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诗句

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的诗句

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的诗句 1 求关于故乡风土人情的文章

过惯了上海这边的生活,翻动一下以前老家的老照片,还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曾经一出家门就要拜访的青山,如今也被花草装扮得花花绿绿,也许是因为去年在山下面挖出了宝贝,青山变成了风景区的缘故吧。如果要究其源,个人觉得与其说青山是一座山不如说青山是一座情山或者坟冢或者烽火台。

[center][/center] 小的时候村里的老人都说青山每到夜间都会有鬼影,而且鬼影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后来稍稍大一些,看了青山的一些记载,才知道明代的时候青山下面有一户穷人,家里出了的小家碧玉,后来一个秀才来游山时雨女孩一见钟情,但是秀才的父母就是反对,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最后没办法在青山双双跳崖殉情。到了现在,那殉情崖还在——只不过被历史的风雨磨得角棱全无了。

传承至今,许多有情人都喜欢到青山上驻足观望,到殉情崖除留下自己的足迹,曾经殉情岩上的了清晰的脚印便是见证;然而遗憾的是,去年过年没回家,给家里打电话时才知道,晚上有人挖宝,把殉情崖炸得稀烂,如今只剩下了碎石一对,似乎成了历史中的永恒。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青山殉情崖有了缺憾,才使得越来越多的恋人争相观望,也许大家都有这个心理吧——情山殉情崖,殉情崖已断;唯留殉情石,以供后人瞻——即将消失的东西总是最值得回味,虽然只剩了几块碎石头,也还是有着情山情节。

说青山是坟冢是因为青山确实有一个门,面朝南方,象征着紫气南来的祥和之。这个门我上小学的时候也见过,只不过是一道幽深的土门,由于大雨冲刷,里面已经尽堵满土了,连半个小孩的身位都没有,但是若是那个砖头扔下去,却要很久才能听到声音,所以有了墓门的说法。

四伯曾说过,以前他在青山上作猪獾时就睡在青山上的墓门里过,还说即使是大晴天的,墓门里面依然是很潮湿。我曾好几次试图钻到墓门里去看看,都被父母拦住了,他们说:“小孩子就往那里面钻不好!”我也只能作罢。

现在想来,墓门也应该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吧,即使不是盗墓贼,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也够它受的了。但是说来也奇怪,从青山上挖出宝贝的人却不是从墓门里进去的,而是从山顶打了个大洞,顺着绳子下去的。

究竟挖出了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青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主意。

如果说引人注意,在古代烽火台是最引人注意的了,因为烽火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信息传递的快慢。在距离青山100公里左右的地方还各有两座和青山差不多的山岗,由此我想到,这些山岗时烽火台——如果站到半山腰,可以看到许多瓦砾和青砖。

这些历史的印痕,有的变成了上山的小路,有的变成了山上的装饰品,有的被游人们踢来踢去,有的则一直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有朝一日的重见光明。许多古装电视剧上战争以前传递消息的烽火台上面还有一个类似城楼一样的点火坛,下面一般是一座山,与现在的青山相比,还是有几分相似的。

姑且不青山到底像什么了,暂时称之为一座土岗子。即使是这样一堆土岗子,在下面挖出宝贝之后还是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注意,有的学者甚至推测说它是乾隆皇帝女儿的墓,有的学者认为是秦始皇他二奶奶的灵山,有的认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普通官员的坟茔。

不管如何,现在的青山已经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四周的树木也禁止砍伐了,一年时间青山上绿意浓浓,花草不断,鸟语花香软人耳目。尤其是逢年过节时,家乡的父老乡亲开始喜欢带全家到青山上逛逛,到上面留个影什么的,他们似乎发现青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土岗子,开始变成了家乡的一处特色景致。

也许是家乡走味除了青山以外就没有其他山的缘故吧,我对青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果非要说出来——那便是乡情吧;因为青山在故乡实在是太显眼了,是故乡风土的一大杰出代表。[center][/center] 如果站到青山顶山环绕四周,映入眼帘的尽是北方标准的四合院居多,一户一户的挨着,就谢列兵一样整齐。

院子里一般都有一只狗狗,几只鸡鸭;由于现在流行外出打工,所以家里一般剩下的都是老人,他们三三两两的坐在门口边聊天,边拨玉米,打谷子,打毛衣。干的尽是些琐碎事。

但是在阳光下他们都显得那么安详自然,或许这就是农村的一道特色风景线吧,这一点城里时绝无仅有的。走进四合院,迎门墙,对联,炊烟。

便显得稀松平常了,但是对于我一个一直在外面的人来说,却是格外的新鲜。在梦里我都不知道回过多少次老家了。

也就因为这,我这个暑假一定要回家看看了,看看老家的风土,品品老家的人情。

[center][/center][/box]我的故乡之河流湖泊篇: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3·重阳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07543&postid=2894922&idwriter=0&key=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踏莎行 辛弃疾

