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维吾尔族怎么来的 ??

湖南的维吾尔族怎么来的 ??,第1张

湖南的维吾尔的由来:

桃源县政府办副主任、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翦建军援引史料介绍,13世纪初,高昌回纥都督哈勒追随高昌回纥王,向成吉思汗投诚,被元太祖封为“折冲将军”。

公元1227年,哈勒统帅维吾尔人军队攻灭西夏,其后裔因此一直在元朝为官。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维护国家统一,起用哈勒后裔、时任燕京总兵的哈勒八十为大都督,率领维吾尔人军队平定南方叛乱。

哈勒·八十因“翦除敌对势力有功”,被朱元璋赐姓“翦”,更名“八士”,后封翦八士为荆襄都督府都督,晋封“镇南定国”将军,镇守湖广辰(州)常(州)一带。

翦八士死后奉旨敕葬于常德,从此这些来自西域的维吾尔人,就定居在了洞庭湖畔的常德桃源一带——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写的“桃源仙境”所在地,至今有640多年了。其后代或为官、或当兵、或务农、或经商……已繁衍28代。

扩展资料:

湖南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地在桃源县,而桃源县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地在枫树,因此枫树又素有维吾尔族“第二故乡”之称。桃源县维吾尔人,说一口流利的桃源话,衣着和汉族人没有多大差别。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的桃花源,是桃源县的一处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

湖南日报-常德有个县,被维吾尔族人称为第二故乡

  土一样的维吾尔

  来新疆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

  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是我6年前在皮山科克铁热克发现的。那个没电的夜晚,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涛。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咯,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在“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沙尘整天飞扬的天气里生活,该是怎样的辛劳啊!内地人每天早起要轻轻扫一下地,而和田人每天要花很大工夫扫沙子。男人的花帽女人的纱巾便成了长年摘不下的“防尘装”。

  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创意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精气更足吧,这与那些爱住平房不愿住楼房的要求,道理似乎相通。

  纯朴如尼雅古城土陶的和田维吾尔啊,你们如此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莫非“天人合一”的伟大真理正出自你们之手?

  花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在沙漠环境里尤为爱美。爱花从来就是他们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醉了“玫瑰香”,红了“石榴酒”。美玉、丝绸、地毯,随便哪一样都会营造出鲜花般融融的幽香与情调……

  花一样的维吾尔姑娘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生来就有花一样的名字——古丽。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道的:叫古丽的女孩很多,我不知道哪个古丽是你。叫古丽的都是维吾尔姑娘,古丽总是和花朵生活在一起。即使狂风吹散了花园的花朵,头上那顶小花帽依然绚烂无比……

  三年前我带妻在尼雅参加朋友的一次聚餐会。席间,维族友人邀请妻跳舞,我妻却再三推托不会跳。朋友便讲,看来你妻太害羞了,干脆我们送她一个维吾尔名字叫“古丽”吧,意思是“鼓励鼓励”!此激将法果然使我妻起身助兴。从此,我便知道了古丽不仅是漂亮的花朵,还有激励、自信的意味在其间。

  谜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特耐看。《新疆经济报》女记者王春华女士来和田看了几眼后,她逢人便讲和田维吾尔老乡很善良、很好客,连他们眼睛里射出来的光都那么和善、纯真、质朴。但令王女士不解的是:这些老乡生活并不富,为何待客时总是倾其所有呢?

  迷人的维吾尔姑娘对外人永远是团难解的谜,可人们总愿意乐此不疲地探寻这难解之谜。一次我到西安团校拜访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当他的朋友知道我在新疆工作后,都跑来问我一大堆离奇古怪的问题。诸如:为什么维吾尔族人的睫毛长?维族姑娘跳舞时“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实在被追问得不耐烦,就随口编了几句:新疆的沙尘暴多,维族姑娘的长睫毛可有效地抵挡沙尘侵人眼球。你们就不行了,遇到沙尘暴就只有倒霉的份!有个胖乎乎的小个子非要我解释“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答确实不知。他便扎了个“双手割喉”势自作聪明地解释道:我想“摆脖子”大概就是维族姑娘向“意中人”求婚时,怕“意中人”不答应,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威胁说——你要不答应,我就自杀!

