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例子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例子,第1张

1991年1月29日-2月4日在广州,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新艺术群体“大尾象工作组”,在广州市第一文化宫展览厅举办了“大尾象工作组艺术展”。参展艺术家陈劭雄在展厅悬挂起内外分三层、俯视平面图呈三角形的透明塑料薄膜,用角铁和铁链拉撑,地面铺设白色布。该俯视平面呈三角形的塑膜体积为270×1200×800厘米,薄膜面积约为160平方米。艺术家用七天的时间,每天用黑色油漆涂抹自己指定数量的薄膜,并标示涂抹的日期,以此实现他对时间概念的切割。需要指出的是,陈劭雄、梁矩辉、林一林这三位“大尾象工作组”的始创成员,都曾经参与过上面所提到的“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而他们所以能在90年代的头一年,也就是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处于转折的低谷时期,率先在南中国的大都市集合成群体,不仅是因为他们秉受了几年前新潮时期对待艺术的热忱,而且也与南中国的地缘和文化氛围与北方有别有关。这里是中国最早改革开发的实验基地,因与港澳地区毗邻,有着较北方城市浓厚的商业气息和务实精神,也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因此对现代化和高科技带来的商品化物质世界,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是感受最深的。与物质材料充斥的世界相对应的是艺术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这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物质材料现成品经由艺术家之手组合和装置而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其二是艺术家直接运用身体和动作的运动过程来体验和传达其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关系。对于“大尾象工作组”的几位成员而言,选择周围日益丰富且陌生化的物质现成品材料作为媒介并僭越还原到个人的行为行动媒介,这是有着现实背景的必然,与当时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八九十年代转折时期的文化真空状态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必须看到的是,陈劭雄“七天的沉寂”中,艺术家意识到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预先设定的塑料膜的涂黑行动,是在设定时间内对现成品装置作品的完成过程,并没有将其行为(涂黑)本身作为整个作品的主体成分看待,换言之,塑料膜作为主体已经存在,变黑只是作为时间过程为主体服务的。另外,从视觉语言角度看,其涂黑的行为本身并不是整体作品的视觉形象的主导部分。与此类似的,还有陈劭雄于1993年在广州红蚂蚁酒吧作了“5小时”装置行为艺术活动。

无独有偶,在与广东省接邻的湖南省省城长沙,职业是美术编辑的孙平在一份工作报告中谈到:“1992年,商品的气息使我意识到新的情况来了,……我趁当时‘广州双年展’的机会以行为方式放了'中国游戏1号.发行股票'一炮,随即购回了一批通常陈列在百货或时装商店中作为推销衣物的衣架模特,第二年便开始了以时装模特为媒介的'中国针灸'C部的生产。……事实上,自90年代以来,我就一直关注市场经济的兴起对人们心态的影响。'中国游戏1号'就是一个最早的尝试。只是因为行为艺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使我转向装置的艺术方式。因为我不仅希望我们的艺术作品具有指向当下问题的直接性和此在性,而且我还希望它们具有可流传的物质性,能成为一段消失了的历史的代言者。”(孙平《关于〈中国针灸〉的工作报告》(未发表))这其中所谈到的“中国游戏1号.发行股票”,是指1992年10月他借全国各地青年艺术家云集广州,参加“首届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简称“双年展”)之机,在广州美术学院发行“中国孙平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民币股票(A股)”并宣读招股公告等一系列行为。自制股票并公开招股出售,孙平以假乱真地模拟着当时风靡全国的炒股热潮,把官方不得不认同而百姓响应热烈几近趋之若鹜的生活景象引入艺术。这种针对当下社会文化问题的直接性和鲜活性,是架上绘画的风格、图式和技巧等形式语言所无法达到的,而其中渗透的嘲弄和幽默,是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都能会心地体味到的。经过周密的策划、认真的细节构思和制作,以及突发性的操作而赢得一时的轰动效应,孙平抓住了当时社会具有热点意味的敏感神经,并且为艺术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设定了一套程序,即他所言的游戏规则。他并没有将自己刻意扮演成整个招股行为的主体,事实是他的预设的招股(包括文本、程序、现场反应等)规划的展开和实施,作为一个事件,才是其行为的主体;换言之,他的行为的全面展开和观众参与,才是其行为得以确立的基础。因此他虽然与陈劭雄此前作品过浓的装置色彩有别,却也仍未把其自身的活动和生存方式作为整个招股行为的主体,准确点讲,这是件因随商业社会流程而设定的参与性的游戏事件,模拟性和反讽性是十分强烈的。