夜月楼台,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

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

重阳节近多风雨。

4·中秋: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想想了~~头痛了~~~~还有很多的~~

5 描写家乡风土人情或风景名胜的文章

桂林山水百灵鸟的叫声真美啊,美得让你感觉不到你还在呼吸;百灵鸟的叫声真翠啊,翠的让你感觉不到其它的声音;百灵鸟的声音真甜啊,甜的让你即使嘴里喊一颗糖都是苦涩的。

桂林 桂林是最适合自助游的旅游胜地,它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桂林“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9度左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游览的好季节。桂林,无论是晨昏午夜,阴晴雨雾,景致变化无常。

美景层出不穷。 春天,是桂林最冷的天气,但平均气温也在摄氏8度左右,而且以晴日居多。

这时,北方还身披银装,桂林却已是一个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0度左右,有时也有沥沥春雨,寒风还不时侵入肌肤,但只要身着春装,带上比较御寒的风雨衣,也就能应付自如了。

你如果选择在春季旅游桂林,最好备好雨具。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集中在4、5、6、7月。

桂林全年降雨量为1900毫米,而夏季降雨量将近1000毫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有“雨桂林”之说。在雨雾烟岚之中观看桂林山水,更有飘飘若仙之感。

“漓江烟雨”更是世界一绝,如果来游桂林,没能领略“漓江烟雨”,是一大憾事。漓江两岸的青竹丛,碧翠如滴,浓荫作朵,长长的排成十里长廊,因此,“漓江翠竹”又是桂林夏季游的一绝。

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是桂林旅游的高峰季节。此时,天气晴朗,气温适人,波平如镜,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季节,江水澄澈,明净若镜,整个江底世界,清清楚楚的呈现在游人眼前,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顶上行”的神奇境界。

初冬的十月,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是桂林市的市花——桂花盛开的时节,金桂、银桂、四季桂、丹桂洒满枝头,迎风怒放,满城飘香,遍植数十万株桂树的桂林城又变成了一座花城。 桂林的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8度左右,很难见到大雪,在最冷的春节前后,到兴安县的猫儿山、市区边的尧山,在山顶间或可以欣赏到冬雪的景致。

6 介绍家乡风土人情

秦安小曲 原系牌子曲类的民间曲艺。

相传早期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末已达兴盛时期,主要流行于天水的秦安、清水一带。 小曲主要分花腔与老腔两大类。

花腔的词曲格式、演唱与演奏形式以及调式与陕西眉户十分相近,老腔明显地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小曲以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只唱无白;器乐主要以水子敲击节奏,以三弦随腔伴奏,既可演唱情节简单的散曲小段,又能演唱内容比较复杂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小曲在秦安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沧桑岁月,500多年来,它记载和传唱着成纪人的情怀和心声,见证着高原小城的喜怒哀乐和今昔变迁可以说小曲造就了秦安温文尔雅的独特性格,提升了小城的文化品位,它是秦安人的一部心灵史 小曲的诞生,与一个曾是三甲进士的秦安文人休戚相关,这个人就是官至山东,河南巡抚副都御史,墨传四海的胡缵宗。

《甘肃新通志》载,明弘治二年(1499年),胡缵宗在他19岁时首创“四六越调”《玉腕托帕》,成为秦安小曲的开山鼻祖 文士秀才的垂青,让秦安小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出尽了风头。清代张思诚创作的《小登科》,《昭君出番》,李文赞创作的《闺怨》、《想情郎》等,都是当时红了又红的剧目。

秦安小曲还有一种不同于上面所述这些“老调”的流派,叫“花调”,是清末由陕西传人秦安的,俗称“土眉户”。它融进了秦安方言和当地民歌的曲调,适宜抒情,不强调剧情,所以更像是秦安的民歌,流行在村头道口,是普通老百姓抒唱悲欢,传情达意的喉嗓 文艺专家们也认为秦安小曲“音调高而不炸,节奏紧而不急,变化多而不乱,起迭繁而不硬”,旋律迂回,一波三叹,色彩明朗,极尽灵巧。

解放后,小曲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保护和挖掘。许多秦安艺人尝试着创新小曲,1979年成功移植《梁山伯与祝英台》,使秦安小曲搬上了兰州、天水的戏曲舞台,此后陆续移植的《楼台会》,《双蜀记》等,进一步提升了秦安小曲的艺术品味。

