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结婚习俗是什么?

韩国的结婚习俗是什么?,第1张

韩国传统婚礼习俗和礼仪 1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所以有的时候本人结婚前并没有看到过对方。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2纳采 收到许婚书,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和“四柱”,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要举办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再送给新郎家。 注: ——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 ——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 ——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 3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和 “婚书”以及“封采”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 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注: ——纳币:婚姻时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 ——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 ——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 ——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 ——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 ——函: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4醮子礼 准新郎按着传统对两家的礼节活动结束后,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要早起床,如果有祠堂的话要先到那儿,如果没有的话要让父母坐定,郑重地给他们磕头。磕头结束后,新郎要跪在父母面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说要迎接新人(妻子)好好的认真生活,向父母的恩惠表示感谢,然后来到婚礼厅。 准新娘也要在举行结婚的当天早晨向父母磕头表示感谢,然后去婚礼厅。 5奠雁礼 新郎打理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娶媳妇”时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坐马匹去新娘家。新郎到达新娘家的大门前时,新娘家的代表出来迎接客人,把他们引入家里。 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 新郎把带来的大雁放在桌上,然后磕头两次。这时丈母娘出来端着大雁桌走进屋里。 大雁象征着白头偕老,表示一次结缘终生不变。过去用的是活的雁,现在使用的是木头做的雁。 注: ——奠雁礼:婚姻仪式的第一个程序,新郎送大雁的仪式叫奠雁礼。让人们学习大雁拥有的三种德: 第一:大雁代表一旦约定爱情就永远遵守。活着的时候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伙伴,决不会再找另一个伙伴。 第二:大雁飞的时候排着行列遵守上下的规矩,前面飞的大雁叫出声后面的大雁也会回应,表示尊重礼仪。 第三:大雁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借鉴大雁的这种习性,表示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优秀的业绩,永远多福的生活。 6交拜礼 新郎奠雁礼结束后,站在新娘家的大厅或者院子里已经准备好的大礼桌的婚礼厅东边。在屋里等待的新娘,从新郎进大门后开始在头上戴簇儿(也叫簇冠),为了喜庆的日子不让恶鬼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脸上还要贴上用红纸做的胭脂,眉心也要贴上一个,然后准备去婚礼厅。新郎和新娘在婚礼厅见面,相见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对拜,按着东方哲学宇宙观的阴阳原理,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新郎为阳,新娘为阴,尤其是在“冠婚祭礼”的大礼时,要用双倍的数量磕头,因此新娘向新郎拜两次,新郎回拜一次,新娘新郎再重复一次。 7合卺礼 交拜礼结束后合卺礼开始,新郎跪下新娘坐着,旁人在绕青丝、绕红丝的酒盏上斟酒,新娘弯腰揖礼。旁人把酒盏先端到大礼桌左边,再端到右边,然后才端到大礼桌上面给新郎,这时新郎要舔一舔酒再给新娘,最后把酒盏拿开。这时候的酒叫合欢酒,合卺礼结束后,客人们把放在大礼桌上的大枣、栗子都装在新郎的兜里,预示让小夫妻早生孩子。 8新婚之夜 在新娘家结束婚礼仪式后,到了晚上安排他们住的房间叫“新房”。他们过初夜时有一种风俗就是偷看新房。偷看新房的由来很多,其中一个是说:过去为了早点传宗接代,存在早婚的风俗,平时单相思新娘的人或者偷偷有交往的青年,在初夜时把新娘抢走,所以开始守护新房;还有一个说法是“好事多魔”,喜庆时怕恶鬼接近,因此守护新房。 9于归新行 在新娘家的婚姻仪式结束后,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后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这叫于归或者新行。于归日之前,新娘家准备送给婆家的大枣和肉之类的币帛饮食。新行时几乎所有的新娘都要坐上轿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小红豆、棉籽、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这表示赶走杂鬼的意思,这些风俗现在也能看到。 ——币帛饮食:新娘首次相见公公婆婆时在桌上摆的大枣等的饮食。 10币帛礼 从新娘家带来的饮食放在桌上,夫妻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礼,并介绍家人和亲戚的顺序。这时只有新娘给家人磕头,新郎则站在桌子旁边给新娘介绍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话会给他们另准备一桌,先给父母磕头后再给祖父祖母磕头,在给直系兄弟磕头后才会给叔叔以及家人磕头。

结婚给父母都磕三个头,一般

拜都

是拜

三拜

,磕头也是你男人的两个头天过年都是一般都是磕三个头,

指示标志

等,孝敬父母结婚的时候会把这三个头在礼拜三个那就可以了

 

说起来磕头,这可是一种大礼。受电视的耳濡目染,我们知道跪天跪地跪父母的原则,也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除了天地父母其他下跪好像都有侮辱人的嫌疑。其实我想到下跪一词就想到了扫墓。每逢过年或者是清明,给先人扫墓是需要诚诚恳恳行下跪之礼的。除了扫墓我对于下跪的记忆就是小时候过年的时候父母让我给爷爷奶奶下跪拜年,然后爷爷奶奶给红包。说跪天跪地跪父母,但是还从来没给父母行过跪拜大礼。