如果说陈劭雄、孙平二人的行为艺术活动起因于南方日渐浓厚的商品经济氛围对当代前卫意识的影响,那么,在远离沿海城市的甘肃兰州,一个自称为“兰州军团”的艺术家群体,却对集中炒作于南方的艺术促销与艺术包装以及发生在这一地区的种种因商品经济引发的艺术活动和表现形式,持极为审慎甚至是抵触的态度。成力、马云飞、叶永峰、杨志超、柳以忤等人,似乎是嗅到了从南方传来的各种艺术市场操作活动背后的危险气息,认为现代艺术有可能被市场经济的推广所吞噬,而不少新潮美术时期的艺术家正被市场操作的热情所陶醉,一种肌体腐朽的现象正在形成,中国现代艺术需要一场清理门户的革命。于是1992年12月12日在兰州组成“兰州艺术军团”这样一个采取“自由组合、自然穿插”的组织系统原则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并提出了实施行为艺术活动葬”的一揽子计划步骤。1993年1月8日,他们用从医院找来的空白死亡通知书和讨论商定的讣告,邮寄给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讣告曾发表在《山西日报》上,而死亡当事人则是他们设计、用纸和泥制作的被悼词描述为“长期勾结批评家、画商、报刊编辑,制造人事关系,疯狂销售作品的艺术家钟现代”。1月17日,“钟现代”的葬礼举行。呈T型的会场前方是躺着“钟现代”的玻璃棺材,他被制作为全身裸体、毛发俱全但却病骸白皙令人竦然,再往前是一幅10米长黑布,上面写有巨幅白底黑字“葬”和红底黑字“三打”、“三反”(指“打倒画霸,打倒画刊,打倒画贩子”,“反对找人,反对卖画,反对刊登”)的标语,被铺放在雪地上。军团成员在宣读悼词、呼喊口号、燃放鞭炮后,轮换穿上全红、全黑、全白葬礼服,面戴口罩,由四人抬起“钟现代”的棺材,缓缓走向市区,最后,被汽油燃为灰烬的“钟现代”的“骨灰”被葬入小木箱内埋掉,至此“葬”行为艺术活动完全结束。较之于陈劭雄、孙平二人的行为活动范围只在小规模的相对封闭空间里不同的是,兰州艺术军团的艺术家们抬棺游街,穿越许多马路,引起无数人参与、注目,其以清理艺术圈内门户的观念而在更为广大的民众空间、时间中影响并收集民众视觉经验和情绪反应的举动,使中国行为艺术第一次在开放的环境中与民众直接见面并引导后者参与,而其对死亡通知书、讣告、悼词、遗物箱的设计、制作和分别邮寄,又使“葬”活动在艺术层面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并得到了广泛的信息反馈。行为艺术快捷、灵活、针对性强、震撼性大、参与性强的特点,在“葬”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体现,它无疑成为90年代迄今为止行为与社会、与艺术产生互动关系的较成功范例之一,当然它的实施成功与地理位置上远离政治文化发达地区因而较少来自接受与理解方面的干扰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负责组织、指导全国及海外青年美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承担重大青年美术展览的组织、实施、评选、评奖,举办大型的全国及海外性青年美术展览和各种学术展览,出版学术刊物,开展学术研讨,努力促进中国青年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艺术交流,举办并参加各种类型的国际美术展览,接待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访华并组织中国青年艺术家出国访问,与各国艺术界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友谊和合作。