2003年11月,由曹锐等人编导的现代小曲剧《莺莺拷红》,《村官浪漫曲》,《生曰》,《情系学子》等在兰州;天水、秦安巡回演出,在全省的小戏小品调演中不断夺魁拆桂,在特色文化大省宣传周中唱了主角,唱出了秦安小曲与时俱进,呕歌主旋律的时代强音,如今,秦安小曲已经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剧作家,编导和演职人员队伍,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成功积累,并出版发行了《秦安小曲集成》天水乡村婚俗 天水旧时婚姻有男女合八字、看亲、定婚、谢恩、追节、讨茶、拜堂、闹房、回门、转三之俗套。 建国后,乡村男女到法定岁数,一般是自愿找对象。

经介绍人说合,双方同意后择日定婚。男方送女方简单的成双的礼物和衣服,并在女方家举行宴会商定结婚吉日。

再办结婚证,办置结婚用品,收拾新房,墙上贴喜字,门口贴喜联。个别县乡请来民乐吹打助兴。

给介绍人送烟酒以示道谢。女方准备陪嫁,男方则给女方送一定的彩礼。

结婚之日,男方来人接新娘,还要给守新娘者给小费。娘家人和邀请参加婚礼之亲友,从女方处车载至男方家,看新房。

家宴多为自设,仪式由司仪主持,新郎新娘穿礼服待客,给客人斟敬喜酒。偶有恶作剧者在酒席上取闹,将两亲家脸用黑墨涂如包公,引宾客发笑。

夜晚还要闹新房,待客人散尽,撒帐图喜庆之物。结婚第三天女方要转娘家,续度蜜月。

操办结婚喜事总称“红干事”。武山旋鼓 俗称“羊皮鼓”、“点高山”,流传于武山一带。

鼓面以铁圈蒙上羊皮而成,形如团扇,皮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敲击鼓面,并震动铁环作响。表演时,由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拿鼓鞭,或击打鼓心,或环敲鼓边,边敲边舞。

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旋转自如。表演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

旋鼓表演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联欢,直到五月端阳节方结束,现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它曾在西交会和中国艺术节等大型艺术表演中屡展西部风姿。

天水的朝山会与打夹板 天水古有的朝山会实质上形同民间庆典,而打夹板是祭神古乐的延续。清嘉庆年间,因为祭罗玉河水神,朝山会才于每年正月初九确定下来,规模越来越大。

打夹板是今天伏羲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传统节目,成为一组全省乃至全国古老又独特的舞乐。夹板用红椿或槐木制成。

天水朝山会所用的夹板约有一尺五寸长。正月初九这天,打夹板人一身古趣服装,头戴“一把抓”的小帽,身穿青色大襟长布衫,腰系蓝布带,压着一面揭起的衫角,裤腿扎绑,脚登青布鞋。

打夹板过程中,附有旋转的舞技,具有刚劲的秦风,噼啪作响的夹板谐伴鼓、钹、锣、箫、唢呐等民族吹打,更显得粗犷肃穆,表现出深遂悠远的古风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秦安县第一中学,容纳学生4500人。

秦安县第二中学,容纳学生3600人;

秦安县第五中学,可容纳学生3600人。

秦安县第三中学,容纳学生3600人。

秦安县第四中学,建成后容纳学生3600人。

秦安县民办民生高级中学,在校学生2100人。

兴国中学,服务人口44434人。

郑川中学, 服务人口25644人。

西川中学,王湾中学, 服务人口31994人。

云山中学。云山张沟中学,服务人口20980人。

千户中学。 服务人口27044人。

王窑中学。罐岭中学, 服务人口23375人。

刘坪中学。 服务人口21660人。

王甫中学。郭集中学,服务人口29486人。

王尹中学。革堡中学, 服务人口29195人。

莲花中学。好地中学,服务人口37578人。

五营中学。 服务人口34136人。

安伏中学。麻湾中学、位峰中学,服务人口36717人。

陇城中学。陇城张沟附中, 服务人口31578人。

魏店中学。梨树中学, 服务人口32243人。

郭嘉中学。寺咀中学、槐川中学、吊湾中学、月阳中学, 服务人口46170人。

叶堡中学。阳兀附中、三棵树中学, 服务人口31631人。

中山中学。缑湾中学, 服务人口37040人。

兴丰中学。服务人口26373人。

秦安小曲原系牌子曲类的民间曲艺。相传早期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末已达兴盛时期,主要流行于天水的秦安、清水一带。

小曲主要分花腔与老腔两大类。花腔的词曲格式、演唱与演奏形式以及调式与陕西眉户十分相近,老腔明显地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小曲以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只唱无白;器乐主要以水子敲击节奏,以三弦随腔伴奏,既可演唱情节简单的散曲小段,又能演唱内容比较复杂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小曲在秦安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沧桑岁月,500多年来,它记载和传唱着成纪人的情怀和心声,见证着高原小城的喜怒哀乐和今昔变迁.可以说小曲造就了秦安温文尔雅的独特性格,提升了小城的文化品位,它是秦安人的一部心灵史.

