告单。

首先,一篇SCI文章映入审稿者眼帘的便是图表,因为图表在纯文字的文章中成为了唯一突出和抢眼的地方。故而,图表的写作是SCI审稿人最爱计较的内容。

对于图表的写作,我们需要遵从以下的原则:

法则一,图表的形式应尽量简洁,所承载的问题不要过多明确图表所要阐述的问题,在图题、图注或图内直接回答这些问题,或者在正文中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而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复杂的图表尽量安排到论文的尾部,以便读者在有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相互间有比较或参照意义的插图可整合为同一个图中的多个分图[(a), (b), (c)],以减少文字表述的复杂性。如果期刊对插图的数量有规定(通常不超过6个),应严格执行;

法则二,图表的设计要基于成果的表达,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即: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留空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因此,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图表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无关的细节大海里;

法则三,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插图或表格,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就采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则宜采用图示方法,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十分必要;

法则四,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应具有“自明性”。

在遵守以上原则的同时,对于SCI写作中图表的制作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以下的错误:

(1)图、表格内容与文字重复。在SCI论文中,相同内容不宜用文字、表格和统计图重复表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即可。这方面的原则应是: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图和表格来表达;凡是用表能够一目了然表示的就不用图。为使读者便于对照比较和了解精确结果时,以表格形式为宜。

(2)表格中数值计算不精确,保留位数不一致。表中数值精确与否是决定统计表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科学实验结果是否严密的具体体现。由于表格中的数据是经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因此往往不是整数。应该使用相同的小数位。表格中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不足者以“0”补足。计算百分比时,应注意各百分比相加应为100%。

(3)缩略语及量和单位不规范。表格中所列的指标名称不宜随意而定,应使用固定的缩略语。特殊情况下使用不常用的单位和缩写词时,需在表注中说明。表格中的法定计算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单位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命名原则。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应有一个单一空格。

(4)表中分组变量与观测指标的位置颠倒及数据排列不当。表中数据的排列应接同类数据纵排的原则安排,排列不当则导致读表费力,不易对照比较和从中了解变化规律。

(5)表注说明过繁。表注是对表中有关内容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应简明扼要。如需要说明的内容较多时,应移入表前的正文中用文字介绍,表中数据的计算公式,应在论文的“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介绍,不宜列入表注。

(6)罗列原始记录数据。典型的表和图是对结果的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不必全部罗列于表中。表格中的数据一般应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

其次,在大致查看了SCI稿件中图表内容之后,审稿人便会正式阅读文章内容。而在SCI文章的内容中,最先被审稿人关注的便是SCI的摘要。因为这个部分的内容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只要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审稿人便能了解文章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故而,摘要的好坏也是决定一篇SCI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写作SCI摘要的时候,我们需要体现四点内容:

1、写出文章正文中所采用的材料及简要的处理方法。切记勿将所有的正文大部分截取作为摘要,摘要主要是体现论文的大纲,不用过多作为一个详细介绍,简明扼要描述出正文中实验所采用的材料和简要不可少或者特殊的处理方法,吸引读者,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阅读性。

2、重要的结果在摘要就体现出来,比如多重比较结果,或者是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文的重要结果可在摘要体现出来,这样一来道出文章主旨,也给读者一目了然的信息,或者还可以是简单介绍实验,再列出分析结果,不要将读者误导,也不要过多留悬念。读者可能会因为你的论文摘要表现太多迂腐,从而对你的文章提前作出反感心态。

3、最后写出本文的一些重点意义。摘要部分还是要透出文章的科研意义,和实验的价值意义所在,体现出文章的特殊性和现发现等信息。读者是首先透过摘要信息对正文的大致了解的,对摘要的截取要细心斟酌。

4、将结果部分比较重要信息复制过来就可以了。正文的表达中最后会写出结果部分,这些也可以作为摘要的选择。在最后一句提出实验的意义和展望就算是完成了。

最后,除了以上图表和摘要做为审稿人查阅一篇SCI时最为计较的两个要点之外,在一些内容的写作上审稿人一样那么爱计较。这些内容包括了:

