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小伙和80岁老太结婚,老太婚礼去世,结果怎样了?

22岁小伙和80岁老太结婚,老太婚礼去世,结果怎样了?,第1张

题主这个问题让老实的读书君费了好大劲儿去查资料,而且结果还十分不理想;完全没有找到稍微可信的正规媒体有关“22岁小伙娶80岁老太太”的报道。

网络上写这个故事的,只有零星的几个自媒体账号,而且从文章质量和排版上来看,至少读书君自己看起来觉得不怎么靠谱

 

由于题主所问的这个事情传播度并不太广,所以我们先来把这个故事的脉络梳理一下。

01 22岁小伙和80老太太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以下仅为网络配图)

这个故事的梗概大致上是这样的:

话说一个22岁的小伙子,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

双方通过不断的接触,互相加深了解。

于是在偶然又必然的条件下,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小伙子对老太太爱的地陷天塌。

老太太也是余生非小伙子不嫁。

 这真是:

二十新郎八十娘,苍苍白发对小郎。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坐海棠。

然而!

这两个“真心相爱”的人,注定要跟所有故事里的“真爱”一样,要遭受家人的反对,世人的不理解,家里养的旺财的嫉妒……

但是!

他们最终还是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勇于冲破世俗眼光的藩篱,坚决勇敢的走到一起!

只不过这个故事的“反转”来的太过猝不及防,竟然让老太太死在了婚礼上,不得不说,这一点上来说,这故事还是有点创新意义的。

反正简单点说,故事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小伙子和一个老太太相恋,两人最终冲破层层阻力又走到了一起,可是结婚当天的时候,老太太由于太过高兴,直接去见了上帝。

02 为啥读书君一直称这事儿为“故事”?

因为北岛有句诗歌写的很好: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读书君在网络上进行了大量的搜索对比,除了一些自媒体闪烁其辞的文章,关于此事连一个靠谱点的新闻报道都没发现。

这么好的新闻素材,国内的新闻媒体居然没有任何的相关报道,这真的让读书君很难相信是现实中发生过的。这个故事之中只有模糊的人物,关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完全让读书君找不到一点可以往下查的线索。

毕竟,凡事最好讲证据,没证据符合情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但这个故事没有时间地方的证据,新闻媒体不报道也不符合情理

也有几个自媒体说,这事儿是发生在国外的。

但国外的小伙就有这么生性吗?

03 国外的老妻少夫多吗?

说起国外的话。

老妻少夫的事情…好像真挺多的。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总统夫人布丽吉特,就是典型的“老妻少夫”

总统夫人布丽吉特比马克龙大了足足24岁。

据说马克龙在15岁时,39岁的布丽吉特在他所在的高中当教师,教授马克龙戏剧。

而马克龙就是在那个时候,对自己的老师布丽吉特产生了异样的感情。

然而,这个时候的布丽吉特不但有丈夫,还有三个孩子。

但是!

年轻的马克龙先生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他依然选择坚定不移的遵从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爱情。

而且他这一坚持,就是12年。

到了2007年的时候,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终于冲破了层层阻隔,走到了一起!

这里插一句:网上不少人说马克龙是贪图布丽吉特家的钱财和势力,才对她穷追不舍得。

这其实非常可笑,因为布丽吉特的家庭出身虽然比马克龙好,但她家族的企业资产还不到200万欧元,员工也不过才几十个人。

这种实力在法国,连个“富豪”的称号都很难抢到,更别提左右法国大选了

因此马克龙对布丽吉特的追求,在我们中国的价值观里虽然很“欠抽”,但真爱的成分含量应该是没掺水的。

而且马克龙是国际知名的“宠妻狂魔”,他从2007年和布丽吉特结婚至今,一直以对妻子的呵护有加闻名。为了妻子布丽吉特,他甚至还跟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开怼”过