小曲的诞生,与一个曾是三甲进士的秦安文人休戚相关,这个人就是官至山东,河南巡抚副都御史,墨传四海的胡缵宗。《甘肃新通志》载,明弘治二年(1499年),胡缵宗在他19岁时首创“四六越调”《玉腕托帕》,成为秦安小曲的开山鼻祖.

文士秀才的垂青,让秦安小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出尽了风头。清代张思诚创作的《小登科》,《昭君出番》,李文赞创作的《闺怨》、《想情郎》等,都是当时红了又红的剧目。秦安小曲还有一种不同于上面所述这些“老调”的流派,叫“花调”,是清末由陕西传人秦安的,俗称“土眉户”。它融进了秦安方言和当地民歌的曲调,适宜抒情,不强调剧情,所以更像是秦安的民歌,流行在村头道口,是普通老百姓抒唱悲欢,传情达意的喉嗓.

文艺专家们也认为秦安小曲“音调高而不炸,节奏紧而不急,变化多而不乱,起迭繁而不硬”,旋律迂回,一波三叹,色彩明朗,极尽灵巧。

解放后,小曲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保护和挖掘。许多秦安艺人尝试着创新小曲,1979年成功移植《梁山伯与祝英台》,使秦安小曲搬上了兰州、天水的戏曲舞台,此后陆续移植的《楼台会》,《双蜀记》等,进一步提升了秦安小曲的艺术品味。2003年11月,由曹锐等人编导的现代小曲剧《莺莺拷红》,《村官浪漫曲》,《生曰》,《情系学子》等在兰州;天水、秦安巡回演出,在全省的小戏小品调演中不断夺魁拆桂,在特色文化大省宣传周中唱了主角,唱出了秦安小曲与时俱进,呕歌主旋律的时代强音,如今,秦安小曲已经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剧作家,编导和演职人员队伍,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成功积累,并出版发行了《秦安小曲集成》.天水乡村婚俗天水旧时婚姻有男女合八字、看亲、定婚、谢恩、追节、讨茶、拜堂、闹房、回门、转三之俗套。

建国后,乡村男女到法定岁数,一般是自愿找对象。经介绍人说合,双方同意后择日定婚。男方送女方简单的成双的礼物和衣服,并在女方家举行宴会商定结婚吉日。再办结婚证,办置结婚用品,收拾新房,墙上贴喜字,门口贴喜联。个别县乡请来民乐吹打助兴。给介绍人送烟酒以示道谢。女方准备陪嫁,男方则给女方送一定的彩礼。

结婚之日,男方来人接新娘,还要给守新娘者给小费。娘家人和邀请参加婚礼之亲友,从女方处车载至男方家,看新房。家宴多为自设,仪式由司仪主持,新郎新娘穿礼服待客,给客人斟敬喜酒。偶有恶作剧者在酒席上取闹,将两亲家脸用黑墨涂如包公,引宾客发笑。夜晚还要闹新房,待客人散尽,撒帐图喜庆之物。结婚第三天女方要转娘家,续度蜜月。操办结婚喜事总称“红干事”。武山旋鼓俗称“羊皮鼓”、“点高山”,流传于武山一带。鼓面以铁圈蒙上羊皮而成,形如团扇,皮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敲击鼓面,并震动铁环作响。表演时,由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拿鼓鞭,或击打鼓心,或环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旋转自如。表演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旋鼓表演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联欢,直到五月端阳节方结束,现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它曾在西交会和中国艺术节等大型艺术表演中屡展西部风姿。天水的朝山会与打夹板天水古有的朝山会实质上形同民间庆典,而打夹板是祭神古乐的延续。清嘉庆年间,因为祭罗玉河水神,朝山会才于每年正月初九确定下来,规模越来越大。

打夹板是今天伏羲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传统节目,成为一组全省乃至全国古老又独特的舞乐。夹板用红椿或槐木制成。天水朝山会所用的夹板约有一尺五寸长。正月初九这天,打夹板人一身古趣服装,头戴“一把抓”的小帽,身穿青色大襟长布衫,腰系蓝布带,压着一面揭起的衫角,裤腿扎绑,脚登青布鞋。打夹板过程中,附有旋转的舞技,具有刚劲的秦风,噼啪作响的夹板谐伴鼓、钹、锣、箫、唢呐等民族吹打,更显得粗犷肃穆,表现出深遂悠远的古风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驾车路线:全程约8969公里

