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奇的贵州苗寨

走进神奇的贵州苗寨,第1张

所有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老传说。

你印象中的苗族是什么样的呢?是通身佩带精致银白色银饰的美丽苗家阿妹;是令人赞叹不已的原生态多声部和声;是《鬼吹灯》写到的苗蛊;是精湛工艺的蜡染、苗秀、银饰;是诱人的美食;是传说中头顶长着牛角、骁勇善战,最后被炎帝、黄帝联合击败的蚩尤的后代。亦或是前不久新闻报道几百米长的长桌宴。

当晚8点,我们到黔东南西江苗寨。它距离贵州凯里35千米,有一千多户,是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聚居。

夜晚的山下苗寨是热闹的。沿街商铺林立,具有苗寨元素的店铺里摆列各式精巧手工银饰、牛角梳、蜡染等民族特色物品;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食欲。腊肉糯米饭、腊肠、青岩猪脚、豆腐圆子、小竹筒饭等。诱人的美食引得一对韩国游客顾不得吃相,站在路边津津有味地嚼着。

远眺对岸山上,傍山而建、群星璀璨的西江苗寨夜景,那是一片灯火的海洋,十分壮观,煞是好看。 在这片海洋里可以依稀看到山顶的寨子分布呈现出牛角。隔着对岸,仿佛飘来阵阵诱人的凯里酸汤鱼香味;仿佛看到前不久这里还举行热闹非凡的百米长桌宴;仿佛听到芦笙悠扬的响起对在外打工儿女的思念和保佑。

清晨的西江苗寨,是幽静、安宁和祥和的 。

氤氲的雾气里隐约透出的山顶和着农舍,似梦似幻。雾气渐渐散去了,此时看得更真切了。

重峦叠山,叠峰相连、嫩绿的田野傍山成梯田状;成片壮观的青灰瓦顶、木质三层吊角楼。 苗家的农舍以穿斗式结构为主,背山而建,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 ,屋底先用石块垒搭做地基,屋顶都是灰黑瓦,高矮不一,错落有致,有烙上时光印记的民族特色老屋,也有修建的新屋。苗族的文化融入到建筑中, 而屋檐四周顶部的牛角造型就是最典型的元素。

“风雨桥”很大,把隔岸的苗寨连接起来。 桥的顶盖十分讲究,四角好象牛角高高翘起,两边的桥栏做成两溜长椅。那是不管风雨晨夕,还是骄阳在天,他们休息聊天,观看河景,互对山歌,男女青年表达爱慕的处所。

风雨桥下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仿佛讲述着苗寨里古老又神奇的神化故事; 河水下各大不一的石块,被漫长岁月洗刷的愈发光洁和圆润;这条悠长的河水似乎不受外界的干扰,静静地流入苗家人的血脉,给在外打工的苗家人注入温暖和盼望。鸟鸣围绕着古树;秋风轻拂,一阵阵桂花的馨香扑面而来。似乎进入梦幻,微闭双眼,放松心灵,除却尘外的烦杂,享受这难得的幽静。

沿途一个个梳着“日月同辉”发饰的美丽阿妹愈发显得端正朗润。

一朵鲜艳欲滴的花朵插在阿妹高高束起的乌黑发顶,用黑色的毛线高高挽起的发髻下方插着一把阿牛哥赠送的银白色精巧手工纯银梳。大概是哪位阿牛哥在“僦哟妃”桥与阿妹对唱山歌,爱慕时赠送的定情物吧。我不由地拿起手机要拍下,镜头里一个妙龄苗女冲我友好的嫣然一笑。

午饭吃了长桌宴后,车子开到对岸的干荣原生态苗寨。一位身材娉婷、梳着“日月同辉”发饰的美丽三妹,笑脸盈盈地在“达康桥”迎接我们。

来到三妹农舍,坐在她家“美人靠”,喝着她自家酿的醇香米酒,与她攀谈着。“美人靠”在二楼堂屋外悬空的走廊上,是做成独特S形长条曲栏靠椅。 平时阿妹们坐在“美人靠”上,对阿哥的爱意和愿景都轻挑慢捻地绣在情物里。

三妹的家是前几年村里免费重新修建的, 他们先人的遗骸通过熔化后,与新修建的苗屋融为一体。对相信万物有灵、敬重长辈的苗家人来讲,祖先便能与他们永世长存了。

为此,村里干部把已走出寨外打工的有文化年青人招唤回来,改变寨里面貌,具有初中文化的三妹就是其中一员。

听着三妹细细地讲述风土人情,我心直口快地问道“是在外打工收入高还是回寨里?”