大学生艺术展演时间:2022年10月12日。

相关内容:

本届大艺博有来自国内外156所高校的810余位艺术家参展,展示面积16000平方米,展期9天,应征作品总数达31861件。

大艺博主办方广州华艺大艺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李峰介绍了今年大艺博全新变化。入选的参展艺术家来自国内以八大美院为首的高等院校的纯艺术专业,另有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南非等国家美术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展。

“90后”“00后”的参展比例高达865%,其中“90后”占了七成,是参展的绝对主力,而“00后”也迅速崛起,迅速抢占了167%的参展份额,成为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创作新势力。

本届大艺博特别设立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作品专区,通过2022年应届毕业的51位学子的168件绘画作品,呈现湖美绘画专业学子的创作风采。

由大艺博和中国嘉德携手推出的主题专区“UP GOING 艺术新势力”尤为引人瞩目。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拍卖行之一,中国嘉德与大艺博首度携手推出线下主题专区,从本届参展艺术家中精选出61位青年艺术家的88件佳作,在大艺博现场及中国嘉德APP在线同步展出。

本届大艺博线上线下同时展出了22位艺术家83件数字藏品,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同时,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新的收藏体验。

大艺博APP线上平台亦计划于今年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武汉)开幕之日正式推出。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将在线下线上同步实现作品展示、作品交易等功能,让优秀的青年艺术创作被更多的人看见。

知名的波普艺术家包括:

1、  詹姆斯·吉尔

2、  理察·汉密尔顿

3、  凯斯·哈林

4、  大卫·霍克尼

5、  贾斯培·琼斯

6、  罗依·李奇登斯坦

7、  彼得·马克斯

8、  克拉斯·欧登伯格

9、  罗伯特·劳森伯格

10、  詹姆斯·罗森奎斯特

11、  伟恩·第伯

12、  安迪·沃荷

13、  高野绫(タカノ绫)

波普艺术(pop art,又译为普普艺术或通俗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年英国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wrence Allowey)所提出。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

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从意识型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来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不但具有对传统学院派的反抗,也同时具有否定现代主义艺术的成分,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是波普艺术的精神核心。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理查德·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广告、各种报刊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参考资料:

-波普艺术

李玉刚并没有瞧不起同行,这只是拍短视频的剧情需要!

杨树林在社交平台晒出吹唢呐的视频,视频开头他单独出镜,用唢呐吹出动听的曲子。然而镜头一转,李玉刚出现在了画面中。只见他穿着长褂,靠在墙边严肃地看着杨树林。随后还直接用口技模仿出了杨树林吹的唢呐曲,这举动让杨树林直呼“你还是唱的好听”。

说完这些话,杨树林便带着一丝“怒意”转身离开,此时的李玉刚斜眼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经意地翻了个白眼,似乎很是“不屑”。

我们都知道李玉刚是草根出身,同是民间艺术难道还能有高低之分?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人合体发布的短视频,杨树林还在简介中@李玉刚,并说:“你这是要抢我活啊。”这么看来两人的关系真的不错呀,想来之前的白眼也只是剧情需要啦!因此李玉刚并没有瞧不起同行,这只是拍短视频的剧情需要!

其实李玉刚和杨树林在之前就有过合作,二人曾同台演过小品。当时在小品中,二人就有过乐器方面的互动,当时二人的合作擦出了不小的火花,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肯定。两人还曾同台出演小品,在戏中扮演父子,看来关系不一般。也曾同台合作演唱过歌曲《一人我饮酒醉》,观众反响也不错。

 2008年李玉刚凭借一首《贵妃醉酒》走红

这首歌当年有多红不用多说了吧,随便路过KTV都能听见有人在场的程度。原来男人还可以比女人更惊艳,李玉刚因此也有了“双面人”的称号。

因为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就开始打工赚钱了,服务员打杂工什么都干过。你绝对想不到在成功之前,他曾跟着乞丐生活过一段时间。李玉刚在老乞丐的鼓舞下,重燃信念。

