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儿子 孙科之女 孙穗芳的资料

孙中山的儿子 孙科之女 孙穗芳的资料,第1张

是的。她还一直寻找孙中山的足迹呢 孙穗芳系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的女儿,1936年生于上海,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和斯里兰卡锡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为了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她在世界各地演讲已达800多场,并在深圳创办了孙中山心血管医院,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和《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书。 孙穗芳虽出身名门,却饱受磨难。1936年3月,孙穗芳在上海出生。她的母亲叫严蔼娟,在上海交际场女名流蓝妮成了孙科的第二夫人时,严蔼娟也就与孙科分手。因此,孙穗芳在没有父爱之中降临到这个世界,很久以来无法见到生父孙科的身影。1955年,孙穗芳从上海第八女中高中毕业,尽管她成绩名列前茅,又是“五好学生”。然而,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她不能进入任何大学读书。孙穗芳在万般无奈之下,给祖母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遭遇和想法。在企盼中等待的孙穗芳很快收到祖母的回信。据孙穗芳回忆,宋庆龄在信上开导她说,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不过,在信末最后一行提到,但愿她明年能进大学。一年后,孙穗芳经努力终于欣喜地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59年,孙穗芳因母亲患心脏病,获批准前往香港探亲。到香港之后,坚持半工半读8年,于1965年嫁给香港富商王时新之子王守基,翌年移居美国夏威夷。

  见生父孙科,是孙穗芳长大懂事后最大、最强烈的愿望。1966年11月,孙穗芳终于在大哥孙治平的帮助下,前往台湾第一次正式与父亲相见。此时,孙科已是75岁的老人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父女相对,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以后,孙穗芳每年都回台湾两次看望父亲,直到1973年孙科病逝。作为孙氏后裔,踏上故乡土地以后,心情就一直没有平静过。孙穗芳一再强调非常感谢国家***和故乡人民的关怀。她说1986年7月,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最后一站是檀香山。李主席特意参观了孙中山1879年至1882年在檀香山读书的意奥兰尼和乌阿呼学校。还送给我三件珍贵的礼物:一个很精美的景泰蓝大花瓶、一套蓝白花饰的中国茶具,和一幅织金的丝绸布料。这次,就是穿着用这幅布料做的旗袍来到故乡参加祖父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发扬光大

  孙穗芳说她没见过祖父孙中山,但和祖父却是精神相通,他的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她。周围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深深影响着,而且家人都说长得特别像祖父,这让她感到自豪。从9岁开始,孙穗芳就留心收集祖父的照片和墨宝,后来她开始思考研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而这一研究就是40多年从无间断,并先后整理撰写了多部回忆孙中山的文章和纪念集册,收录了很多反映孙中山先生革命历程的珍贵资料,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孙穗芳更是有着最深刻的理解。

  孙穗芳说,在南京的时候就曾梦到祖父孙中山,他在梦中告诉孙穗芳,要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这已经成了她的一项人生使命。孙穗芳现在海内外担任多个名誉职务,按理说,年近古稀的她完全可以静养天年,但是冥冥中这股力量支撑着她走遍全世界去继续弘扬祖父的精神。20多年来,孙穗芳在中国、北美、北欧以及东南亚等地讲演800多场,几乎把祖父当年走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

  至诚如神

  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高大的伟人,那么生活中的他是个什么样子呢。孙穗芳介绍,祖父孙中山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艰辛,为了救国,他经常是吃不饱睡不好,颠沛流离。这些年我寻访祖父足迹的讲演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他的这种艰辛。祖父“至诚如神”这句话对她影响非常大,她将把弘扬祖父精神的事业坚持到底。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国人怀念他、学习他,我身为孙家的子孙,更应继承他的遗志,竭尽全力,为振兴中华民族和祖国统一大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孙中山是中国人骄傲,从小人家讲我很像他,可能脾气性格也像,我很心直口快。从前人家讲我祖父喜欢仗义直言,fightingforjustice。她操一口略略卷舌的北方腔,字正腔圆,朗声说,实际上他的三民主义就是打抱不平的主义,民族主义思想为民族打抱不平;民权主义为受压迫的打抱不平;民生主义为小市民打抱不平。

  她走遍世界各地,看到许多幸与不幸,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对中国来讲,台湾国民党的连战主席、亲民党的宋楚瑜主席受邀到中国访问,两岸的距离拉近了,用孙中山的思想、祖父的精神作为两岸的桥梁,这非用他不可,因为孙中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思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凝聚。

  中国有了和平,即世界也有和平,首先影响东南亚。她信心满满地,中国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弱小的民族,用我祖父的助弱扶贫思想。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强烈的爱国精神,隔代传到了孙穗芳的思想上,她在中国设立以孙中山为名的医院、发起建设中山小学、孙中山思想研究所等,为中国的发展付出一分力。 寻找祖父遗迹:2003年9月12日,秋高气爽,日丽风清。广州市天河区珠村的潘文治将军故居小院子内,一株株茁壮的海棠擎出一咕嘟一咕嘟红玛瑙般的海棠花,迎接远渡重洋而来的孙穗芳博士一行。