因此,马克龙和布丽吉特虽然年纪相差了24岁,但是他跟布丽吉特的爱情还是值得信任的。

连向来以“浪漫”出名的法国的总统都对“老妻少夫”这么痴迷,国外对“老妻少夫”的容忍度,也算可见一斑了。

可是,关于22岁小伙娶80岁老太太的新闻,也没有发现什么可靠的线索。

所以说,题主所问的这个事儿,十有八九是子虚乌有的了。

当然,如果小伙伴们谁有翔实的资料,也可以给读书君提供一下线索,让读书君开开眼界也是极好的。

结语

其实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事情,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的极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由于长期男权文化的影响,目前的社会对老夫少妻这种自古以来就普遍的现象容忍度比较高,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老妻少夫这种当代才发生较多的现象,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理解和信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权的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逐渐从肤浅年龄外貌,逐渐向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契合发展。

22岁的小伙恋上80岁老太太,虽然现在只能当一个故事,但是难保有一天不会真的出现在大家眼前。

毕竟爱情这种事,谁说的准呢?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关注我,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与知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惠能《菩提偈》

佛教思想令人身心豁达,每当走入寺庙,都会让我们有别样的心境。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是我国的重要宗教。至今为止,我们普遍认为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地,如今佛教的信徒也遍布世界各地。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我们更是将儒道释三者合一,佛教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如今,我们所说的“因果、世界”等,都是佛教用语。此外,有很多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都有佛教的身影。佛教告诫我们要追寻内心的平静,感悟心学,学会找学,会解决烦恼,超越一切的生死束缚和苦难。

在佛教中,弥勒佛被认为是释迦摩尼的接班者,弥勒佛到中国之后非常受大家的喜爱。弥勒佛是胖乎乎很可爱的形象,看着弥勒佛一脸笑容,憨态可掬,令人身心愉悦。

如今,我们看到的弥勒佛的形象,其实是以中国布袋和尚为原型。弥勒佛的形象告诉众人,一定要知足常乐,笑口常开,学会包容,就能够化解很多的难事。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浙江,就已有了弥勒佛的形象。当时弥勒佛不仅受到僧人的追捧,很多文人墨客也都非常信奉弥勒佛。唐朝时期,不少人也会将弥勒佛写进自己的诗句,来表达对弥勒佛的敬重以及对净土世界的向往。弥勒佛的形象憨态可掬,令人心情愉悦。现实中也有一个人,因为长相酷似弥勒佛而走红。

这个男人身体圆润,身宽体胖,长相很喜庆,加之他的一身打扮,与我们敬重的弥勒佛非常相像。

男子的这种长相以及打扮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没想到他却成为了赚钱的机器。据悉,曾有一位富婆看中了这个男子,就将其带回到自己的公司,随后富婆将男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并且将其打扮成弥勒佛的样子,去参加各种商业演出,在此之后,这位男子开始慢慢走红,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找到男子,这使得他一下子有了名气。

由此可见,男子因为长相与弥勒佛相像,后来被被一富婆发现了商机,并包装他大力捧红,随后成为了网络红人。男子起初确实因为自己的形象,获得了一些酬劳,可这位男子只是单纯地依靠自己的长相,进行商业活动,未免有些让人审美疲劳。看到男子没有过人的技艺,渐渐使人们厌倦了他的样子。

由于男子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多,曝光度直线上升,但却加速了众人厌倦他的速度,最终公司放弃与这位男子合作。

这位男子长相与弥勒佛相像,原本是一件好事,他也可以用自己的长相收获众人的喜欢,可是男子及公司急于求成,过度压榨男子的商业价值,这种只想赚快钱的方式,却并不能够长久。一个人的外在固然重要,可是外在之余,没有实质的内涵,终究会被大众所抛弃。

如今有很多人走红于网络,他们大多数只是因为某个瞬间、某个作品而走红,这些不足以支持他们能够持续走下去。一味的想要赚快钱,这种光芒来得快、去得更快。如若不想做昙花一现的网红,就应该修炼自己的内功,有内在,才是长远发展的王道。一个人的外在即使再吸引人,也只是一副空皮囊,再吸引人的外表,也会让人审美疲劳。与其单纯的靠外表出圈,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

如今,网络红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网红很容易,因此便会纷纷踏入网红大圈。可殊不知,网红也会有自己的难处,众多网红每天压力也很大,如若无法提升自己的内在,网红也只能够被人抛弃。网络红人大多具有某项才艺,或者因为某个瞬间走红,可那些优质的网红大多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成长。网络可以让一个人快速走红,也会让一个人很快的被时代抛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偈一》