李玉刚在打工的过程中拜王永会为师

王永会是赵本山的弟子,最擅长的就是反串表演,在东北很有名气,扮上女装十分惊艳。李玉刚在王永会这里学到很多,他尊称王永会为“恩师”,这样算来李玉刚自然成了赵本山的徒孙了。李玉刚接受了戏曲演唱,他尝试发出女声,没想到轻易就能做到以假认真。后面李玉刚的成名之路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就不多说了。

李玉刚是真正的草根出身,如今根正苗红的青年艺术家了!李玉刚获颁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宣传大使,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对此他也表达了荣幸之情。李玉刚还未结婚,想来也是一心钻研艺术事业,出道的这么多年,没有什么绯闻,是真真正正的民间艺术家!

《艺术家们冯骥才》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1amw21U7Kc2NaUr9nwwOg

pwd=w3x1 提取码:w3x1

简介:在艺术和物质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几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正悄然起步。纯粹的艺术激情和探索引领着时代和他们,风云际会,霞光万道。社会流变、市场大潮,激情和精神沉寂在世俗的灰烬中。深陷于生活漩涡的他们,该怎样支撑理想与才华,又何以经营各自的艺术与人生?

西班牙内战时期,艺术家的愤怒却跃然于画笔之。1937年,正当西班牙内战烽火连天之际,毕加索受革命的共和政府委托,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为西班牙馆作了一幅巨画,这就是他一生最著名的杰作《格尔尼卡》。他选择格尔尼卡这个被敌军狂轰滥炸的小城作为画题,使之成为最早对法西斯暴行予以揭露和控诉的伟大作品。当然,他还是以自己的抽象手法愤而为之,初看之下人们只见牛头马面狰狞可怖的图样,慢慢才发现艺术家满怀激情刻画了在敌机狂轰滥炸之下无辜受害的军民。

在这里,虽然仍不免抽象手法固有的狂乱和迷惑,艺术家的愤怒却跃然于画笔之间。他在右边画了一个在被炸的房屋内高举双手拼命呼喊的人;他的旁边一位妇女已跑出屋外,但她的一条腿却卡在后面拔不出来;她的上面有一位妇女从窗口伸出头来,那只举在最前面的手拿着一盏油灯,她的头颈像一阵风那样往后缩得很小,人们形容她是已被炸得无处容身的自由女神。

而在画幅左边,以牛马形象代表敌机轰炸那种恶魔般的力量,因此马蹄下躺着一位已死的士兵,他的眼睛一横一竖已失去原形,他的右手还拿着一把断剑和一枝完整的花,左手则五指张开空无所有。在士兵的左手和破碎的头颅之上与那个张狂而可怖的牛头之下,画了所有人物中最触目惊心的一组: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仰天痛哭,她毫不畏惧牛头的威胁而发出气冲霄汉的控诉。这一组母子形象很容易令人想起那幅和平年代亲情浓郁的《母与子》,两相比较更觉得艺术家对战火煎熬之下生离死别的惨痛作了深刻的刻画。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独裁统治在西班牙建立后,《格尔尼卡》这幅画只能在美国借展,但现在它已被西班牙人民隆重迎归祖国,成为西班牙民族艺术的瑰宝。这幅画也表明新派艺术家总的来说在政治上是比较进步的,他们对现状不满,同情革命和左派运动,其中毕加索尤为突出。在马蒂斯和毕加索两位大师带头冲击之下,抽象倾向的新艺术很快就在整个欧洲蓬勃发展起来。它跃出法国这个中心,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现代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最先与法国互为呼应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他们特别热衷于学习梵高和高更,认为新艺术要更强烈地表现作者的主观自我,同时从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以及德国中世纪艺术中寻求风格和精神的启示。这种抱负几乎与法国的野兽派、立体派不谋而合,而且时间也很接近。德国最早的表现主义社团桥社成立于1905年,其主要代表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年)的画作具有梵高炽烈的色彩和高更原始的构图,并且反映了德国城市的生活实际,例如他的名作《街景》。