起点:秦安县

1天水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青年路行驶140米,右转进入环城西路

2) 沿环城西路行驶210米,左转进入成纪大道

3) 沿成纪大道行驶650米,直行进入成纪大道

4) 沿成纪大道行驶250米,左转

5) 行驶2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泰安互通立交

2沿泰安互通立交行驶380米,过秦安互通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天巉公路

3沿天巉公路行驶353公里,直行进入天巉二级公路

4沿天巉二级公路行驶16公里,朝天水市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天水北出口互通立交

5沿天水北出口互通立交行驶790米,左转进入泰山路

6沿泰山路行驶50米,过右侧的信誉商行约270米后,右转进入成纪大道西路

7沿成纪大道西路行驶390米,过右侧的森美购物广场天水成纪店,直行进入成纪大道东路

8沿成纪大道东路行驶110米,直行进入成纪大道西路

9沿成纪大道西路行驶26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瀛池路

10沿瀛池路行驶980米,右转进入赤峪路

11沿赤峪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赤峪路

12沿赤峪路行驶96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13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28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7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174公里,朝康县/陇南/G8513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6沿匝道行驶90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平绵高速公路

17沿平绵高速公路行驶880公里,朝陇南/广元/G75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9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3401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20沿匝道行驶520米,直行进入遂西高速公路

21沿遂西高速公路行驶634公里,朝G93/绵阳/重庆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2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公路

23沿成渝环线高速公路行驶328公里,朝安岳/内江/安居/遂内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遂内高速公路

24沿遂内高速公路行驶760米,过复兴互通,直行进入遂内高速公路

25沿遂内高速公路行驶1199公里,直行进入渝昆高速公路

26沿渝昆高速公路行驶172公里,朝泸州/成都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万家互通

27沿万家互通行驶12公里,过万家互通约350米后,直行进入成泸高速公路

28沿成泸高速公路行驶324公里,在富顺/代寺/S305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9沿匝道行驶760米,直行

30自贡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S305

2) 沿S305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南环路

3) 沿南环路行驶61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泸富路

4) 沿泸富路行驶125公里,右转

5) 行驶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琵琶镇

人口:约788万人

人口密度:49人/km2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是全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县域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大河流葫芦河由四大支流清水河、南小河、显清河、西小河等河流汇成,自北而南,纵贯秦安中部。县境内海拔1120米—2020米。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

行政区划

秦安县辖5个镇、12个乡:兴国镇、莲花镇、西川镇、陇城镇、郭嘉镇、刘坪乡、五营乡、中山乡、叶堡乡、安伏乡、魏店乡、王铺乡、千户乡、王窑乡、云山乡、王尹乡、兴丰乡。共有6个社区、428个行政村。

兴国镇 面积6521平方千米,人口78843人(2005年)。辖6个社区、28个行政村。

秦安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兴国镇解放前称街泉镇,1954年改名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为兴国镇至今。1985年全镇11个村,7个居委会,共有6116户,25242人,其中农业3461户,16231人。2004年1月撤乡并镇后,全镇辖3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末总户数23198户,总人口78843人。其中农业人口52191人,非农户26652人,全镇总面积652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209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6个村:⑴撤销杨坪村、十里铺村,并入蔡店村;⑵撤销宋洼村、张磨村,将宋洼村和张磨村的张家磨自然村并入王新村,将张磨村的周家庄自然村并入凤山村;⑶撤销小湾村,并入贾川村;⑷撤销蔡山村,将蔡山村的蔡家山自然村并入邢泉村,将蔡山村的彭家坪自然村并入何川村。撤并后共辖28个村:丰乐、南关、凤山、北大、茂林、依仁、贤门、映南、蔡店、郑川、庙嘴、王坪、邢湾、李山、康湾、枣滩、赵湾、高坪、何川、邢泉、王新、康坡、孙蔡、腰崖、蔚林、蔡小、贾川、李家河。

莲花镇 面积9452平方千米,人口42074人(2005年)。辖26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东北部,地处静宁、庄浪、秦安三县的交汇地带。2000年撤乡建镇。全镇面积9452平方千米,2005年底,全镇共28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9556户,42074人。2006年撤销2个村:⑴撤销安台村,并入董家新庄村;⑵撤销七图村,并入高楼村。撤并后共辖26个村:莲花、上河、姜寨、仁义、桑川、郭河、袁山、冯沟、曾梁、大庄梁、槐龙、新庄湾、湫果、高楼、小户、范墩、阳湾、湾儿、董湾、曹家川、好地、双庙、董家新庄、马曲、姚_、吴湾。