佛教思想令人身心豁达,弥勒佛的形象笑更是深入人心,令世人敬重,愿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有如此豁达的心境,对任何事不要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成功,终究走不长久。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雪花,这是我们对于遗传的一个叙述,同样的,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也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但是却有着极度相似的脸。比如一些影视明星的替身就有着与明星极度相似的脸,代替明星做一些危险的动作。

而就有这样一位小伙,他也有着一张独特的脸,而他的脸之所以独特,则是因为他的脸没有与某人相似,反而与传说中的神仙弥勒佛的脸相似无比,而这个小伙,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这张脸,被一位富婆给看上了,带回家“供养”成为一位网红,后来这位小伙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说起弥勒佛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大肚弥勒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形象让人感到亲切无比,让人想到他就不由的感到开心。然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最初的时候弥勒佛的形象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样子。弥勒佛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物,后来释迦牟尼出家后跟随他一起,成为了佛弟子,虽然名义上我们称他为弥勒佛,但是其实还是一尊菩萨。

弥勒佛的最早的形象是在十六国时期,在云冈石窟就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一座弥勒佛像,为早期时候的一座石窟,弥勒佛穿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这就是神话中弥勒佛在兜率天上等待降生时候的场景。

而关于弥勒佛的第二个形象则是在北魏时期,这个时期弥勒佛的形象演变成为了禅定式,这个形象的演变来源于《弥勒下生经》,是说弥勒佛将要从兜率天上下生到人间,替释迦牟尼进行传教,所以这个时候弥勒佛的身份则从菩萨转变成为了未来佛。

而在唐末时期,出现了一位布袋和尚,这个和尚自称自己叫做“契此”,他的身体非常的胖,肚子非常的大。而在关于他的传说中,之所以将他叫做“布袋和尚”,正是因为他经常拿着自己的布袋进行化缘,但是他的布袋里不论装进了多少的东西,打开的话都是空的。并且也曾经有人问过布袋和尚的法号 ,但是他却用了一个偈语做了一个与布袋有关的巧妙的回答。

并且布袋和尚和人的交流中,常常的将佛法与现实连接起来,非常像一位得道高僧,后来到了五代时期,这位布袋和尚更是多次在雪窦寺上宣传佛法,后来,在他圆寂之后,人们信奉他为弥勒佛转世。所以在此之后,弥勒佛就被塑造成了布袋和尚这种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形象,并且这种形象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而在如今网络这样发达的时代,就有一个男子因为与弥勒佛的形象格外的相似,迅速的在网络上拥有了大量的粉丝,这样的吸粉能力真的是让其余的网红们看了只能感叹。

这位小伙凭借着自己的这张“神仙脸”迅速的吸粉的时候,他自己也被一位富婆看上了,并且把他带回了家进行供养,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位富婆是一名妥妥的佛教粉丝,但是真实的原因却是因为这位富婆看到了这个小伙“神仙脸”背后的商业价值,想要利用他赚取更多的价值罢了。

这位网红其实从商业的角度而言,靠着自己的形象赚钱其实无可厚非,然而按照佛家的说法而言,有因必有果,假如自己并不信佛,那么靠着佛教的人物形象来进行牟利,这不仅仅是对于佛教的一种亵渎,同时,这也是一种负能量的另类传播,不对吗?

丽娜张不仅是一位独立的律师,而且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经营着自己的化妆品生意,甚至多次参加过市长的竞选。

她很喜欢炫富,出入各种场合都穿着各种名牌,钱包里带着大量现金,坐的也是豪车,住的是别墅。

她的资产哪里来的呢?

都是她和前夫一分一分白手起家挣来的!

没钱的时候,原来她和前夫感情不错,自从两个人开始做生意,挣得钱越来越多,她丈夫开始学会了享受,并且出轨了。

这让她很气愤,和丈夫大吵了一架,迅速和丈夫离了婚。

离婚后的丽娜张也开始享受生活,出入穿金戴银,经常换男朋友,让她火起来的就是那条征婚广告。

她从2018年开始征婚,那个时候已经换了8个男友了!