桥社号召青年艺术家团结起来,共同反对顽固守旧势力以争取生存和活动的自由,很有开路先锋的作用。在法国的抽象艺术大为流行之后,德国又于1911年组成青骑士社,他们在形式上的抽象倾向更为强烈。例如原为桥社成员后来又加入青骑士社的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1956年),他更为成熟的作品便只见金蛇狂舞般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强烈亢奋的情绪,形体之分已居次位,启发了日后的抽象表现主义。

青骑士社的主要代表是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1880—1916年)。他喜欢以蓝色画马,而马的形象也只注重其奔腾驰骋的气势,例如他的《蓝马之塔》。出生于俄国的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年)也是青骑士社的重要成员,他就力求创作纯粹抽象之画,画面只见色彩线条而无任何物象,例如他的《173号白边图案画》和《7号构图的第一草图》,都是凭画家主观感受即兴挥毫。就色彩的丰富而言,画作尚可赞之为五彩缤纷,但从其绝对抽象来看却不能不说那种大胆的杂乱无章就是他艺术表现的一切。

以这种杂乱无章而呈现出画面的动感、力感乃至节奏感,除了色彩的配合外,音乐旋律的联想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过,表现主义绘画中仍然有以人物为中心的一派,其著名代表有奥地利的奥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1886—1980年)和德国的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年)。他们画人物不落俗套,善于以抽象手法刻画性格和心理,与法国的鲁奥和莫迪利亚尼交相辉映。贝克曼的作品注意联系实际,反映当时群众关心的话题,例如1912年发生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的惨案,他就画了巨轮沉没之图。

虽然这幅画并没有引起轰动,却表明了他一贯注重社会问题的创作倾向。他的画作还表现了艺术家对工农大众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强权、暴力的憎恨。例如他的《梦》,借船舱拥挤不堪的一角表现平民百姓难以为生的困境,而以梦象征他们的旅程则更有难言的苦辛。贝克曼最著名的作品《启程》更是对纳粹统治恐怖暴行的控诉。

他采用中世纪艺术的三叠屏形式画了3幅相连之画,左右两幅画分别表现人民遭捆绑逮捕和鞭打受刑的情景,幽暗的色彩和骇人听闻的折磨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罪恶统治;而中央大幅画则是碧海蓝天,一条小船已离岸启程,船上站着一男一女和一位抱着婴孩的母亲,男女的形象具有抽象手法的怪奇,含义比较晦涩,至今犹有各种猜测。但此船的启程和它的明朗色调无疑表明艺术家摆脱迫害、逃离魔窟的期望。

实际上希特勒上台尤其是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之后,一向提倡反传统、反专制的新派艺术家无不遭到迫害。我们这里提到的所有表现主义大师除马尔克早死、康定斯基较早迁居巴黎外,他们都受到纳粹当局的迫害:贝克曼被迫避居荷兰,基希纳甚至被迫自杀;诺尔德和柯克西卡也都备受迫害,前者的画室被毁,战后才恢复创作,后者则迁居伦敦,随后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在意大利,高举激进的抽象艺术大旗的是未来主义。

这一派艺术家在1910年先后两次发表有关未来主义绘画的宣言,强调新的未来艺术要与一切传统决裂,号召取消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反对一切模仿的具象艺术,主张新时代之美是速度和力量之美、运动之美,尤其是机械速度之美。他们认为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古典的胜利女神更美,要求绘画以新的抽象手法表现这种狂热的运动感。

对毕加索本人来说,他这个新古典主义阶段也有其深刻的潜移默化作用,例如他此后创作的更为抽象的画作就被人们称为抽象的古典之作,内蕴更见深厚了。其中著名的作品如《三舞女》,在形体扭曲和肢解之余又具有昂扬回旋的气韵,这不能不说与古典的《三仙女》毫无联系。另一方面,这幅画在抽象表现手法上也较前更进了一步,舞女的形象虽不以方块割裂却大胆变形,或者乳房变成眼睛,或者黑发顿现红发,还有直如木杆的双腿,背景和细部还直接贴以墙纸和剪边布头之类,色彩则随其舞姿而有眼花缭乱的丰富,称之为抽象的古典作品一点也不为过。