她爽朗笑道“这几年当地政府的扶持,贵州旅游业发展很快,很多人愿意来原生态苗寨游玩。去年贵州旅游人数达15亿,全国排行第一。” “带领你们参观苗寨后,我就可以向村里领回50元酬劳了。” “我的阿妈,每天去村里文化宫表演唱歌,一个月可以领到2000元。”

村里投入了资金,把能打造精湛银饰工艺的老人(每月有2000元固定收入)邀请出来制做银饰品,并让年青的男子传承下来。看看村里一个个打造精巧的手工银饰,我刚放下这个,忍不住又拿起那个,爱不释手,百般犹豫地挑选,忽然一旁听到:“就买这把小银梳吧,工艺漂亮又实用”。抬头一看,是丈夫。 “好吧,那就收下我的阿牛哥情物了。” 我在心里道。 我们四目对视,会心一笑。

车子缓缓驶出了放逐心灵的西江千户苗寨和干容苗寨,而我,只是苗寨里一个匆匆过客。苗寨每日仍然悠扬响着芦笛声、悦耳的原生态和声。带着使命修建的“达康桥”需要外面的世界了解它,蜡染、银饰、苗绣等工艺、神奇的苗医 妙方和苗蛊仍然需要一代代传承。“达康桥”不仅用美丽景观、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也给干容苗寨带来美好愿景,相信不久将来通向小康生活。

千户苗寨,你是喜欢她的商业繁华,还是喜欢她的千年安详?

当东方晨曦初露,苗寨从睡梦中刚刚苏醒,已经变成完全不一样的模样,没有了昨夜繁灯下的喧嚣。一夜笙歌,灯光溢彩,鼓乐喧嚣,今日何处?

偌大一个千户苗寨,安静的只剩下远近人家的鸡鸣,稀疏可闻。群鸟唱和,稠密如织。这让我看到了她千年不变的温馨,安宁,这才是她原来的本我。

千户苗寨有一条穿寨而过的白水河,它是西江山水美景的重要构成元素,不可或缺。

据了解,白水河发源于“古战场”雷公坪(位于贵州雷公山区域)。该河穿越流经了众多峡谷的千山万壑,才来到西江苗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西江的苗族儿女。

白水河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河水上游有一个瀑布,河水从上方湍急而下,形如一条美丽的白布,因而得名;二说是这条河里的石头被水冲成了白色,因而得名。

“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是西江苗寨自然屯落布局的一大特点。苗族祖先认为,有河湾的地方就有灵气,河湾越大,聚集的财富就越大,才能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世代繁衍。“西江”地名中的“江”字,除了有“商讨、商量”的含义外,还有“河流弯曲”的意义。

行走在河岸栈道,白水河清澈见底,正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每当天刚放晴,就有无数游客齐聚河岸边,或拍照留念、或抚水嬉戏,直至傍晚华灯初上,仍旧久久不愿离去。

白水河河岸是一片田园观光区,鳞次栉比的梯田木楼与白水河这条“玉带”相辅相成,河上的八座风雨桥也与其遥相呼应,一同构成了西江千户苗寨的一幅美丽画卷。

相关资料显示,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刀耕火种漫长 历史 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尝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节日,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悲壮的迁徙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神秘文化的大观园。

如今,我早起坐在旅居的民宿木楼阳台上,背对檐外的苗寨,充耳听到的,依然是日夜不停流淌的白水河清流哗哗的欢歌。

扶栏而立,放眼望去,只见从山顶到谷底,草木葳蕤,生机盎然。苗寨里高低错落,远近绵延的木楼,只有寥若晨星的几个窗口还见灯光依稀,已没有了昨夜那种天上人间的辉煌。

此刻的苗寨,街头巷陌行客绝迹,盛装美女无影无踪,似乎才褪去了商业化时代繁华的外衣,露出她美丽动人的胴体,回归了它乐居千年的安详。

千户苗寨,她属于美丽西江。她是苗族儿女温馨家园,是安居此隅的苗族子孙的千年之根。

千户苗寨,匆匆一日,待我返程,挥手辞别,我只不过是她的一个过客,而她却成了我心里永远的一首诗……

西江千户苗寨是地球上规模最庞大的苗族村路聚集地,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群和民俗元素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遗产,成为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下面给大家分享超详细的西江千户苗寨游玩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一日游记

西江千户苗寨2日游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要怎么玩

西江千户苗寨门票多少钱

铜鼓苗寨跟西江千户苗寨对比分析

西江千户苗寨值得去吗

我是通过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才知道凯里的,影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凯里的乡村医生,为寻找侄子,来到一个叫“荡麦”的陌生小镇,经历了一系列如梦似幻的故事。取景地在黔东南地区,看这部**的时候我就想,以后要去黔东南一趟。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辖凯里市和15县,居住着3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人数最多,其次是侗族。黔东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所以凯里也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坡多弯多,这也是我接下来一个星期里旅途所经地的共同特征。

“凯里”这个名字源于苗语,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称“田”为“里”,至于“木佬人”是什么,据说也是一支少数民族,目前未获官方承认。