1、SCI论文标题要创新、简洁。创新是因为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在于报道新的科技进展,缺乏创新因素就会失去发表的意义。但运用创新要建立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太过于“创”这个字可能会适得其反。

2、SCI论文写作的实验操作要真实。在遇到实验数据发现偏差时,绝对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完全遵循实际的实验结果。重复实验或增加采样数量是获得最好数据的方法。即便预期的实验结果和实际的实验结果存在偏差,也应根据实际的实验结果来撰写SCI论文。有时候差异也可能使这篇文章具有争论的焦点成为文章的亮点。

3、SCI论文参考文献与引言规范。参考文献规范可以使读者了解文章的依据,也显示出自己对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与对知识的尊重。推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参考文献进行编辑可以避免各种细节错误。SCI引言应简练明了介绍科研内容发展历程在这研究方向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4、SCI论文整体的格式要标准化。SCI论文内容段落分明,排版清晰有利于审稿人的审阅。SCI论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留出空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明了。SCI论文正文、标题和参考文献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开来。

  发表SCI文章步骤如下

  具体来说,SCI论文发表流程可以分为投稿前、投稿中、投稿后,只有把每一步都做好,论文发表才能更有保障。 论文投稿前一定要三步走:选期刊、调格式、备材料。 选期刊是论文投稿前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期刊选的好,论文发的早。

  发表SCI文章的三个阶段详述纵观SCI文章和非SCI文章的发表过程,大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调研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做实验或者理论计算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SCI文章写作的阶段。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从一开始就需要具备的是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耐力和韧劲,忌情绪化!一定要做到:如果有100个步骤要走,绝对不在第995步的时候停下。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对于SCI的写作,英文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文章,那么好的英文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可对于英文写作,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SCI写作中各个部分中英文写作需要注意:

摘要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应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

(1) 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

(2)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 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4)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 等助动词。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摘要写作的人称和语态。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Cell" 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引言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

(2) 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

(3) 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 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材料与方法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一般现在时。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

(2) 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则采用过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

(3) 方法章节的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为与材料是讨论的焦点,而且读者已知道进行这些行为和采用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习惯采用被动语态。例如:优: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4) 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应采用主动语态,如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结果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即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现在时。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

(2) 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的内容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所以通常采用过去时。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

(3) 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论时,多用现在时。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

(4) 不同结果之间或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多采一般现在时(这种比较关系多为不受时间影响的逻辑上的事实)。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讨论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

(2) 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义时,无需得出试图去解释一切的巨大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不仅无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受到怀疑。

(3) 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

(4) 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 “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5) 回顾研究目的时,通常使用过去时。

(6) 如果作者认为所概述结果的有效性只是针对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过去时;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义,则用现在时。

(7) 阐述由结果得出的推论时,通常使用现在时。使用现在时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结论或推论(而不只是在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结果与结论或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这三者是决定SCI论文命运的关键。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SCI文章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一定要让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你让他觉得烦了,你的文章不会有好结果。

标题简洁、明确,有力。尽量不要出现novel,new等字眼,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和智商,于是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中文杂志中经常会出现“初探”“初步研究”等词,这些都不宜在SCI文章中出现。

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因为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一定要层次分明。

图与表的选择问题。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图也要涵盖足够的信息,不能动不动就出来一个图,一篇文章的图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图占用太多的版面。

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对于所有的投稿文章,参考文献全部重新查找,并用软件生成,确保不犯各种小错误。

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

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让谁看了都犯愁。一定要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图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要求图的质量要高,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

遵循科技写作的常规要领。科技写作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的,不讲规则只能是让审稿人觉得你是个新手或者非正规军,这样拒起稿来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规则。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

写完后最好先找一个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中国人修改第1次(这样能纠正明显写作错误和表达,又明白你的写作意思),然后再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最好是学医的,这样能够纠正一些微小错误和表达习惯)。最终的目的是即使退稿也不是因为语言问题。人家修改完了注意在回信中致谢和在文章中致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8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