  还没等小胖解释完,满屋人哄堂大笑。我同学戏弄小胖道:“人家维吾尔姑娘都是大眼长睫大个子,就是自杀了,也不嫁给你!”

  维吾尔人的洗脸方式一直令我大惑不解。好几次我与维吾尔朋友半开玩笑:看你们单手提壶洗手洗脸多笨拙。可朋友不以为然:“我们这样洗,脏水都流下去了,每次换新水。不像你们洗脸脏水流到盆子里,又捧起脏水洗脸,你说哪个干净?”见我愕然,他又挑着两道浓密的眉毛问:“你见到我们维吾尔人当中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有几个是单眼皮的?”

  是呀,不光没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没有儿个是单眼皮的,就是自小用“奥斯曼”草染过几回眉头和头皮的维吾尔族“巴朗”(意为小孩),待长大后发质竟变得那么浓黑发亮,多令人不可思议啊!

  歌一样的维吾尔

  王洛宾创作的维吾尔民歌《达坂城》中的一段歌词“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一直令人生疑——维族男子要娶姐,为何要人家领着妹妹来?

  这是由于维族人的新房一般都很大,里面的客厅和床铺特别多,一则为日后接待宾客,二则为朋友亲戚聚餐后潇洒唱歌跳舞。和田民间流行一句俗语: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的确,维吾尔人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细胞。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起劲的是,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歌舞来源于生活,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出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下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通过歌舞联系和加强了亲朋之间的感情。

  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1 有关维吾尔族的作文(600字以上)

维吾尔族的小花帽

在我喜爱的众多玩具中,有一顶造型奇特的维吾尔族小花帽。这顶漂亮的小花帽是去年我们全家在新疆旅游时,特意从闻名中外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巴扎:维语集市的意思)上买来的。这顶小花帽很不简单,它是维吾尔族人用灵巧的双手和针、五彩丝线等,通过扎、绣、串、刺等复杂工艺精制而成的。

见我对小花帽十分喜爱,爸爸的一位战友马上给我当起了“临时解说”。据叔叔介绍,居住在新疆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人,无论男女老少,不分春夏秋冬,都喜欢戴这种四棱形的小花帽(维语称之为“朵巴”),这是他们民族数百年来的传统习惯。这种小花帽不但实用,而且是一种既精致又漂亮的工艺品。花帽上,有的串着珠宝,有的用五彩线绣出各种花卉、水果的图案,如雪莲、哈密瓜等。还有的四周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金属片,戴在头上,好像浑身上下都在发光,真有珠光宝气、金光灿灿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小花帽是一种高雅的装饰品。维吾尔族人在参加节庆、婚礼、舞会等重要活动时,都要精心挑选他们所喜爱的小花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在大街上见到的一些维吾尔族妇女和小姑娘,她们不但在头上戴着一顶大花帽,而且还在辫子上缀着一串串葡萄似的小花帽,走起路来像移动的“花篮”,好看极了。

从南疆到北疆,我们所经过的大小集市,琳琅满目的小花帽随处可见,它们的种类实在太多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都有。这些漂亮的小花帽,既表现了维吾尔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简直是小宝贝、小精灵和一切美的化身!望着它们,我仿佛陶醉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感到幸福极了。

听爸爸说,别小瞧了这些小花帽,现在它们的用处可大了,不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工艺品远销海外,而且还成了传播、融合中西文明的“信使”。

怎么样?小朋友,听了我的介绍,难道你就不想拥有一顶属于自己的维吾尔族小花帽吗?

