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子出嫁为何要补贴巨额嫁妆,甚至担负男方无尽索取?

印度女子出嫁为何要补贴巨额嫁妆,甚至担负男方无尽索取?,第1张

近几年来,"彩礼"这一话题,频频被人提起,尤其在农村地区,面对高额的婚礼费用和彩礼,让很多男方家庭苦不堪言,与之对应的"嫁妆"却很少被人提起。在我国男多女少的局面下,"嫁妆"的作用弱化了不少,或者说相对于数额较高的彩礼,"嫁妆"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可在印度地区,男女双方结婚,即便女方倾家荡产,也要给女儿准备一份像样的嫁妆。相对我国,这的确像一种"迷惑行为"。

男方竟在家中坐享其成,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映射的是印度女性地位的低下,尤其面对种姓制度,为了提升家庭阶级,让女儿嫁入所谓的"高门第",很多家庭才出此下策,选择以高额的嫁妆,将女儿送入其中。

即便现在,这种现象还能看到,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种姓制度下,女性地位的低下

印度至今流行种姓制度,国民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达利特,等级从高到低。有了阶级的出现,在社会待遇上,各个种姓自然不尽相同。高种姓社会待遇普遍优良,无论是教育、生活水平都高于他姓。

而处于最底层的达利特,甚至被称为"贱民",连基本的生存资格都没有。走在路上,遇到高种姓的人们,必须让路,而这种环境,会一代一代的传给他们的孩子,让整个家族,生生世世处在低种姓的悲哀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必须实现种姓跨越,形成由低到高的转变。

为了成为高种姓,许多印度人在自己死后,将骨灰撒入恒河水,以此象征心灵的圣洁,改变家族名声,可这样的过程实在艰难,还有另外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将女儿嫁给高种姓,这样一来,两家互通,身份地位也就一样了。

所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许多家庭不惜搭上巨额嫁妆,将女儿花钱"送给"高种姓。可这样的婚姻,从来不曾征求过女方的同意,她们,更像是一张进入高种姓的入场券。许多家庭掏不出这么多的钱,不惜向银行贷款,可见这样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深化程度。

另外,印度攀比之风十分盛行,家家户户比来比去,你嫁妆里面有一辆小汽车,那我女儿嫁出去,就必须有一辆更厉害的车。尤其邻里之间,闲话不断,多多少少也从侧面推动了"巨额嫁妆"的现象。

高种姓借机敛财,加剧了"巨额嫁妆"的程度

高种姓的人也不傻,他们心中清楚,这些家庭到底想要什么,为了利益最大化,男方开价都不低。尤其是出身越好、阶层越高的男性,越有"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房、车一应俱全,甚至婚礼的费用,也要由女方包揽。

除此外,有些奇葩的男方家庭,对于女方实在是折磨,前面说过,印度社会喜欢攀比,这种风气自然也感染了高种姓,在他们眼中,嫁妆不再是促进婚姻关系的良性因素,反而成为了突显身份地位的一个项目。

他们以嫁妆的数额,作为衡量自身综合魅力的尺码,最终,精英阶层将嫁妆数额越抬越高,普通民众为了实现阶级跨越,只能勒紧裤腰带,拼了命的追赶,形成了盛行的高嫁妆之风。

现实更加魔幻,前些年印度曝出一起多人死亡命案,就与"巨额嫁妆"有关,一个高种姓男子,觊觎迎娶女方的财产,迎娶一人便设法害死,接连杀害了好几位女性,最终敛财无数,直到案子被破,才现出真实面目。

这样畸形的婚嫁关系,早已违背了婚姻的初衷,从婆罗门到最低级,上行下效,社会终会迎来最严重的后果。

男尊女卑传统下,悲惨的女性人生

前些年大火了一部**,名叫《神秘巨星》,讲述了一位14岁的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中,印度男性对女性的恶劣态度随处可见,比如,尹希娅被检测出是女孩后,父亲就要求母亲打掉她;因为饭菜不可口,父亲对尹希娅的母亲大打出手;包办婚姻等等。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印度几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渗透。他们认为女性是卑贱的,在婚姻中,必须以财产来提高地位。

经统计,在2010年,因为嫁妆问题,导致女性受害的人数高达8000人,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男方嫌女方给的嫁妆不够或者不满意。

时至今日,在男女平等思想日益深化的当下,"巨额嫁妆"必然会成为时代前进中,被抛弃的产物,只是在印度,就不好说了。

不是所有印度人不能和贱民结婚,而是不同等级的人是不能通婚的。

在印度的社会被分为严格的等级,称为种姓制度,被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

这是由于当年雅利安人占领了印度,强行把印度分为五个种姓,婆罗门是站在顶端的阶层,主要由雅利安人,僧侣和原本的贵族组成;

刹帝利是当地的暴力机关,主管着军队,警察系统,来保证婆罗门的安全;舍则是商人,他们可以经商,但要纳贡税收,供给贵族;

首陀罗则是平民百姓,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最惨的就是贱民了,他们在社会上无处可依,没有人管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整天无所事事,死了往恒河里面一扔就完事儿了。

以前这个种姓制度被法律严格规定,现在废除了。但人们依然沿袭着种姓规定的习惯,不同种姓之间不准通婚,否则就会被同种姓的人排斥,导致种姓跌落。

几乎没有种姓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这种制度,保证了贵族永远是贵族,贱民永远是贱民,穷人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印度人,沉溺于的文化,寄希望于神,希望恒河神下能给与重生的希望,投胎到高种姓的去。