从住处后面绕出去,有一条小路,两边围着栏杆,墙上满是色彩鲜艳的图画,画着凯里少数民族的风俗,包括吹芦笙、长桌宴等等,生动活泼,估计是带有宣传性质的一条特色小路。

凯里的出租车是绿色的车身,如同周围的山一样长满森林。

夜晚,走在凯里的北京西路上,这里是城市的繁华街道,道路两旁立着一排排高大的路灯,呈玉兰花形状,散发出白色光亮。

西江千户苗寨

没有在凯里停留很久。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凯运司客车站买了去西江镇的车票,16元一人,路途耗费一小时左右。

当大巴驶出城区,进入郊外,渐渐地就像穿越了一般,两边不见了寻常的砖房,木质吊脚楼占据了视线,屋顶盖着黑瓦,有个银色的牛角形装饰物,据此推测牛该是苗族的神性之物。

楼体用木板搭建而成,颜色与当地的土壤差不多,贵州天气多变,潮湿多雾,吊脚楼依山傍水,就山势而建,通风性能好,成为当地民居一大特色。

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还未进入景区大门,就有穿着苗族盛装的老奶奶站成一排,表示对游客的欢迎。

苗族老爷爷扎着头巾吹芦笙,让人视觉与听觉上都充盈,也让人从外面就感受到,这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旅游景区了。

进入主街以后,看到人头攒动,提着行李的我们打算先找住处,经过一座风雨桥,登上台阶,西江苗寨的客栈顺山势而建,山脚、山腰和山顶均有分布,一般而言,越往山顶走,风景越好,价格越高。

我不知在网上哪儿看到一种说法,这儿的客栈总是供大于求,因此不必提前预订,到了再找也不麻烦。

然而我们到的时候是旅游旺季,许多客栈早早就满房了,彼时正值中午,耐不住肚中饥饿,我们先进了山腰一家餐馆,点了两碗牛肉粉,用的是当地特色的米粉,味道鲜香,15元一碗,在景区算实惠了。

吃完以后,发现这家店也提供住宿,一问,普通双人间没有空调,厕所是公用的,价格180元,苗寨并不凉快,高温也有34度,我们需要空调房休息,便继续再找。

后来发现一家途窝客栈,正好一个旅行团退房,双人间280元,有空调和独卫,就是前一天下过雨,屋内很潮湿,而且隔音很差,楼上人走路会踩得地板吱呀呀响,这似乎是吊脚楼的共性。这家客栈地理位置不错,有个露台,望出去视角好,早已在山路上负重爬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我们就住下了。

下午沿河去主街。河边有许多穿着苗族服装拍照的姑娘,租一套衣服拍照10元,倒是不贵。不断有人来问我要不要照相,但天气炎热,也不愿折腾,就一一谢绝了。

苗族除了五彩斑斓的服饰,银饰也很出名,而且以大、以重、以多为美。随便路过一个小摊子,上面都摆满了闪亮的银饰。我拍到的一个银饰摊,苗族老奶奶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苗族人喜食糯米。小吃摊上随处可见蒸好的糯米饭和竹筒饭,还有用糯米捣成的糍粑,揉成一个小团,裹上芝麻粉、花生碎之类,咬一口,清香粘糯,甜而不腻。糍粑槽放在小摊边,顾客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捣糍粑的感觉。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各种酥糖类小吃。苗王酥满街都是,还有一种我忘了名字的小饼,摆在筛子上,上面撒着芝麻,有师傅托着筛子晃荡,芝麻粉末便会均匀地粘在饼上。

景区里有个苗族博物馆值得一去,里面展示了苗族人的历史和生活习俗。我们刚进博物馆就下起了大雨,恰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躲雨并了解苗族风俗。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苗族古歌传唱道:风生雾,雾生云,云生雨。雨落到地上长出了枫木,枫木长大后引来两只鸟雀在枝头鸣叫,然而这鸣叫惹怒了树下的女神。女神怒而将枫木砍倒,树心却化作一只蝴蝶翩飞。蝴蝶与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十二个蛋,由脊宇鸟艰难地孵化了十二年,最终诞生了十二古祖——姜央(人)、雷公、龙王、象、牛、羊、鸡、蛇、蜈蚣、山猫、虎、狗。

由此看来,人的祖先来自于蝴蝶与泡沫的结晶,这起源故事竟有几分美丽。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为蚩尤的后代,他们继承了牛图腾的传统,崇拜水牛,男女盛装都头顶水牛银角。苗族命途多舛,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迁徙,如今散布于世界各地,集中于中国西南部和世界东南亚一带。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至于苗族姓氏,可以通过各种规则译为汉姓,有些规则十分有趣,由于比较复杂,此处不展开了。