2 介绍维吾尔族的作文

在我们的国家之中,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我已经忘记得七七八八了,但是,我的脑海里,却一直地紧紧地记住了一个民族的名字,就是在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聚居着一群能歌善舞的人。他们的歌舞,从来不受任何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不论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侯,想跳就跳。维吾尔族的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所以他们的服装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男袍称“袷袢”。

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过去女子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

今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戴绣有各种花纹的多帕(花帽)。

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维吾尔族的少女,她们都是梳十多条发辫,因为她们全是以以长发为美的。

但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产月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者。我向往着,我一直,一直都是在向往着,我一直都在向往着维吾尔族的人民,能歌善舞,想跳就跳,不受任何限制。

我为祖国有一个这样的少数民族,而感到骄傲!!。

3 新疆维吾尔族作文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风俗。

维吾尔族有特色的是他们的花帽。他们戴花帽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花帽。

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鲁番花等。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感觉庄重、古朴、大方。

吐鲁番花帽的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火红鲜艳、艳丽夺目。姑娘、妇女都很喜欢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

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的花帽。五瓣花帽,维吾尔语称为“白西塔拉多帕”。

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维吾尔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

用天窗采光,屋里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食、玉米和大米为主。

日常的食品有:烤饼、瓜果、面条、抓饭、茶、奶等。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欢新疆维吾尔族。

4 写维吾尔族的作文

在我们的国家之中,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我已经忘记得七七八八了,但是,我的脑海里,却一直地紧紧地记住了一个民族的名字,就是在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聚居着一群能歌善舞的人。他们的歌舞,从来不受任何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侯,想跳就跳。

维吾尔族的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所以他们的服装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男袍称“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过去女子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今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戴绣有各种花纹的多帕(花帽)。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维吾尔族的少女,她们都是梳十多条发辫,因为她们全是以以长发为美的。但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产月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者。

我向往着,我一直,一直都是在向往着,我一直都在向往着维吾尔族的人民,能歌善舞,想跳就跳,不受任何限制。

我为祖国有一个这样的少数民族,而感到骄傲!!!

5 介绍维吾尔族的作文五百字以上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共有5百95万7千人,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维吾尔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

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

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食俗: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

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节庆: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6 介绍维吾尔族的作文

介绍维吾尔族的作文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盯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7 关于维吾尔族的风俗的作文500字

给你些维吾尔族风俗介绍的资料,自己组合吧——

服饰

男子穿长袍,称为"袷袢",右任斜领,无扣,腰系长带。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城市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男女喜戴绣花小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脱项链等作为装饰品。男女均喜着皮靴。

花帽

新疆花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均喜戴花帽。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缀纷而成。花帽的式样,花色不仅因民族而异,且有地域差别。不过各种花帽均具有精巧美观、绚丽多彩的特点,只看一眼也会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礼节

维吾尔族的礼节与宗教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动。

洗洁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爱清洁。他们洗睑用水壶浇洗,不用脸盆。喝茶、吃饭之前定要洗手。特别是吃"抓饭"时,饭前洗手显得更为重要。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珠,然后再行擦拭。洗涤餐具、也是一件一件冲洗,然后搁置起来,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类,洗后将口朝下搁置,使其自干。

禁忌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动物血和已死的畜禽。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不慎落地的饭屑,要拾起放在餐布上,不能将拾起的饭粒再放进共用的盘中;吃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擤鼻涕、吐痰等不文明的习惯。在饮食方面,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

文化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传世音乐作品。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女子舞姿轻盈优美,旋转快速多变;男子动作热烈奔放,强悍刚劲。传统保留节目有赛乃姆、刀郎舞、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婚礼舞、麦斯舞等,当代创作的摘葡萄舞、种瓜舞、新疆好、我的热瓦甫等舞蹈均为上乘之作。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民间群众娱乐形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或休闲时刻,人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杂技、魔术等,尽情狂欢。

8 关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作文怎么写

维吾尔族有特色的是他们的花帽。他们戴花帽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花帽。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鲁番花等。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感觉庄重、古朴、大方。吐鲁番花帽的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火红鲜艳、艳丽夺目。姑娘、妇女都很喜欢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的花帽。五瓣花帽,维吾尔语称为“白西塔拉多帕”。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

维吾尔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用天窗采光,屋里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食、玉米和大米为主。日常的食品有:烤饼、瓜果、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欢新疆维吾尔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6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