  在古代,印度人举行婚礼时,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加,包括双方的兄弟姐妹,直系亲属。而新娘和新郎的母亲更是在婚宴上承担重要任务。

  婚礼前奏

  在举行婚礼前几天,牧师要到新娘的家中诵读祈祷,祝福婚礼能顺利举行。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新娘的父母要举行一个小的典礼来欢迎新郎的家人和亲属。通常,新娘的母亲要赠送礼物给亲家母。但是这段时间是不允许新娘与新郎见面的,因为那样将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不幸。

  婚礼装束

  虽然印度各地对婚礼服装样式和颜色各有不同要求,但是大多数时候新娘都是穿金边的红色和白色婚纱。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红色象征生活富裕和人丁兴旺。新娘要佩带很多黄金首饰和珠宝等。新郎一般穿白色衣服,上衣是宽松的镶金边衬衣,下衣穿宽松的裤子或围裙式的布裙。在印度北方,新郎还要头戴精致的头巾和一串串的花朵,几乎把新郎的脸都遮住了,但是在印度南部,新郎头上则不佩戴任何装饰。新娘的脖子上挂着用玫瑰花和金盏草编成的大花环,一直垂到膝盖。

  结婚典礼

  婚礼一般在由四根竿子支起来的帐篷(mandap)下举行。新郎由舅舅护送到婚礼帐篷。新郎则由伴郎和一名年轻女孩陪伴,女孩的任务是不断摇晃一个装了硬币的金属壶来使新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真个婚礼一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洗脚(kanyadaan),新娘的父母用牛奶和清水为这对新人洗脚,祝福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第二个部分是牵手(hastamelap),新娘的右手被放到新郎的右手中,牧师诵读完圣经,在新郎和新娘的肩头缠绕24圈白布,象征他们的结合。然后,在帐篷中央点燃一小堆火焰,新娘的兄弟或表兄,表弟带领新娘和新郎围绕火焰走数圈(至于具体走多少圈,不同地区有各自的规定)。另外,新娘和新郎的手中必须拿着大米,燕麦,树叶等,象征着财富,健康,繁荣和幸福。最后,新郎的兄弟们向新人抛洒玫瑰花瓣以驱除邪恶。典礼仪式过后,新娘要喂新郎满满五口印度糖果吃,说明照顾丈夫和给全家做饭是她应尽的义务。然后新郎再同样喂新娘糖果,说明供养妻子和全家是丈夫的责任。双方的亲戚给新人额头点上红点,并向他们抛洒大米,祝愿他们能长久,幸福的生活。

  婚宴

  婚宴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宴会过后,开始了婚礼的高潮,因为这时大家开始陆续离开,而新娘也要借机大哭一场,这其中既饱含新婚的喜悦与羞涩又不乏对娘家的眷恋与依依不舍,从此新娘将与她的丈夫一起开始他们的生活了。

本来,如此稀缺的印度女子应该是“世上珍品、百万宝贝”,男子要想娶到媳妇,必然要费尽心思,送上厚重的彩礼,妻子过门后更应百般珍爱。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在印度,结婚时,女方反而给男方价值不菲的嫁妆,男方甚至理直气壮地向女方索要财物!如果没有嫁妆,或嫁妆达不到男方的要求,那么必定成为被耻笑、侮辱、虐待和欺凌的对象,甚至发展到被迫害致死的地步。

2003年5月20日,印度北方一个小村中,22岁的女人巴比塔和她年仅一岁的女儿因嫁妆纠纷被夫家活活烧死。巴比塔婚后,夫家一直嫌她带来的嫁妆少。

为此,父亲东拼西凑借了5万卢比给她,但男方并不满足,又要追加一辆三轮摩托车。可三轮摩托车的价格至少10万卢比,巴比塔家根本买不起。这种有关嫁妆的惨剧几乎每天上演。不少家庭为了能使女儿嫁出去,且婚后不受夫家刁难,只好到处筹钱,最后落得倾家荡产。

开国总理尼赫鲁曾深恶痛绝地说:“嫁妆是邪恶的,是文明进步的障碍。”他在1961年力主通过《反嫁妆法》。但此陋习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随着近年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嫁妆的价码水涨船高,婚礼的奢华程度与日俱增,普通印度家庭十几万、几十万人民币的花销很平常,已经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时至今日,藐视婚姻法的仍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拉贾斯坦邦等地一些封建落后的农村,每逢4月底的“阿卡蒂节”,就有人给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上千名儿童举行集体婚礼,绝大多数“新娘”、“新郞”对婚姻一无所知,更有不少是在父母的怀里完成婚礼仪式的,有的在吃奶,有的在吮吸手指,还有的在大声啼哭。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岁和18岁 ,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之一是童婚比较廉价;其次,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

研究结果表明,受童婚影响的不仅是16~17岁的青春期少女,还有大量14~15岁年龄更小的女孩。印度政府虽然在法律中规定了结婚年龄,但却没有相应的执法措施,对违法者最多只是处以15天的拘役和1000卢比的罚款。印度童婚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在印度,尚无法律形式上的结婚登记制度,童婚可以或隐瞒新郎新娘的年龄,或暗地举行仪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7020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