不,有一次跪过父母,那就是结婚的时候,给父母敬茶的时候是跪着的。那时候夫妻双方是跪着给父母敬茶,表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已经长大了,是该孝敬父母的时候了,婚礼的同时也算是父母心中的一种成人礼吧。

 

可是在有些地方,结婚不仅仅要给父母行跪拜之礼,还要给其他亲戚行跪拜之礼。对于当地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外地媳妇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比如朋友小李就遇到了有这样习俗的婆家,因为对方的坚持和自己的所谓的不体恤,那场婚礼无疾而终。

那天是他们的婚礼,小李跟老公给公婆敬完茶后,有人在正座前面放了一个大纸箱,然后一位年长者坐到了正位上,主持人就开始让他们行跪拜之礼,小李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谁,为什么要给他下跪?

丈夫说这是二伯,结婚给长辈行跪拜礼有红包拿,在丈夫的劝说下,在主持人的催促下,小李行了跪拜之礼,二伯笑呵呵地掏出了两百元钱放进了大纸箱。本以为这个环节就这么结束了,刚要走开主持人就拉住了小李指向人群说还没完成呢,小李一看,乖乖,人群早已经排了几十米长的队伍。

据老公说,这些都是一个老老爷爷下面的亲属,都是自己的长辈,甚至有些是小孩子,不过辈分大,不能光看年龄,辈分还是最重要的,这些人都要给跪的。小李一听不干了,说从小到大我只跪过天地、灶神还有自己的父母,因为我是女孩不能扫墓,连自己的祖宗都没跪过,到了你们这里先别说要给他们跪,光这差不多两百人我也得把头磕得头晕目眩。

 

排好队伍的众人一听都开始絮絮叨叨说这个媳妇不行,总之没有一句好话,丈夫也是被鼓动得气急败坏,大声责骂小李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你要入乡随俗,否则这婚事结不成了。小李一步不让说:你们这是陋习,都什么年代了还行跪拜大礼,你爸妈把你养大不容易我可以接受,可是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要跪你跪,我是不伺候,这婚我不结了。

小李摔下婚纱就走,她跳入了婚车,让司机带着她回家,开始司机不肯,说了半天,又给了几倍的包车钱,司机也是专门开车做生意的,有钱肯定会赚,就拉着她回了娘家。结果因为这件事情两家失去了喜结连理的机会。

 

我国东西广阔,南北绵长,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我们要懂得入乡随俗,能够忍受的就适当忍了,可是有些习俗是难以令外人接受的,也不必强人所难。现在结婚都是小两口的事情,真的没必要非得一板一眼按照习俗来。现在的婚礼几乎已经是西式婚礼或者中西结合的,甚至有很多人不举行婚礼而旅游结婚。

作为父辈要看明白,想通透,采用什么形式的婚礼,是否按照传统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形式好了自己高兴、自己满意。可是结婚的主角是小两口,需要满意的是他们,只要他们高兴了以后小两口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否则落人口实落人口实把儿子的婚姻都搅黄了,那就更加不值得了。

 

1、结婚的时候向父母行跪拜礼是古代的结婚仪式,现代结婚若是也要走这个流程,那么跪拜的时候根据当地风俗来就可以了,一般是就拜一下就可以啦。

2、当然人间有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不过拜三次的对象一般是指逝去的亲人,而跪拜磕头的数量通常是三下,这三下所代表的的含义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因此还在世的亲人行跪拜礼的话一般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了,另外四次的话是因为数字不吉利。

二、对父母三叩首的意思

一种表示尊重和感谢的礼仪。

1、在新人结婚的时候一般会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流程,这三个流程就是古代结婚的风俗流程。

2、婚礼时的三拜也叫拜天地。第一拜的是天和地。是天地孕育了万物,所以天地是最大的。第二拜的是父母亲。因为是父母养育了你。第三拜是夫妻对拜,意思就是两人之后要相敬如宾。

习俗:

1、一般给长辈磕头,最好是爷爷奶奶辈的,且不能多磕,会折寿。

2、 磕头是手掌触地,不需要正反,头必须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给神佛磕头时,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可以鞠躬。你有司仪的话,可以安排司仪插 入一个鞠躬的片段,说一大段感恩的话,然后提醒新人像父母鞠躬什么的。我看一个朋友的婚礼上就是这样的。当然也有不鞠躬,改为敬茶的,夸张点的就是喊口号,要孝敬爸妈什么的。

结婚给亲属磕头这是一种礼节,这种礼节随各地风俗习惯而定。在北方某地,一般是先族人后亲戚,先辈分高的后辈分低的。就家族而言,如先爷爷,奶奶,伯父母,叔父母,爸妈依次类推。亲戚也是如此。但是,这些受拜的人要给红包的。红包大小有的家族内部有约定,有的随自己的心情!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767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