首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10月22 日,宋庄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中国文联 主席、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区委、区人大、区 政府、区政协领导出席开幕式。首届中国文 化艺术活动的主题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 展—宋庄路,在小堡文化广场两公里街道 上,有6义)多件当代优秀画家的作品挂满艺 术墙,同时雕塑作品、民族服饰等展示中华民 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感受艺术家大院工 作室的艺术氛围。首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 为期5天,以民歌擂台赛、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展—宋庄路、和谐中国“‘华威杯’大型书画 艺术展”三大主题为主。

第二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2006年中国宋庄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于10月6日隆重开幕,参加开幕式有文化部产业司李松主任、区政协主席王玉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秀余、区人大常务副主任沈德海、副区长刘淑华、区政协副主席黄念辉等区主要领导和各委办局、各乡镇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第二届文化节自2006年10月6日开始至10月16日结束,为期10天。本届艺术节以“打开宋庄”为学术主题,广泛吸纳全国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参展,还举办了全国性的“艺术与产业”大型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宋庄乃至全国艺术群落现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第三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宋庄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于2007年11月8日—11月20日在北京通州文化重镇——宋庄隆重举办。本届艺术节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和通州区宋庄镇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宋庄当代文化专项基金”、宋庄艺术促进会和宋庄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开幕式于11月8日10点在宋庄美术馆举行,北京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薛宝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文员会北京市分会副会长倪跃刚,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致词,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发言,裴志刚镇长主持并作艺术节总体介绍。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设为分会场,每年一届的“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借势纳入分会场,成为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盛典。这不仅拓展了“中国·宋庄”的品牌效应,为艺术节增添了广泛的美誉度,也为北京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示范性的模式。此届文化艺术节以“艺术链接(Art Linking)”为主题,配合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文化创意与人文奥运”主题,通过艺术展览、动漫论坛、批评家年会及群众文艺等系列活动,展示人文奥运、文化奥运、艺术奥运、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宋庄当代文化艺术的国际化进程。此次的“艺术链接(Art Linking)”主题,是对“文化造镇”与“打开宋庄”两个成功理念的深度拓展,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宋庄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与外界形成联动,并对正在发生的、动态的中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多元格局的当代艺术向纵深方向发展,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届艺术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论坛和展览。论坛包括美术批评家年会、中韩动漫产业(北京)高峰论坛。本次批评家年会由贾方舟和杨卫负责,于11月9日—11月11日在宋庄月亮河度假村召开,参加年会的批评家将推荐本年度优秀艺术家三位、青年批评家和青年策展人各一位。批评家年会的主要内容有:一、关于当代艺术意义的再讨论;二、批评家年度推荐活动;三、编辑出版批评家“年度批评文集”。批评家年会作为宋庄艺术促进会和中国美术批评家网的一项常规学术活动,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与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宋庄当代文化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宗旨为:致力于中国艺术批评的学术建设,促进批评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出美术批评新人,关注和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

第四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2008年10月25日上午,“2008第四届宋庄文化艺术节——宋庄进行时”在宋庄美术馆东侧拉开了帷幕。参加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宋庄镇领导、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艺术家、各界媒体等, 同时,各艺术机构,宋庄居民,国内外友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艺术节的开幕仪式上,隆重颁发了2008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评选出四大奖项。颁奖人朱青生表示,本次评选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的。获得本届殊荣的分别是:年度艺术家隋建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张小涛、年度批评家栗宪庭、年度青年批评家朱其。