尽管她已经将近60的高龄,她征婚的条件可真不低,来看一下她的征夫条件:

“年龄必须在25岁以下,长相帅气,身体强壮,身高一米八,有8块腹肌”

尽管条件如此苛刻,来应征的小伙竟然达到五万人次!

这个数字相当于泰国将近一半的未婚年轻男子都参加了该征婚活动。

最后还是一位25岁的小伙兰希脱颖而出,成功成为丽娜张的丈夫,两个人迅速领了结婚证。

两人结婚后,丽娜张带着小男友到处上节目秀恩爱,就连主持人都忍不住问她:“和这么年轻的小伙在一起,你身体受得了吗”

丽娜张说:我身体强壮得很,一晚上十来次没问题。

主持人又问兰希:能够娶到年龄这么大了大老婆,你父母怎么看呢?

兰希说:我父母都很喜欢她,觉得她是十分合适的儿媳人选。

兰希还在节目当场脱了自己上衣,露出八块腹肌,就连主持人也忍不住摸了一把。

两个人看似很幸福,不过丽娜张和兰希的这段婚姻持续的时间并不长,2个月后两个人就离婚了。

被问到离婚的原因时,兰希说:她要求太多了,每天让我给她跪拜,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辱骂和殴打自己,自己真的受不了了!

离婚后的丽娜张似乎不受任何影响,她给了兰希一笔分手费以后,两个人不再联系,也不再有交集。

而丽娜张继续征婚,寻找合适的丈夫,平均三四个月就要换一任,直到她遇到了第十四任丈夫。

这位丈夫不仅长相帅气,而且是一位乡村歌手,丽娜张被他深深吸引,开始觉得自己外形因为衰老而配不上他,甚至不惜去整容。

结果,丽娜张整容失败,她的第十四位丈夫也因为受不了她的各种怪癖,最后开着她价值5000万泰铢的豪车,离开了她!

这次感情真的让丽娜张很受伤害,她开始认为别人跟她在一起,并不是真的喜欢她,而是因为她有钱。

如果她没有钱,还有有年轻帅哥跟她吗?

不,一定不会!

想明白之后,丽娜张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暂时不考虑征婚了,一个人过也挺好了,何况自己年龄大了,需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经历过无数次结婚和离婚的丽娜张,终于醒悟了,她不再执着于婚姻感情,而是要过自己真正想要得生活。

不过,值得庆幸的事,虽然丽娜张交往过这么多丈夫,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丽娜张的财产并没有缩水。每段婚姻结束,丽娜张只不过给他们每人一笔分手费,然后就立即分开,不再联系!

那些想靠富婆上位或者打算趁机捞一笔的男人也该清醒了:一夜暴富并不是你靠有钱人就能实现的,别人的钱仍然是别人的,哪怕你和她结了婚,也不过是给她锦上添花!

最成功的路,从来不是套路和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地打拼!

关于丽娜张频繁征婚的事情,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讨论!

“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很多人都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李春平便将其践行的淋漓尽致。

曾经是劳改犯的他在出狱后傍上了比自己大30岁的富婆,并且在20年的时间里每天捐款7万,而后被评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帅气少年英气十足

1949年2月,李春平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李春平之父李家保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即使退伍了也依旧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所以李春平自小便带有很强的冲劲,行事果断干练,多少也被感染了一些军人的性格。

李春平的相貌英俊万分,这要得益于他的优秀基因。外婆是中法混血,带着法国血统的母亲将其遗传给了儿子;父亲是中国人,大眼睛、双眼皮和高鼻梁,一副帅气兵哥哥的标配也遗传给了儿子。

李春平高贵的气质,立体的五官,在那个年代不知道引得了多少女生暗自倾心。

因父亲工作的原因,李春平的童年基本是在搬家的过程中度过,直到1965年才彻底定居北京。

三年之后,李春平正式入伍,成为了昆明空军某部工程兵战士,又过了两年,成为了文工团的手风琴演奏员。直至1977年1月,因为手臂受伤不能演奏便前往北京**制片厂,担任保卫科干部。