西川镇 面积7282平方千米,人口38939人(2005年)。辖30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城西郊,东接兴国镇,西邻王窑乡,南靠千户乡,北与叶堡乡相毗连,最南端和北道区西坪乡相濒临。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千米。镇域海拔在1120—1865米之间。全镇南北走向20千米,东西宽10千米,总面积728185平方千米。2001年西川正式撤乡建镇,同时又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新城区。2005年,全镇共43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8105户,38939人,其中农业户7492户,38159人,全镇人口密度为534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13个村:⑴撤销曹家洼村,并入郑桥村;⑵撤销鸭儿沟村,并入张新村;⑶撤销吴洼村,并入雒川村;⑷撤销周家峡口村,并入王峡村;⑸撤销刘家沟村,并入小寨村;⑹撤销孙嘴村、郭家山村,并入姜湾村;⑺撤销梁山村、安家湾村,并入王家小庄村;⑻撤销进马山村,并入焦山村;⑼撤销黑龙洼村,并入李洼村;⑽撤销上高堡村,并入姜堡村;⑾撤销冯家山村,将冯家山村的冯家山自然村并入雒堡村,将冯家山村的歹家窑自然村并入宋峡村。撤并后共辖30个村:王家小庄、下王峡、侯辛、姜堡、王堡、何湾、鸦湾、李洼、宋峡、王湾、李堡、雒堡、宋场、张坡、王峡、折桥、雒川、焦山、水沟、王家牌楼、小寨、川口、姜湾、张新、神明川、安坪、张坪、高堡、郑桥、吴川。

陇城镇 面积7894平方千米,人口31272人(2005年)。辖22个行政村。

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45千米。东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南接清水县,地处张家川、清水、秦安三县交界地带,镇域面积7894平方千米。海拔在1500-1900米之间。陇城镇历史悠久,三国古战场街亭就在境内,是古秦安四大集镇之一。史料计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凉洲刺史部冶在陇城(古名为龙城);西晋时设置略阳郡、略阳县,隋朝时设置陇城县。以后历代在陇城一直设置有道、县、镇的建制。解放后设立陇城区,1965年撤区并社,1984年撤社立乡,2003年撤乡建镇。2005年,全镇辖30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6534户,总人口312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2人,非农业人口8820人;人口密度393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8个村:⑴撤销李家庄村,并入略阳村;⑵撤销石堡村、张傅村,并入南七村;⑶撤销梨园村、常家坪村,并入常营村;⑷撤销中庄村,并入阴坡村;⑸撤销赵山村,并入崇仁村;⑹撤销王李村,并入头图村。撤并后共辖22个村:张家沟、张湾、娲皇、山王、张赵、陈村、凤尾、王家湾、常营、西关、龙泉、略阳、上袁、南七、头图、阴坡、朱魏、范吕、上魏、许墩、金泉、崇仁。

郭嘉镇 人口45784人(2005年)。辖35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北部,距县城20千米,地处通渭、甘谷, 秦安县三县的交汇地带。2005年,全镇有42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9113户,总人口457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人。2006年撤销7个村:⑴撤销黄湾村,并入刘家上沟村;⑵撤销赵河村,并入槐庙村;⑶撤销朱沟村,并入段坡村;⑷撤销河滩村,并入胡河村;⑸撤销下庄村,并入月阳村;⑹撤销柏集村,并入高崖村;⑺撤销何湾村,并入刘湾村。撤并后共辖35个村:郭嘉、邵嘴、暖泉、刘家上沟、洛泉、下山、耀紫、马峡、宋沟、寺嘴、胥堡、涡坨、元川、槐庙、_王、高崖、邵堡、槐川、车坪、西山、上川、朱湾、邵沟、张河、瓦坪、孙坡、背后沟、胡河、刘湾、吊湾、陈沟、把龙、月阳、王家阴_、段坡。

刘坪乡 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3080人(2004年)。辖21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东部,毗邻县城。面积581平方米,海拔1220—1900米,西低东高。2004年,全乡共辖22个村,46个村民小组,4571户,23080人。2006年撤销1个村:撤销关新村,并入杨家大湾村。撤并后共辖21个村:寺坪、秦_、杜寨、树庄、陈家寨、任沟、川子、墩湾、赤山、老湾、崔河、何家湾、邓坪、刘坪、周家湾、任吴、彭_、乔沟、黄家湾、张寨、杨家大湾。