  孙穗芳携子返穗,一路找寻祖父孙中山的足迹。这次,她来到当年救过爷爷的海军将领潘文治家,与潘将军的后代共继始于祖父一代的真挚友情。 珠村的父老乡亲们闻讯,都纷纷过来,讲述当年孙穗芳的姨婆宋美龄与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与陈洁如仍有一纸婚约,但脚踩两船,又移情别恋宋美龄),以及廖仲恺、许崇智、鲍罗廷等人常从黄埔军校来珠村做客并留宿的桩桩趣事。老人们指着墙角一张宽大的长条木凳(图一)告诉客人: 别看这条长凳粗糙,它可是用百年荔枝木特制的打饼台。每次宋美龄一来,珠村人就在这上面做粉諽和炒米饼招待他们。 孙穗芳对珠村人讲的这些往事听来津津有味,她从来都十分尊敬美龄姨婆,对有关姨婆的一切都很感兴趣。连忙和独生子及潘将军的后人们在姨婆睡过的木床和做过炒米饼的长凳上照相留念。 就这样,珠村潘文治将军故居的长凳旁,又增添了孙穗芳博士笑吟吟的巨幅照片,寄托着她对前辈的思念。

  孙中山先生的孙女、著名慈善家、教育家孙穗芳博士到广东私立华联学院,为学院新生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并勉励学生要做造福社会的新世纪人才。孙穗芳广东之行是应广东省政府邀请,参加大元帅府揭幕。私立华联学院聘请孙穗芳博士为该学院的荣誉教授,孙穗芳为学院题词“博爱”,并向学院捐赠了图书。

孙科是孙中山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

1891年10月20日,对于孙中山而言想必是一个幸福的日子。这一天他唯一的儿子孙科出生。

1895年,四岁的孙科跟着自己的祖母移居到檀香山,投靠伯父孙眉。从这个时候开始,孙科将在这里渡过他青少年时期。

孙科就这么在没有父亲关心的环境中,平平淡淡地长大了。

相关说明

尽管孙中山无法时时陪伴儿子,但他依旧对孙科的学业非常关注,经常写信给孙科,督促他多读书。正是在孙中山的督促之下,孙科一生都爱读书,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自勉。

孙科后来回忆,孙中山曾经给他寄来100多本英文书籍,要求他时时阅读。孙科也正是在这时打下了自己的英文基础。

有人评价说:“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镇以读书为乐,实属国民党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书的遗传个性,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更为准确得当。”

-孙科

  孙中山先生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原配夫人卢慕贞,卢慕贞婚后为孙中山先生生下独子孙科和两个女儿孙、孙婉。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相爱,决定与卢慕贞协议离婚。离婚后,卢慕贞一直居住在澳门孙公馆。令人敬佩的是,卢慕贞与孙中山离婚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孙中山先生所从事的革命事业。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卢慕贞把自己的养女婿送到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去。

  孙中山先生的第二位夫人是宋庆龄。宋庆龄女士自幼生长在一个父母都是教师,又是基督教徒的充满西方文化的家庭之中。1908年,宋庆龄女士与妹妹宋美龄(后成为蒋介石的夫人),一同赴美求学。1913年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梅肯的魏里斯安女子大学哲学系。毕业回国后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并与孙中山产生感情,主动表示爱慕之意。1915年10月26日,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后,便与宋庆龄女士在日本东京结婚。1922年,陈炯明叛变,逃亡途中,宋庆龄女士不幸流产,从此再无生育。

  另外,孙中山在南洋从事革命时,还结识了一位伴侣陈粹芬女士。陈粹芬女士祖籍福建,1873年生于香港。1891年19岁的陈粹芬经人介绍认识孙中山先生,其后一直追随孙中山10余年,其足迹遍及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在这期间,陈粹芬既照顾孙中山的饮食起居,也为孙中山先生的其他同事做饭、洗衣,还为孙中山印刷宣传品,担任联络员等工作。陈粹芬和孙中山先生分手后仍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等人的敬重,并将其与卢慕贞、宋庆龄两位夫人并称。后人对孙中山的三位伴侣均有昵称。卢慕贞后因长期居住澳门,故被称为“澳门婆”,宋庆龄女士出身于上海,则被称为“上海婆”,而陈粹芬长期追随孙中山漂泊南洋,故昵称为“南洋婆”。在孙家晚辈中,还有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就是随孩子们这样称呼陈粹芬的。至于宋庆龄女士在孙家似乎没有被称为“三婆”,但是孙家子孙与她见面时,总是以“grandma”相称。

  陈粹芬收了一个养女孙仲英,孙仲英原名苏仲英,到孙家后改姓孙。孙仲英后来和孙中山的长兄孙眉的孙子孙乾结婚,孙仲英婚后又改姓苏。1958年,苏仲英患癌症出世。而陈粹芬于1960年前后过世。