一念之差,天翻地覆

按理说这样一个文艺细胞浓郁的优雅男士完全没有成为劳改犯的可能,但是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完全有道理。

李春平转入保卫科之后因无法再演奏自己心爱的手风琴而郁郁寡欢,在1977年3月的一天,李春平因和别人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到最后动手打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因李春平先行动手,并且对方伤势较重,判处李春平被入狱三年,派往天津市的汉沽茶淀北京青河农场进行劳改,同时撤销李春平的党员的身份,公职也一并撤除。

父亲李家保得知此事后认为儿子给李家丢了脸,也不愿意接受儿子成为罪犯的事实,在三年之间都没有探望过李春平。

从一个优秀的党员一下子沦为了阶下囚,这样天差地别的变化足以让一个人心神俱焚,但不幸中的万幸,李春平在劳改期间因疾病保外就医之时与部队文工团的独唱演员相识、相知并相恋。

这段仅持续了几个月的爱情虽然没能让两人喜结良缘,但毕竟给了李春平那段时间活下去的动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忘年恋夭折,北京首富诞生

1979年,李春平三年劳改期满,决定抛弃过去黑历史的他想要重新做人,但因犯罪前科而遭到各大公司的拒绝,便远赴英国留学。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仅持续了八个月,因为一次车祸无奈回国接受治疗。

几个月后,一位比李春平年长三十八岁的好莱坞女影星对文艺范的李春平一见倾心,并将其以自己儿子的身份带回了美国,九年之后结婚。

两人还没来得及共度余生,已经七十岁高龄的便在结婚未满一年时不幸离世。

三十二岁的李春平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但是却拥有了亡妻的巨额财产,在1991年以美籍华人的身份返回了祖国,成为了北京首富。

回国后的李春平开始投身于慈善事业,自1992年起便数十年如一日的进行着募捐事业,期间多次被媒体报道。一个拥有犯罪前科的罪犯知道回馈社会,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精神是各大媒体争先宣传报道的正能量。

投身慈善,殊荣满身

2006年,李春平在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中捐献高达一千万元人民币。

因在“健康援助进农家——红十字在行动”活动中的捐款慷慨,被红十字会授予“中国红十字慈善家”称号,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成立百年来授予称号的第一个人。新称号也彻底改变了从前“罪犯李春平”带给他的痛苦烙印。

2007年,李春平投资一千万元,以其姓名命名的博爱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同年李春平投资两千万元成立了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截止目前,他在全国各地累积捐献三亿三千多元人民币,平均每日捐款七万元。

2005年作家王春元描写李春平的人物传记小说《忏悔无门》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发行。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詹姆士评价李春平的感情故事不了解的人听起来更像是胡说八道,但是这事实他人确实无法复制,中国几百年也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了。

确实,李春平虽然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锒铛入狱,但是出狱之后的他却走上了人生巅峰,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幸运。之所以被命名为“忏悔无门”,也是暗喻了李春平因当年的冲动,付出了自己原本可以不一样的人生。

“忏悔”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本质回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会有一些悔不当初的事情。“忏悔”二字才是李春平真正的内心情感,是一种发自心灵的感慨。

外人大多想到的是李春平的“幸运”,而只有他自己想到的才是“忏悔”,身为男人,他更想的是自食其力的给家人撑起一片天空,但因为犯罪前科和没什么文化知识,只能委身于他人。所以他才选择了用做慈善来回馈社会、回报政府。

对待他的亡妻李春平几乎是只字不提,在面对记者媒体追问时他曾坦然表示——我曾经答应过她不将她作为谋利工具,她的私生活我也不会公之于众。

由此可见,李春平对待亡妻的感情并不是为了金钱而委身,他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2008年,新传记作品《真情李春平》正式出版,后被改编为电视剧《人间情缘》播出。

慈善是做好事,李春平从来也没有想过以做慈善为名来得到名声、洗刷黑历史,他自述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回报,只是想帮助更多的人,自己本来就是个大方慷慨的人。行善事、存好心的李春平对“百年慈善第一人”之殊荣完全当之无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641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