五营乡 面积99平方千米,人口39851人(2005年)。辖31个行政村。

地处秦安县东北部,距县城45千米,是闻名中外的大地湾遗址所在地。2005年,全乡辖32个行政村,7731户,39851人,总面积99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1个村:撤销安山村,并入赵王村。撤并后共辖31个村:邵店、赵宋、马川、罗湾、胜利、焦沟、王_、西坡、何洼、杨湾、敦厚、腰庄、鱼尾、袁庄、雒塬、张塬、杨山、北坡、王店、蔡河、薛李、陈峡、赵王、麻沟、蔡仁、阎沟、花双、马小、魏山、徐_、王家阳_。

中山乡 面积1188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东部山区,距县城33千米,地处东经105°21′-106°02′,北纬34°44′-35°11′之间,东与五营乡接壤,南同兴丰乡,清水县王河乡相邻,西靠刘坪,北依莲花乡。全乡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19千米,海拔1600-1984米,总面积118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2518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6个村:⑴撤销渠子村,并入酸刺坡村;⑵撤销张麻村,将张麻村的张麻家自然村并入东寨村,将张麻村的贾家山自然村、张家湾自然村并入宋坡村;⑶撤销九龙村、武坡村,并入北庄村;⑷撤销刘箕村,并入中山村;⑸撤销观音村,并入下陈村。撤并后共辖28个村:中山、车山、山后、北庄、香山、宋坡、佘王、郭箕、肖渠、簸箕、蔚文、东寨、苏峡、牛杨、河湾、姚沟、下陈、元锋、孙赵、县家湾、酸刺坡、景家、后沟、胡家崖湾、缑湾、吊坪、何山、郭_。

叶堡乡 面积9497平方千米,人口38519人(2005年)。辖22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中部,距县城北10千米处。地形东西狭长,西部是河谷盆地,东部是高山梁峁区,全乡海拔在1200m至1800m之间。全乡总面积9497平方千米。叶堡乡历史悠久,乡境内的阳兀川(历史上称显亲川或敬亲川),从西汉时始治著名的成纪县至唐朝,曾是几个朝代的州、县治地,历时800余年。2005年,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8356户,38519人,人口密度405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3个村:⑴撤销王坡村,并入蔡家牌楼村;⑵撤销殷沟村,并入李坪村;⑶撤销张武村,并入钱坪村。撤并后共辖22个村:叶堡、钱坪、李坪、东升、马庙、何李、新阳、金城、侯滩、新区、师河、庞宋、何坪、新联、三棵树、蔡家牌楼、武庄、程家崖湾、程沟、窦家沟、王沟、吴沟。

安伏乡 面积7142平方千米,人口36218人(2005年)。辖24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城偏北部。全乡总面积7142平方千米,海拔在1300-1800米之间。2005年,全乡辖28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218人。2006年撤销4个村:⑴撤销温湾村,并入麻湾村;⑵撤销大坪村、集贤村,并入龚川村;⑶撤销水泉村,并入剪湾村。撤并后共辖24个村:安伏、陈河、伏湾、姬峡、姬洼、杜家岘、朱峡、麻湾、新湾、杨寺、沟门、刘沟、伏洼、安川、刘洼、龚川、剪湾、李河、杨峡、宋湾、杜湾里、大庄、阳山、魏坟。

魏店乡 人口33492人(2005年)。辖31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城北50千米处,西连通渭县,北、东接静宁县,南邻本县郭嘉镇、安伏乡。南北长146千米,东西宽97千米,北高南低。最高山为高高山,海拔1880米。主要河流为显清河。2005年,全乡共有33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132个自然村,总户数6549户,其中农业户数6267户,总人口33492人,其中农业人口32556人,非农业人口936人,人口密度241人/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魏南村。2006年撤销2个村:⑴撤销辛_村,并入张家坡村;⑵撤销田山村,并入龙王庙村。撤并后共辖31个村:刘家四嘴、梨树梁、龙王庙、孙庄、陇滩、庞沟、康家坡、刘岔、焦湾、化_、武华、魏坡、魏南、董家湾、陈寨、张家寨、伏峡、孙阴_、侯坪、双石、王家窑、大湾、伏河、陈庄、山上湾、吊川、张家坡、_湾、任学、蒋台、张家坪。

王铺乡 面积1472平方千米,人口30123人(2005年)。辖30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北部,是全县海拔最高处,最高海拔2012米,距县城42千米,面积1472平方千米2005年,全乡有35个村,总人口30123人,农业人口28958人。2006年撤销5个村:⑴撤销罗门村,并入贾岔村;⑵撤销吴家河村,并入高湾村;⑶撤销阳坡湾村,并入大寺村;⑷撤销水滩村,并入榆木村;⑸撤销马林村,并入梁岘村。撤并后共辖30个村:王铺、梁岘、马庄、五营、半墩、冯_、曹家湾、冯家沟、罗店、罗孟、岳谢、冯堡、贾岔、杨崖、卢胡家、崔岔、郭岔、阳_、郭集、高湾、周岔、连湾、坡洼、榆木、邵庄、庞河、大寺、张嘴、青林、师家山。