十八岁结婚。

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十七岁时与年方十八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婉。1915年卢慕贞与孙中山离婚,1914年10月25日孙中山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扩展资料:

卢慕贞,广东香山人,出生于累世积善的书香门第之家,父卢耀显曾漂洋过海至美国檀香山经商获富。卢慕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里,尤擅女红。

在和孙中山结婚后的数年中,尽管孙中山回乡并不多,但每次回家,卢慕贞总为他缝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袜,婆婆杨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自卢慕贞之手。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相爱。同年9月1日,卢慕贞夫人应国父之请从澳门抵日本东京商谈离婚事宜。当时中国同盟会元老纷纷反对孙中山先生与卢慕贞夫人离婚。

而卢慕贞当着大家的面慨然表示:“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身心为之交瘁,既然现有人愿意照料他的生活,我愿意成全其美,与先生离婚。”

众所周知,蒋介石之所以能坐稳“接班人”的位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属于“皇亲国戚”!因为他娶了孙中山的小姨子,以至于他和孙中山就成为了连襟,属于正儿八经的“一家人”!孙中山去世后,如果要论接班资格的话,蒋介石最多只能排第四!但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那接班的资格就更进了一步!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照

可是很多网友都忽略掉了一点,那就是孙中山是有一个儿子的,而且是唯一的儿子!他的儿子叫孙科,1891年出生的孙科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毕业于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是法学博士!虽然孙中山毕生都忙于革命,但是对于唯一的儿子,他还是十分注意培养教育的,经常会写信寄书指导孙科!

孙科

1907年,16岁的孙科便在父亲的引导下,在檀香山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他的革命之旅!孙中山作为孙科的人生与革命导师,可谓是步步引导孙科!1917年26岁的孙科,学成归来后便在广州大帅府,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一方面孙科十分有才,另一方面有着“太子”头衔,因此孙科很早就在党内担任高官要职!

孙中山

后来孙科担任广州首任市长,在孙中山革命军经济艰难时,他坐镇大本营,很好的解决了革命军的财政问题!但是有一件事,让孙中山对孙科产生了根本性看法!那是1923年,当时孙科因为军饷问题,遭到了父亲的责骂!然后孙科误以为是胡汉民从中挑拨离间,便当众用手杖殴打了胡汉民!胡汉民是谁?

胡汉民可是国民党最早的元老级创始人之一,也是最早一批跟随孙中山革命的大佬级人物!胡汉民一直深得孙中山喜爱,长期担任孙中山的重要助手,后来还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作为孙科的长辈,党内的重要影响级人物,居然当众遭到孙科殴打!此事一时间,轰动朝野!

**《第一大总统》戴眼镜的胡汉民剧照

小小的广州市长孙科,为何敢打大佬级的长辈胡汉民?那当然是仗着自己的“太子”之位,有恃无恐!在孙中山得知此事后,立马把孙科叫了过来,暴怒的孙中山当场夺过卫兵的手枪,要枪毙孙科,在众人的劝说下才作罢!后来孙科一直与胡汉民不合,勾心斗角,以至于孙中山还为此写信给他说:“正宜开诚布公,同心协力,以共扶危局。”

孙科

但不管怎么样,这件事让孙中山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没有做领袖的胸怀与气度!在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由于孙中山临终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所以论接班资格的话,顺序大致为: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这三人都是孙中山的广东老乡,孙中山生前也一直认为广东人比别的省的人更聪明些,更具备革命精神!

张学良和蒋介石

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在父亲去世时,已经34岁,担任广州市长,可他为何却没能排进接班人顺序呢?要知道张作霖去世时,张学良只有27岁,而且执政经验各方面都不如孙科,可他却顺利接班继位成为少帅,新一任“东北王”!

这首先是因为孙中山临终前,没有授意说是儿子接班!因此为了发扬“民主精神”,自然不应该搞“父位子承”这一套,孙中山讨伐的就是像张作霖这样的北洋军阀!所以当时的接班人顺序,是按照党内资格和孙中山的亲近度以及个人能力等综合来排的!汪精卫作为第一顺位接班人,由于没能接班,一直把蒋介石当做死对头!

汪精卫

孙科和汪精卫的关系甚好,孙科也十分讨厌蒋介石,后来还跟随汪精卫“清共!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把东北弄丢后,他还跟随汪精卫组建广州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他也利用这次机会,和汪精卫一起成功把蒋介石逼迫下野,赶回了浙江奉化老家!

蒋委员长

但是蒋介石还是十分厉害的,就算孙中山“第一接班人”汪精卫和“唯一的儿子”孙科联起手来,都没能阻止蒋介石后来又重新夺回“王位”,继续独裁统治!不得不佩服,蒋介石玩政治可真是一把好手!可军事指挥能力,那族长我就不敢恭维了!淞沪会战的惨败,可全是拜蒋校长所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017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