在印花技艺方面,苗族人擅长蜡染。就是用蜡刀蘸熔蜡在布上绘花,以蓝靛浸染,染后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布面就呈现出了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在苗族吊脚楼的堂屋外,往往于悬空走廊上安装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由于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

雨停以后,我们走出博物馆,再往前就是农田区域了,一片青翠。这里的稻田养着鲤鱼,当地的酸汤鱼多采用稻田鱼,对面是整齐的梯田,底下有水车,便于往梯田引水。凑巧看到两个小孩子在田埂上走着,自由自在。

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便撑伞在长椅上坐着。但很快雨就小了,空气也凉爽了不少。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家叫“老磨坊农家”的临河餐馆,点了当地特色的酸汤鱼。不过等酸汤鱼端上来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像死鱼,那种口感吃着不太习惯,但老板说新鲜得很,不知是真是假。

贵州喜酸辣味,这不是偶然。古时候,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做菜调味只能就地取材,用辣椒和酸汤调味。而且黔东南气候潮湿,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能帮助消化止泻。因此,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几个酸坛子。

酸汤最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作料熬煮而成,大家可能对重庆特色的酸菜鱼更了解,但是酸汤鱼的酸味和酸菜鱼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俯瞰西江苗寨全景,最好登上观景台。有观光车可以带你上去,但是路途并不遥远,我们选择步行前往。

等到夜幕初上,千户灯火点起,苗寨又是另一番面貌。晚上有个苗族歌舞表演,貌似是100元一人。我们没有进去,而是沿着酒吧一条街溜达了一圈。

一条沿河栈道上展示着一排摄影作品,都是黔东南地区的苗寨,西江苗寨只是其中一个,西江苗寨因为有千户人家,最大也最为出名。除此以外,还有朗德上寨、季刀苗寨、卡拉苗寨、独南苗寨等。

有趣的是,朗德上寨本应更出名,因为它在2008年曾是奥运火炬传递处,但是后来被西江占去了风头。听说郎德上寨没有被过度开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对于向往清静的旅客而言,或许是比西江更好的选择。

回客栈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个南瓜形状的路灯,很可爱,便拍了下来。

西江苗寨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家家都开客栈,也许这样的好处便是,可以集中展示苗族风情,并且赚取商业利益。

居住的苗人都为了招待客人而忙碌,不知他们对外来人如何看待。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表象,然而并没有触及内里,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构成他们文化的真正独特之处。

不知道在忙碌的间歇,他们有没有空望一望这样的夜景,看着如此灯火,内心作何感想。可惜此行并没有机会与苗人深入交流这些问题。一切答案我都无从知晓。

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经7点了,我扛上相机再次登上观景台,去拍清晨的苗寨。那天云厚,雾气在山头缭绕,太阳迟迟不露脸,等到真正露出时已经升得很高了。

下山以后买了碗糯米饭,上面撒着一些咸菜和辣椒。有点干,没有想象中好吃,或许是这种口味吃不习惯。这也让我突然想念起了家乡的糯米饭。

此次一别,不知是否有缘再见西江苗寨了。

开放时间:

早上08:00至下午16:00

门票价格:

100元/人

著名景点:

苗族文化博物馆、苗寨建筑群、艳遇风雨桥、西江夜景等

交通指南:

1、凯里客车站乘坐往西江镇的中巴,车费20—25元,45分钟左右可到达,交通顺畅,中班车次不多。或者在凯里花20元打的士直达西江。

2、凯里客车站坐雷山车,半小时一趟,一个小时路程,125元/人,然后在雷山车站换乘到西江的中巴,10元/人,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四十,每小时一班。雷山到西江包车,面的70元。

今年五一刚刚去过,蓝天白云景色非常美,层层叠叠的苗家木质吊脚楼,古韵十足。晚上从观景台看过去,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非常静美。寨子的村民们也比较热情,有时候会带着一起玩游戏,感受民俗文化,是一个让人身心放松的地方,个人感觉。

最近,毛里求斯发生了几起中国游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案件。比如崔先生一家来看望毛,晚上在宾馆睡觉忘记关窗。两名男子闯入房间,崔先生嘴唇受伤,现金和财物被抢走,其子女受到惊吓。吴老师等四人把车停在一家商场的停车场,当时他们正在毛进行公路旅行。当他们购物回来后,发现窗户玻璃被砸碎,现金物品被盗,三个人的护照丢失。

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馆在此提醒赴毛里求斯中国游客:高度重视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在僻静区域活动或夜间外出,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车上,妥善保管个人护照和身份证。

如遇护照和财物丢失或被盗,请立即报警或联系中国驻毛里求斯使馆寻求帮助。

毛里求斯呼叫号码:999或112。

驻毛里求斯使馆24小时领保协助电话:230-52522618。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号码;86-10-12308/5991399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484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2023-07-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