千户乡 面积7684平方千米,人口26194人(2005年)。辖34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西部半山区,与甘谷县、麦积区交壤,总区域面积7684平方千米。海拔在1400—1870米之间。2005年,全乡总户数5430户,总人口26194人,辖3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2006年撤销17个村:⑴撤销王嘴村,并入王岭村;⑵撤销胡家渠村,并入曹湾村;⑶撤销成家大湾村,并入天城堡村;⑷撤销任张村,并入永安村;⑸撤销董家湾村、何陈家村,并入周湾村;⑹撤销铧尖村,并入六图村;⑺撤销姚沟里村,并入卢沟村;⑻撤销永乐村,并入四坪村;⑼撤销王家吊湾村、汪家山村,并入田家山村;⑽撤销右树村,并入何吕村;⑾撤销周张家村,并入徐王村;⑿撤销积淤村,并入出食村;⒀撤销上寨村、任汪村,并入川珠村;⒁撤销赵家沟村,并入刘庄村。撤并后共辖17个村:千户、卢沟、刘庄、曹湾、老山、六图、永安、周湾、天城堡、王岭、田家山、出食、四坪、川珠、徐王、何吕、王家新庄。

王窑乡 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2777人(2005年)。辖23个行政村。

距县城17千米,面积为85平方千米。2005年,全乡25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4652户,22777人。2006年撤销3个村,新成立1个村:⑴撤销郭老村,并入漆老村;⑵撤销崖湾村、蔺家村,合并成立罐岭村。撤并后共辖23个村:杨何、高洼、石沟、彭家、何沟、堡子、下湾、吕山、丁山、高庙、魏湾、山场、乔庙、刘窑、王窑、阴湾、小湾河、张洼、漆老、杜湾、阎山、雨伯、罐岭。

兴丰乡 人口34215人(2005年)。辖22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东南部,东接清水县王河、远门二乡,南接云山、王尹乡,西邻兴国镇,北与中山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兴丰村,距县城22千米。最高海拔范山梁1880米,最低海拔拔湾河谷1420米,平均海拔1680米。2005年,全乡辖23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全乡7203户、34215人,其中农业人口6866户、33808人。2006年撤销1个村:撤销董家大庄村,并入何杨村。撤并后共辖22个村:兴丰、古湾、震霖、三图、傅寨、范山、拔湾、槐阳、石_、槐树、阳坡、上陈、阴_、燕湾、安湾、李家山、朱李、褚湾、那坡、郑峡、何杨、张庄。

云山乡 面积5863平方千米,人口19025人(2005年)。辖20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东南部。东连清水县土门和远门乡,南接清水县郭川乡和天水麦积区石佛乡,西与王尹乡接壤,北邻兴丰乡。面积586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7%。乡人民政府驻云山村,北距秦安县城22千米,南距天水市区31千米。最高的梁家山,海拔1806米,最低的潘家河,海拔1360米。2005年底,云山乡下辖云山、杨吴、吴大、康崖、张湾、葛赵、霍李、潘河、下寨、上姚、兴隆、高党、张沟、李川、卢坪、徐张、蒲山、南沟、谢马、西庄、背洼等21个村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全乡3912户,190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0人,人口密度为317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销1个村:撤销李川村,并入卢坪村。撤并后共辖20个村:云山、兴隆、上姚、下寨、背洼、卢坪、潘河、西庄、张沟、高党、南沟、徐张、张家湾、葛赵、霍李、康崖、吴大、杨吴、谢马、蒲家山。

王尹乡 面积703平方千米,人口29030人(2005年)。辖18个行政村。

位于秦安县东南部,东连云山、兴丰两乡,南接北道区石佛乡,西、北与兴国镇接壤面积703平方千米。2005年,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29030人。乡政府驻地尹家川村,西北距县城11千米。2006年撤销8个村:⑴撤销草湾村,并入胡家坪村;⑵撤销全家窑村,并入西王村;⑶撤销成小村,并入南瓦村;⑷撤销郭湾村,并入姚家沟村;⑸撤销马山村,并入马河村;⑹撤销包全村,并入赵梁村;⑺撤销总门村,并入李磨村;⑻撤销孟河村,并入郭山村。撤并后共辖18个村:尹川、王川、胡家坪、郭山、张底、南瓦、郝康、陶杨、姚家沟、王庙、李庄、王新庄、西王、赵梁、马河、孙湾、傅山、李磨。

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秦安县位列第68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601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