据悉,本届主题展由三个部分构成,参展艺术家达一百多人。《野地穿越》由策展人郑娜策划,邀请了17位来自不同国家,地域和种族的艺术家,其主题和宋庄文化之间密切相关,即对原生性、民间性、边缘性生存状态与创作状态的关注。与这次主题展同时举行的还有两场行为表演: 《沙子移土》和《笼子里的辛鑫》,他们极好的与观众形成了互动,丰富了艺术节的内容。本次展览分别以行为、装置、影像、绘画、新媒体等创作方式展现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展将音乐也加入了进来,“摩登天空 宋庄音乐现场”将现代音乐与声音艺术相结合, 是这次艺术节又一让人期待的当代高水平音乐盛事。

第五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2009第五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群落!群落”于2009年9月19日上午10:00在宋庄小堡环岛东侧(上上国际美术馆广场)举行开幕仪式。各级领导、各地嘉宾、众多学者、参展艺术家等汇聚一堂,各艺术机构、宋庄老百姓、北京市民、国内外友人也纷纷慕名前来,盛况空前。

本届宋庄艺术节以“群落!群落!”为题,就是想通过这个持续的活动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群落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创作氛围和生活环境,这是本次艺术节的特色。我们还将通过这样的活动建立起民间的以调研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委员会,并逐步建立起艺术委员会和各地艺术家群落组织人长期合作的机制,来代替主策展人的机制,从而使以后的宋庄文化艺术节逐步办成全国乃至世界多地艺术家群落共同的节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艺术活动、艺术品展和交易的盛会。

第六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2010年9月10日下午15:30,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于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盛大开幕。本届艺术节由宋庄镇人民政府、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宋庄艺术促进会承办。

第六届宋庄文化艺术节的主题为“跨界(CROSSOVER)”。“跨界”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行业整合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增长模式的催化剂。本届宋庄艺术节的宗旨是在通过跨越全球与地区的边界、文化和产业的边界、创意与日常生活的边界、政府和社会的边界、以及文化创意各门类之间的界限,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为中国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一片新的沃土,进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

第七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第七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于2011年10月18日在北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举行,由通州区委宣传部、区文委、通州区宋庄镇党委、镇政府主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生态、产业生态为主题,在基于前六届艺术节的既有成绩上,秉承宋庄当代、原创、前沿、生态艺术的品牌特色,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外界展示宋庄这一快速发展中的文化产业聚集地。

如今在宋庄生活创作的艺术家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韩国、西班牙等近10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艺术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艺术家构成由原来单纯的画家、艺术评论家,扩展到雕塑家、摄影家、表演艺术家、观念艺术家、独立制片人、音乐人、诗人、职业作家等。目前已经汇集了美术馆14家、画廊100余家,艺术家工作室3000多家,相关文化生产企业30家、服务企业25家,集中展览经营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每年艺术品及衍生品的产值约3亿元。2011年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契合了通州国际新城建设发展机遇,积极落实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推动通州新城作为首都文化创新的平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首都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后劲。  本届艺术节分为论坛、展览和主题活动三个板块。

第八届宋庄文化艺术节

2013年10月31日下午三时,由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开幕仪式正式启动。与以往宋庄艺术节利用光鲜的声光电举办眼花缭乱的开幕式来造势吸引眼球不同,本届艺术节略显得“安静”些。而是另辟新径,将传统的开幕式内容搬到网络上。借助新媒体平台,拉近艺术节与人们之间的距离。

此次宋庄艺术节有近1500位宋庄艺术家参与其中,成为史上艺术家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宋庄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主题为“人人艺术,艺术人人”,阐述的是艺术“关系”。本届宋庄艺术节的总策划王强指出:“宋庄本来就是一个艺术区,艺术区艺术家创作这么多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来说明艺术的关系,也就是艺术和人的关系、和地区的关系、和空间的关系、和艺术家的关系。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艺术,而是一个向普通的人转换的一个过程”。旨在“推倒”美术馆的院墙,通过“露天看艺术,教你玩艺术”的形式,让一度囿于小圈子的前卫艺术变得亲民,让普通市民也能亲近专业艺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350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